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07 10:34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闽台文化大辞典

    赛夏人 台湾少数民族族群。居住于海拔高度约500米至1,500米地区,据2011年4月统计,赛夏人的人口约为6,019人,是分布范围最狭窄的族群。赛夏人对外自称“Saisiat”,旧称狮设人,分南北二群:北赛夏自称又称大隘群,分布于鹅公髻山麓一带;南赛夏人又称东河群,分布于鹅公髻山麓附近。现在北群主要分布新竹县五峰乡。南群主要分布在苗栗县南庄乡与狮潭乡。赛夏人以父系社会为主,各式族团体各有图腾象征物。前清时期纷纷改为汉姓,并以原图腾译为其姓氏之名,如“风”“日”“夏”等,共有15个姓氏,每一姓氏又负责主持不同的祭仪。南、北赛夏族各有头目一名,各家族的长老地位甚高。赛夏人有纹面习俗,但和泰雅人在双颊刺上宽边的V形纹饰不同,赛夏人则是女子纹在前额,男子纹在前额、下巴、胸。猎过2个人头的男子可在胸前左乳肋骨刺第一道纹,猎过三个首级者在右乳肋骨刺一道纹,往后如有收获依次再加刺纹。除了超自然的信仰祭仪之外,以祖灵祭及矮灵祭的祭祀最具代表性。矮灵祭最为重要。传统上两年一度,虽分南、北两个祭团举行,但仪式意义是整体性、超越姓氏和地域的;整个祭仪分成五大部分,包括迎灵、延灵、娱灵、逐灵和送灵。赛夏人各姓氏拥有肩旗,又称“舞帽”“月光旗”,是各氏族的代表。南、北群的造型不同,肩旗上面写有家族的姓氏,在矮灵祭时独立绕行于祭场,通常由族里的男子负责扛旗。赛夏人的传统手工技术以纺织与编篮的工艺最具特色。赛夏人的语言分南北两方言群,据语言学家推测是较古老的南岛语言,可能出现在台湾的时间较早。为了适应当地社会环境,赛夏人大部分会讲闽南语,甚至以此为日常用语,自我族群的语言日渐淡忘,但台湾当局意识到各族群语言之重要性,着手推动“族语认证”,这才逐渐复原赛夏语的使用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