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04 15:58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贾柏松

 

海防前线战地采访琐记

贾柏松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在福建青年报社工作,持有《福建青年报》和《福建日报》(特刊组)记者证,多次到连江定海、晋江围头、南安莲河、大小嶝岛进行战地采访。至今时隔半个多世纪,许多记忆仍历历在目。

 

定海民兵的英勇斗争

朝鲜停战以后,美国海军舰队继续盘踞台湾海峡,蒋介石集团叫嚣“反攻大陆”。福建海防前线的民兵队伍提高革命警惕,加强巡逻放哨,以实际行动配合人民解放军,严防国民党特务潜入和偷袭。1954年春,连江县定海乡青年民兵队长陈扬才坚守岗位,带领民兵击退敌方偷袭,捕获特务一人,荣获民兵模范称号。不久后,我前去采访。那时定海还未通公路,要在夜间从福州搭班轮出闽江口,过五虎礁到官岭上岸,再沿峭壁沙滩步行5公里多,经过筱程(区公所所在地)到定海。见到陈扬才后,他带我到前沿走了一圈。那天天气晴朗,定海离最近的国民党占领的高登岛只有5000米,夕阳西下,岛上的房舍、工事清晰可见。相距万米的马祖岛(南北竿塘)轮廓也十分清晰。5年前,国民党军队败退时,拉夫抓壮丁,使许多家庭骨肉离散。如今这人为的阻隔,阻断了两岸人民的交往与亲情,一水之隔,天各一方。

晚间,陈扬才与我谈到深夜,他历数了敌军的暴行,讲述了全乡民兵英勇斗争事迹。我连夜写了通讯《海防前线定海青年民兵》,不久刊登在《福建青年报》上,社会反响不错。

 

“八二三”炮战前夕重兵压境

1958年8月中旬“八二三”炮战前夕,我先后两次去晋江围头和同安大小嶝岛采访。那时的海防前线已是千军万马,重兵压境。面向大小金门一线的海岸到处在构筑工事,挖掘战壕和掩体。前线哨卡对外来人员检查很严,前去采访,须先到青濛师部打介绍信才能通行。我离开泉州市,要去前沿地带,只能坐闽南一带特有的代步工具单车(一种后座加长的自行车,通常把一块木板绑在后架,铺上几片麻袋,乘客侧身或骑坐在后座),颠簸在起伏的沙石小道上。遇到上坡就得下车步行,下坡时飞驰而下,十分惊险。在晋江围头,遇上福建日报社记者宋祝平,我们俩人一起进入安业民烈士生前战斗过的海岸炮台采访。岸炮巨大颀长的管筒后,是成排的炮弹,足有一米高,充满肃杀威严的气氛。海岸炮兵教我们用望远镜瞭望5000米外的小金门,工事、哨所、人员往来,清晰可见。去大嶝要先到莲河,大嶝与莲河隔着一条四五百米宽的海峡,要涨潮时才能搭船过去。大嶝与莲河两岸是一片平缓的沙滩,岸边也没有修筑码头。从地形看,大嶝是个泥沙淤积形成的岛屿,岛上是一片起伏的沙坡地。上岛后,就有哨兵引导我去团部报到。团政治处一位副主任接待我,当即安排我到岸边开挖的一个窑洞(营房)内住下,向我介绍了前线备战的情况,并介绍该团二营一位宣传干事与我做伴。根据他们提供的线索,我先后采访了团政委、营长及一些战士,并到岛上前线炮位进行观察。

这中间我们还去了小嶝岛,小嶝是个礁石岛,四周岸线完全是峭壁。原先岛民几乎全是渔民,这里距金门更近。我采访了民兵队长洪顺利,他三十出头,高个子,由于常年海风吹拂,黑里透红的脸膛十分英武,外表与其身份十分相称。继而又采访了民兵指导员洪秀枞,她剪了一头短发,圆脸蛋,微笑时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腰间挎着一支短枪。他们俩向我介绍了全岛民兵与驻军团结一心,开展对敌斗争,构筑海上长城的英雄事迹。我在大嶝待了一周左右,这期间前线仅发生过一些零星的、有规律的炮击。如每到晚间退潮时,金门蒋军就向大嶝与莲河之间尚未筑成的堤岸炮击。总的态势是双方处于胶着状态,是大战前的暂时沉寂。后因其他采访任务,我就回到了福州。不久“八二三”炮战就打响了。

 

1962年夏季,蒋介石集团扬言反攻大陆。我军的方针是在前线布下口袋,以逸待劳,引蛇出洞,围而歼之。这时,我又有一次上前线采访的机会。此次福厦路上车辚辚、马萧萧的景观不见了,一路上只有少数装载部队眷属和后勤物资的车辆,驶往内地山区。我到了大嶝,岛上也没有驻军,只有一个边防哨卡。第二天,我和公社干部、民兵巡看了一些前沿村落,“八二三”炮战中这些村落几乎全部被毁,留下一片残砖断瓦,许多房舍没有修复。岛上的居民十分镇静,准备迎接血和火的考验。

如今,两岸和平发展,实现了直航和“三通”,“两马”“两门”开通了定期班轮,台湾同胞来大陆寻根祭祖,访亲探友,投资办厂,青年学子前来求学;大陆同胞去台湾观光旅游,经贸、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人员往来络绎不绝。晋江围头、大小嶝岛、莲河等昔日炮火纷飞、弹痕累累的战地,今天成了两岸同胞友好往来、旅游观光的景点,这在当年是难以想象的。

 

(作者系福建人民出版社副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