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南管 地方曲艺音乐。传播台湾的福建郎君乐。结构形态分为“指”“谱”“曲”。“指”俗称“嗳仔”,又称指套,现有48套,各套皆由2-7曲组成,以演唱一个故事或数个故事。“谱”为器乐演奏,俗称“箫谱”,用上四管演奏,以拍板击节,现有16套,每套皆有5—8章。“曲”,又称散曲、唱曲,通常以一个曲牌演唱若干段故事。台湾南管分类:按演唱地点与使用乐器分为“歌管”“彤管”或“曲管”。按曲辞内容分为仪式类,叙事类,抒情类,艳情类;按曲调音律特征分为四空管、五空管、五空四×管、倍士管;按拍法特征分为带散拍乐曲,规律式拍法乐曲;按曲调系统分为滚门类乐曲,曲调类乐曲;乐曲组成单曲,集曲;演唱语言以泉州音即俗称“海口腔”的福佬语演唱,若干南管曲也采用“正音”演唱;洞箫为定调乐器,琵琶为主奏乐器以及二弦、三弦、拍板等伴奏乐器;演唱场合据闲居拍馆、排场整弦、民俗生活三类而定;演唱形式分南管馆阁、太平歌、车鼓弄,南管馆阁属纯粹自娱,保存传统;太平歌无馆阁先生严格传授,比较自由,可视为南管俗唱,它流传在台南、高雄等地,曲调多吸收南管曲,伴奏乐器有月琴、笛子、壳子弦、三弦、秦琴、大广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