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3 23:49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闽台文化大辞典

  台湾音乐 台湾地域音乐。福建是台湾同胞的主要祖居地,台湾音乐与福建音乐一脉相通,台湾传统音乐既有八闽移民带去的大陆音乐,也有原住民的本土音乐歌舞。八闽移植台岛的大陆音乐,已落地生根,水乳交融,如台湾北部客家民歌的《桃花开》《十二月古人》《苦力娘》等原属于闽西客家山歌,台湾歌仔戏的[七字调][大调][倍思调]等来自漳州的“gua”(歌仔);台湾歌舞小戏《车鼓弄》中的《桃花过渡》《石三惊某》《採花丛》《大补缸》《清瞑看花灯》等来自泉州小调;《囉哩嗹》来自莆仙戏唱腔。台湾的“南管戏”或“郎君乐”无一不来自闽南。它们与中华文化有割不断的血缘、亲缘。台湾少数民族歌谣可分为生活类、劳作类、祭典类、叙事类,少数民族的歌唱方式有单音、对位法、协和音、异音性、并行、卡农、应答、杜农、变奏曲、半音阶唱法等,他们的 《祈祷小米丰收的祭歌》是世界闻名的民族音乐瑰宝。台湾比较音乐学会,发起过3次少数民族音乐的田野采集活动,掀起全台湾“民歌采集运动”。19492001年台湾发表梨园、高甲、乱弹、四平、客家、歌仔戏及其音乐的论文281篇。截至1983年建立有16所音乐院校,公立音乐小学9所、初中3所、高中2所。组建交响与管弦乐团19个,国乐团257个,主要合唱团9个。出现一批在台湾有影响的作曲家、音乐学家,如邓雨贤、康讴、汪精辉、庄本立、史惟亮、许常惠、吕柄川等。1976年以台湾校园歌曲、邓丽君歌曲为代表的通俗歌曲热潮,《龙的传人》《捉泥鳅》《小城故事多》等,飘过海峡,进入大陆歌坛,风行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