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潜士文化研讨会征文启事
余潜士(1784--1851),字时缵,号耕村,福建省永泰县人,清著名理学家、教育家,被誉为“闽道学之宗”。其家乡被称为清代“理学之东南重镇”。余潜士终身从教,曾任福州鳌峰书院、寿泉精舍教师,桃李遍布海内外。朝廷彰其道学懿行,特赐进士,授文林郎,身后入祀乡贤祠配祀孔庙,春秋官祭。其著作《耕邨全集》十五卷,列入福建文史丛书,以《余潜士全集》书名点校出版。
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经研究决定,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拟于今年8月下旬在福州举行余潜士文化研讨会。会议面向海内外广大学者公开征集高水平学术论文。现将有关征稿事项通知如下:
一、论文选题参考
1.余潜士对传承与弘扬中华文脉的贡献
2.余潜士与朱子理学
3.余潜士与“北宋五子”
4.余潜士理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5.余潜士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6.余潜士修身养性对道德建设的启示
7.余潜士天人和谐理论与生态文明建设
8.余潜士察吏安民理论研究
9.余潜士仁政思想与廉政建设
10.余潜士福善文化及其当代价值
11.余潜士治家理念与家风建设
12.余潜士化民成俗理念与乡村治理
13.余潜士与林则徐家族关系研究
14.余潜士“朋友圈”其影响研究
以及与余潜士相关课题的研究
二、论文要求
1.内容紧扣余潜士文化主题,重点放在余潜土文化内涵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2.来稿之前,请进行查重率自检。如所投稿件不含有侵犯他人著作权、名誉权、姓名权等内容。
3.应征论文须未公开发表,且符合学术规范。文稿字数4000-8000字为宜。正文前需注明内容提要、关键词,注释及参考文献统一置文后(具体要求详见附件)。
三、相关事项
1.论文经筹备组审核筛选后,即通知入选的作者受邀参加“余潜士文化研讨会”,论文入编研讨会论文集并致稿酬。
2.应征论文只需提供电子版Word文件。来稿请附详细的作者信息,如工作单位、职称、电话、电子信箱、通讯地址及邮编等,并发送至指定邮箱。
3.论文报送时间截止7月20日。
4.请将论文电子版发送至705124465@qq.com;联系人:林燕青 15960159127;联系地址:福州市鼓楼区五四路19号国泰大厦9层A区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
余潜士文化研讨会筹备组
2025年5月6日
附件:
论文格式要求
1.基本要求:来稿要求立意新颖,内容真实,论点明确,层次清楚。
2.文题、作者:文题要准确简明地反映文章内容,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作者姓名排在文题下。文题用宋体、加粗、二号字、居中,作者用楷体、三号字、居中。
3.摘要和关键词:所有论文均要求有中文摘要和关键词,摘要用第三人称撰写,分目的、方法、结果及结论四部分,完整准确地概括文章的实质性内容。“摘要”“关键词”几个字外加方括号,仿宋体、五号字加粗,空二格。后面的内容用仿宋体、五号字,紧随其后。摘要以150字左右宜,关键词一般3~6个,中间空2格。摘要书写格式为:[摘要]摘要内容。关键词书写格式为:[关键词]关键词 关键词。
4.正文:全文字体统一用宋体,小四号字,引文用楷体,段首空两格,行距统一为单倍行距。
5.正文标题:一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二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三级标题用“1.2.”来标识;四级标题用“(1)、(2)”来标识。一般不宜超过4层。标题行加粗,空二格。各级标题末尾均不加标点。
6.计量单位、数字、符号:必须使用法定的计量单位符号。
7.注释、参考文献:注释按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编号,列于文末,并依次将各编号外加方括号置于文中引用处的右上角。参考文献为作者亲自阅读、公开发表过的文献,只选主要的列入。书写格式为:[序号]作者.文题.出版社,刊名年份。如果是网上参考材料,则为:[序号]作者.文题网址(至子栏目),上传年月。注释、参考文献用宋体、五号字,段首空两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