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常惠 (1929—2001)音乐家。祖籍福建安溪,台湾彰化人。1953年毕业于台湾师大音乐系,1954—1959年留学巴黎法兰克音乐学院。作品有独唱、合唱、独奏、室内乐、管弦乐、歌剧、清唱剧等上百部、首,民族舞剧《葬花吟》采用佛教诵经、戏曲唱腔及诗词吟诵来表达圣洁,在大陆被评为20世纪华人最重要音乐作品,参与创办“制乐小集”“新乐初奏”“江浪乐集”“五人乐集”“向日葵乐会”“现代音乐研究学会”等团体。1983年带领学生对彰化26乡进行捲地毯式的田野调查,收集了2000多首民谣,发表论文数十篇,还对台湾全省福佬、客家音乐做了调查。出版专著《现阶段台湾民谣研究》《中国新音乐史话》《对位法》《台湾高山族民谣集》《台湾民谣的研究》《台湾民谣研究总报告》《寻找中国音乐的泉源》《追寻民族音乐的根》《台湾福佬系民谣》《民族音乐学导论》《民族音乐讲述稿》《台湾音乐史初稿》《音乐史讲述稿》《台中县音乐发展史》《恒春调“思想起”的比较研究》等,发起成立“中国民族音乐研究中心”“中华民俗艺术基金会”“台湾民族音乐学会”“亚太民族音乐学会”等。他任教于台湾师大、台湾艺术专科学校,将印象派及现代曲目纳入正规教育体系,提高了台湾20世纪作曲理论与技巧水平。他历任中国台湾作曲家协会理事长、中国台湾音乐教育学会理事长、中国台湾民族音乐学会理事长、台湾师范大学音乐系主任兼音乐研究所所长;以及亚洲作曲家联盟主席、亚太民族音乐学会主席等职。1996年获法国政府“荣誉军团长官级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