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6 11:24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林爱枝



朱熹与武夷


林爱枝

 

著作等身

 

因为喜爱荷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去荷苑。确切地说,是周宁县浦源村鲤鱼溪旁的荷花苑。福建地处东南,有山有水,适宜种植荷花。我曾到过闽江之源的建宁,欣赏过近百亩荷花绽放的盛景;也到过武夷五夫镇,在朱熹雕塑旁的荷花塘边漫步。周宁的鲤鱼溪名声在外,而溪旁的荷花苑,虽偶有听说,却还是第一次走近。“我们的荷苑有一种别样的风景呢!”陪同我们的乡镇宣传委员骄傲地向我们介绍。

如今,朱熹及朱子学已成为中国古代两座理论高峰之一——“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

不仅国内传承至今,700年间受到统治阶级的不断封谥。著作被列为科举考试的教材,牌位被列入孔庙受到祭祀,理论更被提到儒学正宗地位,成为封建社会后期推崇的哲学思想。

如宋仁宗时期,就下诏科举取士以《四书》为考试主课,以朱注为官方解释。明代在尊孔的同时也举办崇朱活动,规定祭朱制度与祭孔一样,一年两祭。并赐予田、资,扩建朱子墓、朱祠、家庙和书院。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明成祖钦定编撰《五经大全》《四书大全》《理性大全》三部书,颁行全国,为明朝科举取士的范本。还要求“行之于家,用之于国。治国平天下,有赖于斯”。

到了近代,那些高官厚爵也对朱熹推崇备至。曾国藩“以朱子之书为日课”,李鸿章更说朱熹“道德文章,照耀千古”!

而且在世界也受到推崇和传播,成为被中国、朝鲜、日本及越南接受的学说,被视为东亚文明的表征。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应邀访华时,毛泽东主席便以朱熹所著《楚辞集注》作为国礼赠送给田中角荣。

朱熹一生极其勤奋,办学、授徒、著书、立说。他研究面甚广,涉及儒家经典所有领域,包括哲学、经学、教育学、伦理学以及自然科学,可谓著作等身。如果你到武夷山五夫镇游览,便可看到镇中广场竖立的71米高的朱熹塑像,塑像的周围都是他的书,与他等身不是妄语。这充分体现他的博学和深思,令人叹为观止。

他的著作有《周易本义》《伊洛渊源录》《仪礼精义通解》等,注释的有《四书章句集注》《楚辞集注》等,编撰有《资治通鉴纲目》《近思录》等,校勘的有《孝经刊误》《韩文考异》等。其中,《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种集注(《四书章句集注》)构成了朱学标识,而《朱文公集》《朱子语类》至今还在海内外流传不衰。

 

歌唱武夷

 

朱熹除了9年在外从仕外,其余时间都在建书院、办学校、收徒讲学。在闽北就有多所学院,如寒泉精舍、晦庵草堂、武夷精舍、考亭书院等,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理学人才,形成了被后人称为的“考亭学派”。

学术的累累硕果,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想必夫子是开怀的。也因此,在陪辛弃疾游武夷时,他高放歌喉,咏唱了赞美、推介武夷的9首棹歌。

他把九曲溪每一曲的特点、形象、内蕴都以棹歌的形式,唱给朋友、唱给游客、唱给内心。这是尽情的抒怀,令这些诗歌所表述的景与情跃然纸上,酣畅淋漓。

特别是2曲:“二曲婷婷玉女峰,插花临水为谁容?道人不作阳台梦,兴入前山翠几重。”看了这些诗句,忽感要另眼看待老夫子了。他传授理学,有许多至理名言,不失哲学的雄辩,因此平时示人总让人下这样的结论:道貌岸然、不苟言笑。

其实他也是人呵,七情六欲都具备。面对青山绿水,又是与志同道合的好友同行,能不动心?能不抒情?

诗的起始,朱熹把武夷看成天赐仙景,自己便悠游在这仙境中。又如五曲,除了云高气深之处,布满了烟雨,平林阴暗,林间有客无人识,深叹声中万古心。还如八曲,虽说没有其他各曲的奇峰、怪岩,但也有许多令人称道的景致,只是因为游人一般不上来而错过了。

最后到了九曲,又回到了人间:“九曲将穷眼豁然,桑麻雨露见平川。渔郎更觅桃源路,除是人间别有天。”

这实际上是一幅无声的导游图,你朗读着棹歌,循迹而去,便游遍了九曲,此时,武夷山已尽在你的心中。

说到这里,我想到了朱熹《春日》和《观书有感》两首诗。尤其是其中的名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不仅让读者感受到“风”和“水”这些与百姓形影不离的自然呈现,是百姓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更能从中品味出深刻的人生哲理。这不仅与朱熹的文风相契合,也与他所传授的学问相契合。

景与人是互通的。看看夫子所写:九曲看尽之后,眼前豁然开朗,满眼平川,一览桑麻。这不正是心中所要的桃源吗?难道人间还别有洞天?

辛弃疾也作了10首诗,与好友酬唱。

 

避祸武夷

 

在浙东,朱熹被派任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他急三火四地查询灾情,与同僚商议赈灾事宜。其间,他惩办了趁火打劫、贪污索贿的地方官吏唐仲友。不曾想,唐仲友与当朝宰相王淮是姻亲,得罪了唐仲友就是得罪了王淮。于是,在王淮指使下、掀起了一场以朱熹为主要打击对象的反道学风波。朱熹的理学从一开始就遭非议,以“伪学”被打击。朱熹明白,自己势单力孤,遂以“吾道不孤”激励自己而辞官归里。

回到武夷山,朱熹筹建书院,冠名“武夷精舍”。这所书院位于五曲隐屏峰下,有3间房屋,包括智仁堂、求隐堂(朱熹卧室)、止宿寮(客房)。

猜想过去,精舍落成朱熹是十分有成就感的,因为他作了12首诗分别把各房间建造的前因后果,以及与武夷精舍相关联的物件,不论大小都说了个遍,还为这些诗作了总序,可见精舍在他心中的位置。

精舍落成时,朱熹还邀请了地方官员、诗界挚友为精舍记盛、道贺,谧静的山中一时热闹非凡。

以书院为依托,朱熹开展了奠定他一生成就的重要著作和研究活动。如《程氏遗书》《太极图说解》《程氏外书》《诗集注》,以及前文所提到的那些著作,都是在武夷精舍完稿的。

因为是学院,授课是常事。那时,那些有志于研究学问的人,都把跟随朱熹开展文化创造活动视为自己一生事业的重要阶段。也正是由于朱熹及其门人的努力,武夷山的影响越来越宽广,成为东南文化学术中心,成为众多学者敬仰及向往的地方。理学家、湖湘学派的代表人物张拭更是评价说:“当今道在武夷。”而朱熹,当之无愧!

(本文原载于《走进“八闽旅游景区”·武夷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