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0 09:36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闽台文化大辞典

    张际亮 (1799-1843)清诗人。字亨甫,号华胥大夫、松寥山人。福建建宁人,家本寒微,三族无仕宦者,亦无富人。早年入读福州鳌峰书院。为人豪狂,与魏源、龚自珍、汤鹏并称为“道光四子”。多次参加乡试,亦赴京朝考,却屡屡落选。长期生活无着,靠借债与名贤接济度日,他曾自比为“处涸之鳞”。这使他对民生疾苦有较深体察。奔波旅况,游历山水。其一生,常处“人在旅途”状态。长年奔走于家乡与福州、北京之间,“十年倦游,半生负性,而甘为道途之仆仆,触风尘之扰扰”,“不得已矣”(《上林少穆中丞书》)。但他往往借此游历名山大川。20岁起,游闽浙苏赣皖鲁豫京鄂湘粤,足迹几遍半个中国,20余年漫游,从山水中获得审美愉悦,汲取创作源泉。其尤为关心时事,积极参与黄爵滋、林则徐等人发起的变法禁烟运动。长于吟咏,著作甚丰。有《张亨甫全集》38卷行世,其中诗32卷3,051首,文六卷99篇。著作还有《金台残泪记》三卷,《南浦秋波录》三卷。其山水诗清新自然、情致绵邈。推崇李杜,批评乾隆诗坛偏离现实的倾向,提出写“志士之诗”的主张。林昌彝《射鹰楼诗话》卷二指出:“亨甫留心世务,蒿目疮痍,其《浴日亭》云云。此诗作于道光十二年以前,时英逆尚未中变,亨甫可谓深谋远虑,识在机先者。”他的诗还抒写怀才不遇的寒士之悲,对人民疾苦寄予深切同情。鸦片战争时期的诗更标举禁烟抗英,反对议和投降,揭露英军暴行,堪称诗史,被誉为近代著名爱国诗人。林则徐称他有“经世之才”,陈寿祺评其诗“足可雄视海内”,林昌彝评其诗,可“雄视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