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2 10:53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闽台文化大辞典

    武夷中原 福建文化史观点。自孔子以来,中国文化的重心在北方的中原一带。到了唐末北宋,中国古代社会由前期向后期过渡,以周敦颐为代表的濂学、以程颢程颐为代表的洛学、以张载为代表的关学等新儒学(理学)派别兴起,多在北方中原一带。随着金人灭宋,代替北宋的金朝文化落后,担负不了高度发达的中原文化。以新儒学为核心的中华文化重心在中原一带存在不下去,到了存亡的关键时刻。〖BP(〗唯一的出路是把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据邵伯温《邵氏见闻录》记载,当时邵雍说:“天下将治,地气自北而南,南方地气至矣!”“地气”即国家的文化重心。适应这种时代的需要,闽中学者游酢、杨时等,到河南拜二程为师,“立雪程门”。学成归闽时,程子目送之说:“吾道南矣!”他们“载道南归”,三传而至朱熹。〖BP)〗武夷山是道教名山,跟朱熹同时稍后的武夷山闽籍道士白玉蟾,把北方道教神祇与武夷君结合起来,成为道教南宗五祖,集道教之大成。中国佛教主要是慧能创立的禅宗(南宗),开始活动于粤、鄂,到其繁盛时的“五宗七家”则转移到闽浙赣武夷山一带。“五宗七家”直接和间接的创始人有三分之二是闽籍僧人;还有闽籍僧人怀海把印度佛教戒律中国化,创立适合于中国佛教特点的“百丈清规”。当时武夷山一带是儒释道中华文化诸种形态的汇集之地。朱熹在武夷山60多年,以儒学为主干融合释、道之学,集濂洛关以至整个传统文化之大成,创立闽学(新儒学)——武夷文化的核心,在闽浙赣武夷一带形成为国家新的文化重心。当时张栻就提出道在武夷。南宋的首都在临安(今杭州)。这样,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重心都转移到武夷山一带,完成了中国古代社会由前期向后期的过渡。清张伯行在为明朱衡《道南原委·序》中深刻指出,理学名区,独盛于闽,不唯比拟伊洛,直与并称邹鲁。“吾见闽学之盛行,且自南而北,而迄于东西,不局于一方,不限于一时,源远流长,汪洋澎湃。”再由武夷山一带传播到全国、东亚,成为“东亚文明的体现”、世界性的学说。据此,可以把中华文化重心由北方的中原一带转移南方的武夷山一带概括为“武夷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