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09 17:35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林榕庆



往来云霄多通途

 

林榕庆


 

  云霄这个县名是很富有诗意的,但也让人觉得太高远,有人打谜面猜“世界上最高的县”,谜底竟然是“云霄”。名字虽然好听,但地方怕是不容易到达吧?外乡人走进云霄之前多有这样的担忧。这要搁在过去,这种担心还真不是多余的,倒不是因为山高,云霄地处福建南部沿海,县城几乎没有海拔,一点都不高,过境云霄完全没有“山路十八弯”;而是因为路远,作为一个距离省府400公里外的偏远县份,过去交通发展确实比较滞后。

  现在,往来云霄已经显得特别方便了。国道324线、沈海高速公路、沪深高铁、漳州沿海大通道和建设中的云平高速,在951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上,组成一张密集的交通网,网的四周,北接福厦、华东,南下潮汕、华南,西接闽西、粤东、赣南,向东出海通东山岛、古雷港和厦门港云霄港区,俨然成为漳州南部的交通枢纽。

 

沿海与内陆两条高速干线的联结点

 

  云霄以枇杷之乡著称,但刚采摘下来的枇杷保鲜期只有短短几天,如何确保鲜果完好地销往大江南北?这要得益于云霄人在包装上的智慧,更受益于云霄区位优势及四通八达的高速网。作为我国东部沿海高速干线的沈海高速穿云而过,同时为云霄设置了东厦出口、常山出口,这样一来,云霄的枇杷便能满载后第一时间驶上高速销往大江南北。联接内陆与沿海地区的快速通道云平高速已开工建设,为衔接沈海高速,云霄预留了火田及下河互通,加上东厦、常山两个出口,一个县有东西南北四个高速出口,极其罕见。来往云霄多通途,让云霄出产的枇杷任性地上演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微信图片_20250607235902.jpg

云宵县远眺

  云平高速路线全长97.94公里,起于云霄县东厦镇浯田村,终点位于平和县九峰镇赤石附近,接广东境内段至梅州的高速公路,其中云霄县境内长28公里,工程造价25亿元。云平高速连接国家高速公路网线沈海线、宁东线,并与广东高速网衔接,是古雷港、厦门港往粤北及赣南横向最便捷的通道。云平高速不仅完善海西高速公路网布局,合理分流闽粤交通量,而且将进一步优化闽粤赣十三市经济圈交通网络,有利于加强粤北、闽西与厦门港区的联系。建成后,云霄县就成为内陆与沿海地区联结点,促进海西经济平衡发展的纽带。

  依托良好的交通条件,现在不止是枇杷,杨桃、淮山、血蚶、巴非蛤等云霄特产,也因便捷的高速网纷纷组团国内游甚至国外游。云霄凭借优越的区位获得更多的大型企业垂青,众多重点项目相继投资兴建。

  百车东到海,日暮复西归。随着沈海高速东山联络线的通车,有了云霄这个联结点,就能便捷往返平和东山,山珍海味,尽揽舌尖。高速,是行走的风景。驾车前行,由潮平两岸阔的东厦镇,到逶迤腾细浪的马铺乡,始于海天一色间,别于重峦叠嶂中,心旷神怡,感受非凡。

 

覆盖两县一区的动车站埠

 

  要在以前,不考虑自驾的话,只有长途大巴车作为唯一的出行选择,到福州、深圳都要用上大半天时间,不仅颇费时日,而且人累车乏。现在,随着覆盖云霄县、东山县及常山开发区的云霄动车站投入使用,几小时内即可北至福厦,南达广深。纵贯海西的厦深线,紧密衔接长三角珠三角,云霄突出的地理位置,使得上海、深圳的游客搭乘列车便可同日抵达。作为厦深铁路的一个重要站点,云霄站拥有目前全省最大的县级动车站广场,是漳州段县一级中规模最大的站点,日均发送旅客1000多人次,到2030年,预计发送旅客总量为185万人。同时,云霄站还身兼办理客、货运作业中间站的任务。

  云霄是开漳故郡,东山属度假胜地,常山为著名侨乡。云霄动车站到云霄、常山均七八分钟车程,距东山二十分钟车程。优越的位置给了游客多种选择,或是云霄温泉,或是东山看海,亦或常山猎奇。云霄与东山地缘相近,往来便捷。盛夏季节,东山县海边的听涛别墅,清澈的海水、美丽的沙滩吸引各方游客。结束东山行后,人们可以选择调低大海的声调,换频到邻近的云霄红树林、将军山,享受别番宁静。寒冬时节,北风凛凛,云霄海水温泉、地热温泉的客人熙熙攘攘。闲暇之余,顺道东山,品尝鲜美海味,领略冬季独特海景。这样一来,两地形成季节互补,陆岛联动的旅游模式。在福建境内,有两处乌山。一是众所周知的福州地标之一,二是漳州的乌山。漳州乌山位于云霄、平和、诏安三县交界,最高海拔1051米,因山外表呈乌黑色而得名。漳州乌山嵯峨高大,挺拔隽秀,陡峭盘纡,丛崖险隘,幽洞深邃,风景宜人。乌山天池,常山携之。位于常山境内的天池,为奇峰怪石环绕,雄中带秀,独具魅力。泛舟其中,有“碧水云天外,山色有无中”之感。乌山天池景区属大乌山的核心区,因此大乌山风景区主入口设在常山。大乌山景区正打造成国家级著名风景名胜区,建成后,将成为海西重要的自然文化旅游目的地。

  云霄动车站除车站功能外,站前身兼公园的休闲娱乐功能。坐在车站的候车大厅,放眼眺望,景色怡人。天气好时,七星山呈北斗七星状排列浮现眼前,迤逶连绵。七星山风景区又称林太史陵园,位于云霄县莆美镇马山村,距县城7公里,方圆约6平方公里,该景区以林太史墓为核心,经过开发建设,景区已初具规模,是港澳台同胞及东南亚等地华人寻根竭祖、观光朝圣、休闲度假胜地。“一片丹心保万民,七点天星照云山。”林太史,讳偕春,字孚元,号警庸,晚号云山居士,卒后朝廷追赠亚中大夫,御赐谥号文贞;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赐进士,遴选翰林院;隆庆二年(1568年)“分校礼闱”获“五经魁”,独得翰林学士,其间,授史职编修,以侍读学士为太子太傅;万历元年(1573年)拜太师,赐“魁星”;卒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九月二十六日,御赐葬于云霄七星山。林太史公是云霄人的保护神,更是云霄人精神的皈依所在。驾车驶入站前大道时,迎面的是一座手握书卷、目光威仪的林太史坐像,正襟危坐,大气凛然,警示过往游客常正衣冠,保佑每位旅客出入出行。

  因为动车,更多客商纷至沓来,达成投资意向;更多游客接踵而至,享受海滨假期。铁轨上飞驰的动车,正加快周边县区的经济发展步伐,助推环东山岛经济区建设。

 

未来闽西、粤东、赣南的出海口

 

  在云霄漳江出海口北岐石矾尖,一座雄踞海天的石塔屹立江心,与云霄将军山遥遥相对,称石矾塔。塔始建于清康熙九年(1670年),为进士陈天达募建。后倾圮。嘉庆十九年(1814年)云霄厅知薛凝度重建。作为福建省境内唯一的海中塔,石矾塔镇守漳江出海口,见证了世代云霄人及内陆居民航运、商品流通兴盛与衰落。

  开漳圣王陈元光《龙湖集》有诗云“山畚遥猎虎,海舶近通盐”,可见唐代云霄就已有船舶运输。云霄港位于漳江出海口两岸海域,港深坞静,人称“状元港”,航运历史悠久,在福建航运史上,有其不可忽视的地位。历史上云霄港码头主要集中在城关漳江右岸及下游高塘、东坑一代,清代至民国时期航运繁忙,码头林立。对外贸易航线北通津、沪,南达港、粤,东至台湾的航运热络,许多货物由漳江码头集散和吞吐。

  漳江发源于平和县博平岭山脉东麓大峰山,平和县毗邻云霄县,是漳州西南部通往闽西、粤东、赣南的门户。平和地区群山环抱,早期货物进出多有不便,水路运输自然成为较优选择。漳江作为山区地区水路运输的主要航道之一,功不可没。内陆货物通过漳江入海,扬帆远洋,抵港粤达东瀛;山区先辈们沿漳江顺流向东,漂洋过海,迁台湾下南洋。千百年来,石矾塔承载着外出游子与移民们深深的乡愁,也给云霄,这一开漳故郡烙上古老出海口的印记。

  岁月更迭,漳江两岸港口昔日的繁华不在,饱经沧桑的石矾塔作为文物被重点保护。然而,云霄出海口的作用并没有因漳江两岸的沉寂而戛然而止。可喜的是,云霄港区建设如火如荼,云平高速、沿海大通道等快速通海大道方兴未艾,云霄作为未来闽西、赣南、粤东出海口的构想历久弥坚。

  正在加紧建设的云霄临港工业集中区,毗邻古雷岛和东山岛,拥有便捷的水陆交通条件。疏港公路连接着国道,高速公路及高铁。工业区所在的云霄港区已被纳入厦门港区总体规划,通航能力可达4000万吨,港口货物年吞吐量将达百万吨。届时,万吨级货轮将鸣着汽笛驶入云霄港,来自内陆的大宗货物便可由云霄港装货上船,运往大洋彼岸。

  建设中的沿海大通道漳州段全长205公里,起于漳州港经龙海、漳浦两县,过云霄东厦镇、云霄港区、列屿镇、陈岱镇,最终达诏安大埕渔港。沿海大通道建成后将东部沿海地区各地往来的重要途径,是通海大道、产业大道、景观大道。其中沿海大通道漳浦云霄段将建成漳江湾跨海特大桥,总长6.3公里(包含连接线)的特大桥建成后将成为漳州公路史上里程最长的跨海大桥。沿海大通道将云霄县与古雷经济区和环东山岛经济区连接为一体,同时,将云霄港区、临港工业区、旅游景区串联起来,带动云霄港区、交通运输、临海工业、海洋渔业的发展。

  云平高速的建设,打通了闽西、赣南、粤东等地与沿海地区的快速通道。推进山海互动,实现资源共享,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与云霄一衣带水的东山通勤机场正加紧建设,云霄拥有优良的避风锚地、宽阔的腹地,因机场的建设蓄势待发,云霄将成为漳州南部重要的空海港口物流集散地。

  悠悠漳江,静水深流。渔歌缓唱,汽笛急鸣。云霄,今天的漳南交通枢纽,未来的闽西、赣南、粤东出海口,必将在海峡西岸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本文原载于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省作协“走进八闽”文化采风系列之《走进云宵》;图片来源于漳州新闻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