邵江海 (1913-1980)锦歌、芗曲说唱艺人、词曲作者。原籍厦门市,福建漳州人。家境贫寒,少年时就喜爱民间文艺,晚间常到附近歌仔馆学习歌仔,师承温红塗。1937年,应邀到海澄县浮宫后保村歌仔戏子弟班当导演,一出《孟姜女》引起轰动,订戏者络绎不绝。他凭着对民间音乐的纯熟和才智,用漳州的锦歌和闽南民间小调为素材,创作脍炙人口的〔杂碎调〕(也称改良调或子弟调),使锦歌获得新生。这种曲调风靡闽南一带,还流传到台湾和东南亚华人聚居地。随后,又将平时编写的说唱曲目《人心节节高》《钞票歌》《十戒色歌》《杂菜汤》《十二送歌》《抗日从军歌》《一粒原子弹》《做戏歌》等30多篇印成“歌仔册”,在闽南地区城乡广泛流传。直至20世纪80年代初期漳州市的歌仔阵仍经常演《一粒原子弹》。20世纪50年代初漳州市芗剧团成立后,他被派到该团工作,写出了《扫盲歌》《新婚姻法》《山伯英台游漳州》《歌唱祖国第一座钢铁城》《伟大的治淮工程》等一大批芗曲说唱曲目。1957年,调到龙溪专区艺术学校任教,并作为福建省代表出席全国第三次文代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