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福建宣传文化的个体记忆》丛书座谈会在福州召开
5月8日,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牵头组织召集《亲历一一福建宣传文化的个体记忆》(从下简称《亲历》)丛书座谈会。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建南出席并讲话。
座谈会现场
座谈会由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陈添贵主持。会议主要由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党支部书记、省福文化研究院院长马照南回顾总结《亲历》丛书编撰出版的情况和经验,海峡出版发行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黄苇洲介绍《亲历》出版情况和下步打算。会上,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陈逸清,福建省科协原党组书记兼副主席、省炎文化研究会原副会长兼秘书长林思翔,省委宣传部原处长、《亲历》丛书的责任编辑陈用毅等同志分别交流了撰稿、组稿、编辑的历程和体会。与会者通过相互交换意⻅,集思广益,以时俱进,为此系列丛书后续的编写出版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更好地展现新时代。
陈添贵副部长主持会议
马照南介绍《亲历》丛书编撰出版情况
马照南在介绍和总结中说,根据时任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李书磊的要求,在省委宣传部的支持和指导下,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从2015年开始倡导和组织全省宣传文化系统老同志整理史料和撰写回忆录,着手编辑、出版《亲历》丛书。迄今历经10年,《亲历》系列成书一至十辑,发表文章累计321篇,约200多万字。全书以福建宣传文化的个体记忆为显著特点,真正起到了“存史留痕、资政育人”的效果。
王建南常务副部长讲话
王建南常务副部长在讲话中,首先向为《亲历》编辑付出心血的各位老领导、老同志、专家学者和编辑团队表以谢意,对此书的存史留痕、资政育人、凝聚共识的作用予以肯定。他并提出四条意见:一要更系统更深刻地反映时代要求,讲好八闽宣传故事。宣传思想文化事业的发展,始终与党和国家的大局紧密相连,与福建改革开放、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深度融合。习近平总书记曾在福建工作了17年半,福建作为新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实践地,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亲历》的编辑出版要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理念和创新实践,挖掘背后的故事和精神内涵。要通过“小切口”展现“大主题”,认真书写福建在理论挖掘传承、文化体制改革、闽派文艺发展、网络文化建设、对外文化交流、精神文明创建、文旅融合发展等领域的生动实践,让每一辑、每一篇亲历文章都成为解读福建宣传文化的“密码”,展示福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良好形象,让丛书成为外界了解福建宣传工作的“窗口”。
陈逸清、林思翔、陈用毅等作交流发言
二要更系统更深刻地挖掘文化富矿,打造精品力作。福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地域文化特色鲜明,为创作出版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土壤。丛书的编纂工作,要通过聚焦闽都文化、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和朱子文化、妈祖文化、海丝文化等福建特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全面展现新时代八闽文化的气韵和风采。要拓宽视野、突出重点,精准选取具有标志性、时代性、代表性的系列选题,用心用情、持之以恒做好丛书的编辑出版,让《亲历》成为“福建出品”的传世之作,赓续八闽历史文脉,铸就闽派文艺高峰,努力打造文化繁荣新地标。
三要更系统更深刻地聚焦创新创造,增强传播推介能力。增强《亲历》丛书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要进一步创新编纂方式,注重“文史融合”,在保证史实准确的基础上,运用文学化的表达手法,让历史细节更鲜活,人物形象更丰满,情感传递更真挚。要充分运用多种载体,通过口述实录、珍贵照片、历史档案等方式,增强书籍的可读性和感染力。要积极探索数字化、可视化的创新呈现方式,让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更好地走进大众、服务时代。
四要更系统更深刻地强化统筹协调,抓好组织人员保障。省炎黄研究会要加强组织领导,优化《亲历》丛书的编纂力量,既要发挥老领导、老同志的“传帮带”作用,也要调动在岗同志,社科机构、史志部门等专业力量,形成工作合力。省委宣传部将继续支持省炎黄研究会做好《亲历》丛书的出版,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和政策支持。海峡出版发行集团要为《亲历》丛书选优配强编辑队伍,不断提升丛书出版质量。各级宣传部门,要以此次座谈会为契机,积极主动与省炎黄文化研究会沟通,共同商讨研究推出各自地方的《亲历》子系列,积极主动为丛书的出版提供好的故事素材,为他们采访写作、收集史料提供服务帮助。
有关专家学者和《亲历》作者、读者及省直有关部门、各设区市宣传文化部门的代表,近40人参加了本次座谈会。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参会的还有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研究会副会长、省福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伟泽,副会长游炎灿(兼秘书长)、徐德金、张立峰、张学勇等同志。(毕耕/文;瑜婷/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