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7 09:21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闽台文化大辞典

  茶亭十番音乐 又称叶欢、什欢、十番伬。福州民间器乐。因发源于福州市茶亭社区一带而成名,流传福州、宁德、建阳、南平、古田、霞浦、福安、柘荣、福鼎等地。十番音乐以前是为民间龙灯舞伴奏,而后演变成独立的器乐曲。系若干曲牌与锣鼓段连缀而成的一种套曲,最早只有打击乐“福套”“滴流水”“干牌”等几个锣鼓曲牌,后“福套”发展成“福禄寿喜”四套,“干牌”也发展为文干、武干两套。演奏的曲牌也丰富了起来,曲调有民间小调、哗牌(唢呐曲)以及地方戏曲、曲艺中的曲调。传统乐器有笛子、逗管、椰胡、云锣、狼串、大小锣、大小钹、清鼓等10种,以后又加上笙和木鱼,现在已发展成20多种,演奏形式分坐奏和行奏两种,主要出现在迎神赛会和民间喜庆活动之中。从清乾隆年间,茶亭出现“大罗天”乐社算起,十番音乐己有近300年历史。清末至民国是它形成、发展、成熟、繁荣的时期。最早的“大罗天”乐社分支出两个流派:“鹤鸣皋”乐社和“盛世元音”乐社,随后又带出一批批新的乐社,使十番音乐得到广泛的传播。2006年,福州茶亭十番音乐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