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笼吹 民间音乐。流行于泉州。相传是王审知入闽时带来的宫廷音乐,后与民间的道情、佛谈、寿诞、谢天以及其他民俗活动相结合,形成今天的笼吹。艺人们为了方便,常将乐器置于一担红漆缀金、古色古香的竹编箱笼中,就座演出前必将笼箱摆放在舞台中心,既是乐器架,又是台上的艺术品,即使在行进演奏时,也是高抬箱笼行走。久而久之,人们将这种演奏形式称之为“笼吹”。泉州笼吹的乐器有大唢呐、唢呐、洞箫、二弦、三弦、大小鼓、锣钹、双音、小叶、木鱼、木板等,鼓以南鼓(压脚鼓)为主,演奏以吹奏曲牌为主,打击乐配合。泉州笼吹谱有南北谱之分,打击乐也有南北乐之分,演奏曲牌有两三百首,不同场合有单曲和套曲。乐曲中的武曲演奏时唢呐齐鸣,锣鼓震天,高亢激越。文曲演奏时轻柔优雅,扣人心弦。近年来又吸收泉州提线木偶戏的乐曲和部分闽南民间小调,使笼吹的演奏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了。2007年,泉州笼吹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