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5 22:51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亦 舟



历经风雨志不改

——记优秀民主人士、社会活动家吴修平先生


 

 

 

“实践证明,除了中国共产党以外,中国的任何其他政治力量都不可能领导中国人民获得解放,并发展经济,只要了解中国的国情,中国的历史,中国的文化,就能够理解中国的民主党派为什么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并与之合作,这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需要。”这是出自优秀民主党派人士、社会活动家吴修平先生的肺腑之言,这番话语充满了对党和国家的深厚情感,以及对未来社会发展的坚定信心。这番话语不仅是他长期观察社会现象的剖析见解,更是他毕生致力于民盟的建设和多党合作事业的深刻体会。

 

幼年经历艰辛,青年投身革命

 

吴修平1927年出生于福州传统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早年从事商贸,曾任福州商会主席。他十分重视教育,延请塾师教授子女,使吴修平兄弟自幼饱读诗书,从小就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熏陶、涵养正气

怎料后来父亲英年早逝,家道中落,母亲和7个兄弟的生活全靠长兄经商的微薄收入,日子过得十分艰辛。尽管遭遇家境变故和社会动荡,他却不改人生志向,越激越勇,在困境中磨砺出勤俭朴实、积极进取的品德

微信图片_20250505230247.jpg

吴修平

1945年,吴修平考入上海的中国新闻专科学校,当年12月,爆发美国士兵强奸中国女学生沈崇的事件爆发,全国人民义愤填膺,一场大规模抗议美军暴行的群众斗争席卷全国。吴修平毅然参加了学生抗议活动,远赴苏北南通,串联、发动学生上街游行。也因此,时年20岁的吴修平不得不辍学回到福州参加工作

1947年12月,吴修平加入民盟组织,而此时正值民盟被国民党政府宣布为“反动组织”。他冒着生命危险担任民盟福建支部组织干事会(下称“组委会”)的重要成员之一,积极参与组织开展反对国民党、推翻旧政权的各项革命斗争:积极组织盟员传递、抄写、印刷马列主义著作、毛泽东著作和中共文件、新华社消息、《解放日报》社论以及各种进步书刊等;和组委会同志一道,利用《福建时报》社电台和民教馆一台美国军用收音机,收听新华社和解放区广播电台播发的新闻,在报纸上传播中共的方针政策和解放区消息;组织福建协和大学、福州师专、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等院校,在协大举行大型纪念“五四运动”和纪念鲁迅先生座谈会。他还利用新闻界盟员自身优势,在国民党党报中巧妙地进行革命宣传活动。

微信图片_20250505230149.jpg

吴修平著《信念与探索——我所经历的新时期民盟工作》

当时,民盟办的报纸有《闽海政报》《真报》《轰报》。《轰报》主要是传递民主运动和学生运动的消息,吴修平编了一个栏目“通讯网”,由地下学联供稿,介绍各地学生运动情况。在报道当时国内政治、经济、军事情况等的同时,他还组织刊登了有关货币贬值、民不聊生的特写,对国民党政府进行辛辣的讽刺的小品文

1949年3月下旬,吴修平从福建时报社到中央日报社工作。他积极开展横向联合,参与组织单线联系盟员和学生盟员配合中共地下党组织到各大中学校串联,组织各个学校盟小组进行“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宣传,营救被捕盟员,上街游行等。当时,中共中央华南局香港分局福建组提出要搜集福建和福州市党、团、特、军、政、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团体机构的业务状况,种种统计资料以及职员名册。吴修平与盟员收集、筛选、整理了大量相关材料,由组委会盟员冒着生命危险携带赴港,交给中共华南局领导。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取得伟大胜利,国民党政府、军队纷纷作逃命准备。吴修平同组委会成员除大量翻印人民解放军《约法八章》投寄给国民党政府机关和上层人士外,还发动全体盟员保护好所在单位的档案器材等财产。六七月间,吴修平负责与外界联系,迎接福州解放。他组织福建省科学馆、省邮电局、中央信托局、高工学校、林森师范等单位盟员,到自己所在单位保护财产,并协同组织盟员把一些在国民党军、警、特机关任职的人员争取过来,向盟组织提供各种重要情报。这对解放军进福州城时保存枪支弹药、维持福州治安等起到了积极作用。

吴修平与中共闽中地下工作站站长、时任《中央日报》采访部主任(属闽中游击队的中共地下党员)保持经常联系,并通过中共地下党的关系,到宁德介绍了一批同志入盟,建立了宁德小组并开展活动。同时,开展对当地国民党上层人士的策反工作,策反了宁德的参议长,为宁德的和平解放作出贡献。

1949年8月17日凌晨,福州解放。吴修平和许多盟员通宵不眠,赶制标语,上街张贴演讲,宣传“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欢欣若狂!

 

关心国家政治,提升自我素养

 

福州解放不久,原民盟省筹委完成历史任务,成立了民盟福建省支部临时工作委员会。吴修平先后在中共福建省委台湾工作委员会任交通工作和调研干事,在民盟福州市委任组织部部长兼秘书处主任,在民盟福建省委组织部任干事。从此,他开始努力学习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的团结、教育和改造政策。

他和民盟福建省支部临工作委员会的同志一起,认真组织盟员学习《共同纲领》,学习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将革命进行到底》等文章,通过学习《论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关内部统一战线工作的报告》等,吴修平的思想觉悟得到很大提高。

1952年底,中共中央提出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建议,吴修平以极大的热忱,组织盟员学习,深刻领会总路线精神,在思想建设上确立“以接受工人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思想”。

同年,民盟举行一届七中全会,实行民盟的工作重心在新形势下的转移,确定了“以参加国家文化教育建设作为民盟的中心工作”,基本方针是“在共产党组织和行政的统一领导下,通过盟的思想教育工作,帮助盟员及盟所联系的群众,遵守国家纪律,搞好各自的岗位工作,并从实际工作中进行自我教育与自我改造。”吴修平在组织盟员学习的同时,身体力行,在盟员中进行组织上加强统一性和纪律性、反对各行其是分散独立的非组织倾向的教育。

吴修平通过不断学习,围绕“政治思想”“对当时国内外形势的看法”“国民党反动派”“抗美援朝运动”“土地改革”“个人的前途”等发表积极看法,在福建盟内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凸显。

 

邀请专家考察,促进福建发展

 

“文革”后,福建民盟恢复组织,从经济、民生等领域开始,集全盟之力开展建言献策工作,扩大影响,吸引了很多知识分子加入民盟,邀请全国专家来闽讲学考察,促进福建经济建设、社会生活和科教文化发展。

1980年1月,吴修平被任命为新一届民盟省委会秘书长,1980年到1984年间,他代表组织登门拜访,先后邀请到了钱伟长、费孝通、侯学煜、赵今声、千家驹、陶大镛、关梦觉、谈家桢、徐铸成、任震英、郑孝燮等二十多位盟内著名学者,并全程陪同他们在福建讲学和考察。他们就福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农业和生态环境、港口建设和城市规划等问题进行深入考察、研讨,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

文化教育是民盟的主界别,关注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是民盟参政议政的特色与优势。吴修平认为,对基础教育的研究工作应该进一步加大力度。在他的积极推动下,1985年1月7日至13日,民盟福建省委会联合天津、上海两地盟组织共同发起的“民盟九省市普通教育研讨会”在漳州召开,费孝通代表民盟中央出席研讨会。吴修平与福建民盟的同志去机场迎接费老,费老一下飞机,便对他们说“我是来提货的。”意思说要从漳州会议上带回经验和意见,大家会心一笑。1月15日上午,费老饱含着对加快中国教育改革的信心和热情,给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写了一封长信,连同经过民盟中央主席会议讨论通过的《关于城市普通教育改革的几点建议》一并送进了中南海。费老对工作的认真、热忱及高效率作风,令吴修平每每念及此事,依然十分动容。

邀请民盟专家来闽讲学考察、为基础教育问题建言献策等工作持续了多年,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然而,吴修平并没有停止开拓创新的步伐,又积极促进福建大念 “山海经 ”、 谋划闽南 “金三角”。在他的带领下,福建民盟的参政议政工作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柳暗花明又一村”,在福建乃至全国都产生了十分正面的影响。这一时期,不仅参政议政工作,作议政延伸和拓展的社会服务工作也同样开展得有声有色、亮点纷呈。

 

奉献民盟事业,永葆淳朴本色

 

从机关干部到担任民盟领导,吴修平生活始终十分朴素,出行靠的都是一辆自行车,日常也是粗茶淡饭、节衣缩食。

1985年,民盟省委会机关建设集资房,时任民盟省委会副主委兼秘书长的吴修平考虑到机关退休干部以及生活困难的同事,主动将个人分房的机会留给了更需要的同事。直到调离福建前,他一直住在横锦巷1号的那间宿舍里。

1986年吴修平调任民盟中央,先后任民盟中央执行局委员、秘书长、专职副主席、名誉副主席,曾任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委,多次陪同中共中央领导同志参加重要外事活动,并率团赴港澳台和海外访问,为促进国际友好交往和两岸交流作出了贡献。

虽然身居要职,但他依然保持轻车简从的淳朴生活作风。每次回到福建,他对住宿和用餐从不挑剔,普通宾馆是他最常下榻的地方,粗茶淡饭也吃得津津有味。在福州,他最常住的是离民盟省委会机关最近的温泉宾馆,便于徒步前往民盟机关看望曾经的同事。

 

永做中共诤友,同心反腐倡廉

 

吴修平长期勤勉参与民盟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他十分痛恨腐败现象,坚决支持反腐败斗争。1995年,以撰写反腐倡廉主题文学见长的民盟盟员、作家张平因《天网》和《法撼汾西》引发官司。当时,吴修平与张平并不相识,了解情况后,很快约见张平,并对其作品给予了充分肯定,还曾公开支持张平继续进行反腐倡廉主题创作。后来,张平陆续创作了《抉择》《十面埋伏》等优秀作品,其中《抉择》更是获得了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2000年3月3日至1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在民盟和民建界别的联组会上,吴修平作《反腐败要标本兼治》的发言。他以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巨额受贿案、中央查处厦门特大走私案为例,阐明了腐败行为对社会发展的危害,深入剖析腐败问题滋生的土壤及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意义,表达坚决支持深入开展反腐工作的决心。

“干部队伍的腐败是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命运和前途的重大问题,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重要问题。”他说:“在反腐败斗争中,既要加大力度,又要不断完善制度,坚持标本兼治,才能做到政治清明;干部廉洁,才能保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第二天,《人民日报》刊登了这篇发言稿。

吴修平先生的一生人如其名,修心立身、严于律己、谦逊平和。他终身未娶,以民盟为家,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民盟的建设和多党合作事业,鞠躬尽瘁,令人敬仰。作为民盟专职领导,他对机关干部既关爱备至又严格要求,点点滴滴如春风化雨,深深印在人们的记忆中。

(原载于《政协天地》2025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