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1 23:01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闽台文化大辞典

    台湾姓氏  台湾的姓氏源于大陆。闽台两地渊源悠久,从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福建与台湾的先民有着密不可分的血缘关系。在远古时期闽越人就迁移台湾;汉武帝时期,闽越国衰亡,闽越人多避居台湾。汉末,孙吴在东冶原南部都尉营地(今福州和泉州)置典船校尉,在连江设温麻船屯,监造船只。曾派遣将士,渡海到“夷洲”(今台湾)及“亶洲”(今琉球)。隋代派海师到流球(今台湾),令朱宽慰抚流球(今台湾)。唐宋时期福建居民经常往返闽台。宋末,元军南下,大批汉人避难台湾。清《西山杂志》手稿记述:因元兵焚劫,闽南沿海,兵荒马乱,宋军与元兵在晋江东石、围头一带大战12次,迫使东石的陈、林、许、蔡、张等姓的兵民大批迁居台湾。元大德元年(1297),元兵追到澎湖与台湾,时定居澎湖的汉人有1,600多人。明天启元年(1621)颜思齐、郑芝龙率大批闽粤人迁台入垦。明崇祯元年(1628),福建特大旱灾,巡抚熊文灿接受郑芝龙的建议,招数万饥民去台湾开垦荒地,给每人银三两,每三人给一头牛。明永历十五年(1661)郑成功率军收复台湾,带去官兵3万人,各个姓氏大批迁台。清顺治十八年(1661)郑成功收复台湾,招募闽粤官兵将士20万人,各个姓氏大批迁台。康熙二十二年(1683),施琅统一台湾,带去大批将士,又有大批闽粤人入垦台湾。台湾光复后仅福建迁台人口7.9万人。由于闽台地缘的关系,台湾人的祖籍绝大多出自福建,一部分出自广东,台湾姓氏也基本与闽粤移民有关。据台湾姓氏专家林永安、许明镇考证:大陆绝大多数的姓氏在台湾可以找到,包括一些罕见的姓氏,也是大陆姓氏的延伸,台湾80%以上民众的宗祖地在福建。福建的多数姓氏族谱多有记载祖先“从光州固始入闽”,而台湾人多称自己是“河洛人”。1988年出版的《台湾族谱目录》中,收录的200多个姓氏的一万多部族谱,绝大多数都记载来自“光州固始”。据日据时期1926年统计,台湾汉族人口共375.16万,祖籍福建的为311.64万,分别占总人口的89%和汉族人口的83.1%。从人口祖籍构成看,祖籍闽南的泉、漳、永春三府州人口合计达202.14万。依次为泉州籍168.14万、漳州籍131.95万、汀州籍4.25万、永春籍2.05万、福州籍2.7万、龙岩籍1.6万、兴化籍0.93万。台湾施、许、蔡、张、黄几大姓氏主要来自闽南晋江,祖籍闽南的占福建籍总人数的97%。1934年台湾有768姓,而陈、林、黄、张、李、王、吴、刘、蔡、杨,依次为居前的十位姓,约占总人口数的一半以上,与福建基本相似,此至今依然是台湾的姓氏人口最大特色。2005年统计,台湾总人口22,701,627人,所得单姓1,416姓、复姓533姓、三字姓34姓、四字姓5姓,计有1,989姓。台湾姓氏与福建一样,大姓人口众多,小姓数量特多。台湾姓氏的稀有、罕见的姓氏特别多:一是双姓,如张廖、张简等;二是百人以下的小姓多,达970姓,占台湾姓氏总数63.5%。三是十人以下的小姓多,有500个,占台湾总姓氏32.7%;四是仅有一人的姓,如“瓜”“娘”“钞”等也不少。台湾多数姓氏按照朱熹《家礼》,模仿祖籍地福建,建宗祠,祀其同姓始祖,设宗亲会组织,联络同宗,从事祭祖修谱,奖学以及各种慈善公共福利事业等。全台现有的各姓宗亲会360多个。如台北市就有陈、林、黄、李、王、蔡、何、柯、郭、龙、姜、宋、祖、尹等姓宗亲会组织,台南有陈、林、李、黄、柯、蔡、杨、郑、谢、苏、烈山五姓(吕、卢、高、许、纪)、六桂(洪、江、翁、方、龚、汪)、连、康、夏等姓宗亲会组织。台湾还有联宗组织。有二姓联宗,如柯蔡联宗、苏周联宗;有数姓联宗,如辛柯蔡联宗、朱庄严联宗、刘唐杜联宗、烈山五姓(吕、卢、高、许、纪)联宗、六桂联宗(洪、江、翁、方、龚、汪)等。闽台两地各姓自古至今交往密切,台湾各个姓氏的风俗与福建基本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