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03 22:29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闽台文化大辞典

  福建佛教音乐 地方宗教音乐。据《八闽通志》载:晋太康元年(280)侯官县建全省最早的寺庙药山寺。汉传佛教在福建极为兴盛,佛教的八大宗在福建都有程度不同的传播,其中流传最广、寺庙最多的当为禅宗,它对福建仕人、对福建的音乐、舞蹈、戏曲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佛教入闽,佛教梵音也随药山寺的建立而流传。福建佛教音乐分两派:①丛林派,按其曲调来源又分为外江调(外省、外地传入的“四大祝延”“八大赞”等)、福州调(福州地区的曲调)、本地调(当地民歌、戏曲与其他曲调)三种。②香花派,音乐多源自本地,如莆田香花和尚就多用莆仙戏、莆仙十音、莆仙八乐;泉州香花和尚就多用福建南音、高甲戏、泉州十音等。清光绪末年,福州出现佛教团体“斋功堂”,参禅人员在做斋功时唱奏佛曲“禅和曲”,它演唱的内容选自《科仪集》等17部佛曲集中的一些赞段;1934年出版《赞颂集要》一书,流播东南亚、台湾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