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7 12:40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闽台文化大辞典

    福州人  汉族民系。一般指位于以省会福州为中心的闽江下游及闽东一带的汉族居民。汉、三国时期,最先迁入福建的中原汉民,大多集中在福州平原一带。汉代在福建设置的第一个行政县,即冶县,便在今福州境内。隋唐时期,中原汉民入迁福建的数量有所增多,到唐末五代,王审知父子在福州建立地方政权,是中原汉民迁入福州的一个高潮。福州平原的9个行政区划都是五代以前创设的。福州平原虽是中原汉民最早入迁和开发的地区,但同操福州方言的闽东各县,汉民的入迁与经济开发就迟缓许多。闽东行政区划基本上是明清以后确定的。福州人在闽江下游及闽东这一区域内开发的时间先后不一。但因福州城是福建省的政治中心,因此福州城对于散处在各地的操福州方言的汉民,有较强向心力,福州人的人文性格与文化精神,也以福州及福州平原地带的居民表现得最具典型。福州人的性格比较平和舒缓,士习儒雅尚文,民风谨慎畏法,好修饰,重礼仪。福州及其内地山区的民风习尚虽然比较追求传统教化,但福州人所居住的区域,毕竟有许多地方面临大海,海洋文化的熏陶,又造就了沿海地区福州人的另一面性格,即比较接近于闽南人的冒险进取精神。由于中原汉民最早入迁福州平原,中原比较正统的文化教育传统,较早在福州平原得以传播。在唐代,单闽县一县,中进士者就有20人,约占福建进士人数的三分之一,福州方言区在唐代中进士者近40人,占福建进士的半数以上。清代中后期,福州士子固有的忧国忧民意识在世道变迁之中表现得更加强烈,他们在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融入了面对海洋的开拓进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