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05 13:32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闽台文化大辞典

    鲁迅 (1881-1936)文学家、革命家、思想家。原名周樟寿,字豫山,1892年进三味书屋读书时改为豫才,1898年取学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曾考取官费留学日本,先后于东京弘文学院、仙台医科专门学校学习,后弃医从文,决心以文艺改变中国人的精神面貌。1909年回国后,任教于杭州、绍兴、北京等地。1918年以文学为武器,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和新文学建设,参与《新青年》杂志的活动,并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支持和组织“语丝社”“未名社”等文学团体,出版《语丝》《莽原》《未名》等刊物,主编过《国民新报·文艺副刊》,编辑《未名丛刊》和《乌合丛书》等。20世纪20年代对中国社会及中国历史的诸多方面问题多有思考,对传统的封建思想、文化道德开展尖锐批评,见解深刻。20世纪30年代介入有关革命文学问题的论争,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对现实革命斗争的认识,以杂文为武器开展社会批评和文化批评。是杰出的短篇小说家,主要著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又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等16种。对古典文学深有研究,整理《嵇康集》,辑录《古小说钩沉》《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著有《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1926年9月至1927年1月应林语堂的邀请到厦门大学文学院任教,编写教案《中国文学史》《汉文学史纲要》,创作有《故事新编》集中的《铸剑》《奔月》两篇及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现今厦门大学校徽上的“厦门大学”字样即采用鲁迅手迹,《厦门大学报》副刊“波艇”及中文系文学刊物《鼓浪》亦沿用鲁迅时期的学生刊物刊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