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闽门户 天南锁钥
——厦门胡里山炮台思与悟
张桂辉
胡里山炮台一隅
克虏伯小炮
胡里山炮台,地处厦门市环岛路,毗邻厦门大学校区,与金门一水之隔,是闻名遐迩的风景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这里历史上被称为“八闽门户、天南锁钥”,且完好地保存着世界上最早、最大、最完整的后膛海岸炮——克虏伯大炮。随着国内旅游业的发展,旅游部门开发克虏伯大炮和红夷火炮操演、“迎客仪式”表演、幻影成像剧场、击沉日舰史料馆、光绪朝朱批奏折、厦门要塞布(德)国克虏伯图片展等30多个配套项目,但凡到厦门的游客,大都不忘前去打卡。
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年的胡里山炮台,总面积7万多平方米,城堡面积1.3万平方米,分为战坪区、兵营区和后山区。炮台用花岗石条建造,并以乌樟树汁和石炭、熟糯米拌泥沙夯筑而成。整个建筑糅合欧洲半地堡式和中国明清时期防御阵地的结构模式,形成科学合理的防御体系,是我国目前保存古炮数量最多、岸炮最大、设施最完整的一座海防要塞遗址。这里,有世界上现存最大的海岸炮“克虏伯大钢炮”,是我国以历史文物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获得成功的第一例。除此,这里还有世界上最小的火炮。小火炮,是葡萄牙人在13世纪制作的。如今,炮台遗址还设有“古代战炮”、“古代火枪”、“古代宝剑”、“世界奇石”、“古树化石”五个分馆,分别展示欧洲和亚洲各国十三到十四世纪的古战炮、古宝剑、古火枪等文物。胡里山炮台因而成为研究我国海防军事史和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胡里山,地势险要,可与对岸的屿仔尾、龙角尾形成三角形,封锁厦门港。早在明朝时期就建有炮台。洋务运动兴起之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胡里山炮台正式动工,历经两年八个月建设,光绪二十二年末竣工。此后,这座炮台曾多次在厦门海域的战斗中立功。“克虏伯大炮”为德国著名家族企业克虏伯兵工厂生产,是十九世纪著名的后膛装大炮。虽然价格昂贵,但清政府认识到了洋枪洋炮的厉害,为“师夷长技以制夷”,前前后后买了328门大小不一的这类大炮,差不多遍布我国海岸线。
克虏伯大炮,口径280毫米、炮身长13.9米。在中国人的字典里,“克”是克敌制胜,“虏”是胡虏敌酋,“伯”则是一种尊称。当年清军第一次接触这家以生产火炮著称的公司时,将其名称音译为“克虏伯”,无疑寄托了他们的良好愿望。据介绍,克虏伯大炮的炮弹,分为定装式和分装式两种。定装式发射药量固定不变,发射时一次装入炮膛;分装式分为药筒分装式和药包分装式两种,均分别装填发射。今天,在胡里山炮台,还能看到轨道、炮身、转盘和运输弹头的轨道和小车,地下弹药库里,还陈列着10多枚炮弹。它们,都是历史的见证者。
一百多年来,胡里山炮台发生过多起重要历史事件。例如,“厦门事件”。1900年8月间,日军制造火灾事件,以日本山仔顶东本愿寺被焚为借口,派兵登陆厦门,妄图占有厦门。消息传到胡里山炮台,守台官兵立即脱去炮衣,掉转炮口,分别对准鼓浪屿海面的日舰和日本领事馆。日军慑于大炮的威力,不得不于8月31日撤兵回舰。另如,中美海军第一次交流、接触,在厦门进行。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环球游历的美国太平洋舰队,访问日本、菲律宾和中国。海军基地设防,炮台是关键之一。当时考虑到胡里山炮台的克虏伯大炮“炮力极大而极远,为中国各省炮台所无,实为今日至宝”,清廷将军舰南移厦门港,认为在此可展示中国海防之威武。因此,将中美海军第一次交流地点选定厦门。
历史上,胡里山炮台克虏伯大炮也创造过十分辉煌的战绩。1937年9月3日早晨,由二艘战略巡洋舰和四艘驱逐舰组成的日本联合小舰队,在空军配合下,闯入厦门外港,炮击白石头、胡里山炮台和曾厝海军机场,遭到厦门海岸炮正面和侧面的顽强抵抗。“箬竹”13号舰被克虏伯大炮击中,舰上3门主炮和533毫米鱼雷发射器均被摧毁。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在中国战区击沉日本军舰。
克虏伯大炮身价昂贵,得之不易。阅览景区碑刻《朱批奏折(片)区简介》得知,1841年鸦片战争后,清廷在全国开展以“富国强兵”的洋务运动。由于“割地赔款、国弱民贫”,“经费奇绌”,厦门港要塞炮台的建造只能“逐年集资,分批添置”,并实行“新旧并用,大小口径配档”。从“议办”、“筹办”、“停办”、“展办”、“延办”,到“兴工”、“竣工”,历时20年,胡里山炮台终于建成,标志着厦门港要塞炮台重建工作全部完成。透过多本朱批奏折,既可窥见皇帝老儿的重视,又能感受到其时国弱民贫、国力衰败的无奈。
英军攻打石壁炮台(英军随军画家画)
100多年前的中国,买炮,需要勒紧裤腰带,运回也须历经万般艰难。德国埃森克虏伯历史档案馆提供的“埃森号”图片下,有这样一段文字: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胡里山炮台两尊口径为280毫米的克虏伯大炮,在德国的埃森港起吊装运,由“洋轮(埃森号)运至闽江口,起(吊安)顿船厂”。途经英吉利海峡、大西洋、好望角、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台湾海峡、东海、福州、厦门。“靖远号”图片文字介绍为:光绪十九年(1893年)一月,福建水师派木质炮舰排水量572吨装备9门大炮的“靖远”号和排水量1358吨、装备8门大炮的木质武装运输舰“琛航”号,为装运大炮的“方舟”护航赴厦。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十一月,胡里山炮台建成后,克虏伯大炮由福州马尾船政厂造方舟(驳船)装运,于同年转运到厦门,先在炮台东边沙滩上开挖船坞,尔后借涨潮之机将“方舟”开进船坞……
置身胡里山炮台景区,除了欣赏瞬息万变的大海景观,还有一棵“独木成林”的大树,以及一个“沙生植物区”独具特色。沙生植物,指那些生活在以沙粒为基质的沙区植物。胡里山炮台,有一占地200多平方米的沙生植物区,以仙人掌和多肉植物为主。仙人掌类多来自美洲,多肉植物则以南部非洲为最。林林总总的仙人掌科、大戟科、芦荟属、龙舌兰科、夹竹桃科、仙人球类、福桂花科、龙树科植物,兼具大、奇、珍、稀之特点,有的大如篮球,有的高如木柱,有的穿着绿衣,有的缀着鲜花,为庄重的炮台增添了生机与风姿。
参观胡里山炮台,可以尽情欣赏南国风光,深切感受爱国精神。这里的大炮坚壁、图文数据,都是浓缩着的那段历史的组成部分。它们时刻提醒国人,落后就要挨打,勿忘历史,才能抵御外侮。我们,既要珍惜和平,也要敢于斗争。只有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才能守护一方和平与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