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31 10:46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闽台文化大辞典

    厦语罗马字 又叫厦门白话字、闽南白话字(厦门)教会罗马字。它是一种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经过适当改造,设计出的一套适合记录或书写闽南话音节结构的闽南话注音方案。厦语罗马字1850年初在厦门正式推行,但其源头可追溯到马礼逊1815年在马六甲开办英华学院所拟定的汉语罗马字方案,后来外国传教士来厦门传教,就带来了这个方案并逐渐加以完善,以便学习和记录厦门腔闽南话。这套方案只使用17个拉丁字母(A,B,C,E,G,H,I,J,K,L,M,N,O,P,S,T,U),2个变体字母(O、n)、5个二合字母(Ch,Kh,Ng,Ph,Th)、1个三合字母(Chh)来记录、书写闽南话声母、韵母系统,此外还创造了5种附加符号来标记闽南话7个声调,其中阴平和阴入两个声调不标调。还规定了连字号,字首大写,分词连写等书写规则。之后,到各地传教的外国传教士,同样以拉丁字母为基础,设计出适合学习与记录、书写汉语各地方言语音的各地方言罗马字注音方案,如有潮州话、海南话、福州话,甚至客家话、粤语、赣语、上海话等各种方言罗马字注音方案。厦语罗马字还传播到台湾以及东南亚各地。在1852年厦语罗马字推行的初期,牧师打马字先编写了一本《唐话番字初学》;1855年,罗帝编纂了《英中厦门本地话指南》、《厦门话课本》;1873年,杜嘉德(Carstairs Douglas,1830-1877年)根据约翰·卢的《罗马化会话字典》(《厦门词汇》)编纂了一部《厦门本地话或口语字典》,即《厦门教会罗马字典》;1894年,打马字参考杜嘉德的字典又编纂了一部《厦门音字典》;1913年,甘为霖(William Campbell,1841-1921)编撰了《厦门音新字典》。还陆续翻译了《圣经》、古籍《四书》,编写《闽南话圣诗》等等。《台湾府城教会报》(Ti-on-hú-sin Kàu-hōe-pò)是1985年创刊的,也是用这套厦语罗马字来书写的。在19-20世纪中期,厦语罗马字在闽南地区盛行,它不仅帮助教会的发展,还由于它比汉字易读易学易写,便于男女老少学习,有不少人还用它书写闽南话的书信,各行各业的人士都从中受益而获得相关知识。例如清末本地学者卢戆章就是从厦语罗马字得到启发,创制了中国切音新字,成为我国汉语拼音文字首倡者,中国文字改革的先驱。20世纪60年代,大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设计出了为汉字注音的汉语拼音方案,并在学校和社会广泛推行。为了避免混乱,减少人们的负担,闽南地区学者以汉语拼音方案为基础来改造厦语罗马字,设计了闽南话注音方案为闽南话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