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8-03 15:40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朱开平

“苟利国家生死以”


许集美(左)、王浩(右)授予
菲华体育总会副会长庄炳生先生(中)理事聘书.jpg


1995年11月6日,在海内外各界人士的关注下,以弘扬林则徐爱国为民和坚决禁毒精神为己任的(中国)林则徐基金会,在中国近代民族英雄、国际禁毒先驱林则徐的故乡福州市隆重成立。时任福建省政协副主席的许集美,受同是福建省政协副主席、林则徐玄孙、中国著名外交家、林则徐基金会首届理事会会长凌青的盛情邀请和委托,出任林则徐基金会常务副会长(后任执行会长)。他一直工作到2008年4月换届,前后长达12年6个月。今年,他已85周岁高龄,加入中国共产党也已70周年了。

许集美的人生历程,可歌可泣,堪称一部富有传奇和悲壮色彩的书。本文由于篇幅所限,只写及他在林则徐基金会工作的二三事。

筹善款亲自出马 修遗址告慰林公

“万事开头难”,林则徐基金会成立伊始,当务之急,就是尽快修复林则徐系列遗址。 1995年,福建省政协会议上,100多名政协委员联名提案,要求保护和修复林则徐出生地暨幼年读书处。于是,新成立的林则徐基金会确定成立后的首项任务,是资助修复林则徐出生地暨幼年读书处(罗氏试馆),以迎接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

1996年,许集美已经年逾古稀。为了筹集民间善款修复林则徐出生地暨幼年读书处(罗氏试馆),他不顾年迈亲自出马,登门求助于爱国华侨、侨领和港澳乡亲。

原籍福建晋江、寓居香港的洪祖杭先生,是一位以爱国爱乡而蜚声海内外的企业家。经许集美登门商请,洪祖杭先生急林则徐基金会之所急,慷慨捐资400万元。

凌青和许集美委托林则徐基金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林木,协助福州市文物局负责林则徐出生地暨幼年读书处的修复工作,同时对洪祖杭先生400万元专项捐款使用情况实施全程监控,并向洪先生据实报告。

洪祖杭先生的慷慨捐资,直接促成了万众瞩目的林则徐出生地暨幼年读书处修复工程,1997年6月30日(即香港回归祖国的前一天)圆满竣工并对外开放。

当日,时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陈明义、省长贺国强和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等省市主要领导,亲临竣工和开放庆典仪式。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林则徐玄孙、林则徐基金会会长凌青在仪式上致辞。

为了表彰洪祖杭先生的爱国义举,福州市人民政府特地在林则徐出生地暨幼年读书处为之立碑。

林则徐基金会首届理事会从1995年11月成立到2008年4月换届,先后筹集海内外民间善款1000多万元。在凌青和许集美的主持下,林则徐基金会还先后拨出105万元善款,资助修复位于福州市区的林则徐故居第一期工程;还拨款资助扩建福州林则徐纪念馆(林文忠公祠);资助福清林则徐祖居的内部装修工程;资助修建新疆伊犁林则徐纪念馆的建设工程,等等。

为了让广大群众对林则徐生平有个较全面的了解,基金会曾在换届前夕决定在出生地院内建造十多面雕塑反映林则徐一生主要事迹。此时,许集美即将离开基金会,但他主动出面商请澳门的闽籍乡贤、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颜延龄和全国青联副主席陈明金先生捐助50万元人民币。换届时这笔款项已到位,将由第二届理事会策划建造。

林则徐基金会首届理事会收支账目,历经审计部门的审计,均受表扬。基金会被省民政厅评为“先进社团”。林则徐基金会的老同志们说:“我们把每一分捐资都用在刀刃上。”在这里工作,无利可图。每天工作八小时,均属义务奉献。每月250元车马费,许集美不仅分文未领,而且还主动向基金会捐款,从1991-2008年一共捐款36011.93元人民币。

许集美(右)、凌青(左)和
香港历史博物馆总馆长丁新豹.jpg


抓禁毒精心部署 重教育持之以恒

1839年,林则徐亲自主持虎门销烟,一举销毁了近1200吨鸦片,惊天地泣鬼神。上个世纪70年代末起,国内外一些不法之徒,趁我国改革开放之机,内外勾结,又将毒祸引向中国。

1995年11月林则徐基金会成立时确定的宗旨之一,就是进一步宣传和弘扬林则徐爱国主义和坚决禁毒的精神,以支持政府厉行禁毒为己任。

面对日益严峻的毒品及犯罪形势,许集美与林则徐基金会的其他老同志凌青、王浩(秘书长,后任副会长),计克良(常务理事,后任副会长),林子东(常务理事、林则徐玄孙女、原省社科联副主席)等忧心如焚。出于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不畏艰难,亲赴海内外各地,考察毒品违法犯罪和禁毒戒毒工作。许集美在向新闻记者发表谈话时,阐述林则徐当年禁毒精神和当今抓好禁毒工作的重要性,他说, “如果不抓好禁毒,不抓好对青少年的教育,就将亡国灭种。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经他和基金会的老同志奔走努力,林则徐基金会创办福建省第一家民办的自愿戒毒机构“则徐戒毒中心”。从1998年6月26日创办后的9年多,先后为海内外2000多人次自愿戒毒者进行了脱毒康复治疗。

十几年来,许集美特别强调把工作的重心放在对青少年的禁毒教育。

早在1996年,林则徐基金会就与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联办全国性禁毒宣传教育图片展览,前后遍及40多个城市,观众达100多万人次。 1997年6月,林则徐出生地暨幼年读书处被福州市政府确定为爱国主义和禁毒教育基地,还被旅游部门辟为旅游景点。林则徐基金会受福州市政府委托,对林则徐出生地暨幼年读书处和禁毒教育基地实行代管。截至2008年4月,先后免费接待了海内外各界人士和游客87.8万多人次。

从2000年6月到2007年底,林则徐基金会与福州市禁毒部门共同举办禁毒展,采取固定展与巡回展相结合的形式,观众达150多万人次。

2005年,林则徐220周年诞辰,林则徐基金会依靠并配合党和政府及各有关部门,紧锣密鼓地开展了各项工作——

6-7月,由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牵头,林则徐基金会与省禁毒办、省关工委一起,先后与福州、莆田、泉州、厦门和漳州五市,合办《林则徐生平史迹与禁毒展》。

在福州展出时,许集美写信向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汇报。卢展工和10多位省领导亲临参观指导,他评价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英雄,民主革命的先驱,八闽大地的骄傲,当官唯民的楷模。” 许集美还为在浙江举办上述展览之事,写信给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习近平给予极大支持。8月,林则徐基金会与浙江省委宣传部、省禁毒办一起,在杭州成功地联办《林则徐生平史迹与浙江禁毒》展览。

10月、11月,林则徐基金会分别与香港、澳门有关部门团体,联合举办《林则徐生平史迹》展。许集美与凌青等老同志从福州和北京赶来出席。澳门特首何厚铧亲临澳门展开幕式并剪彩。港澳市民8000多人次自发前来参观,反响强烈。原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汎年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陈金烈说:“由于历史原因,香港许多青少年对林则徐的爱国精神和光辉业绩知之甚少。这次展览史迹全面、丰富多彩,极具教育意义。希望今后能在香港举办更多这样的展览。”

组班子知人善任 拓工作同心协力

许集美在社团挂职二三十个,而他自己认为,投入精力较多的一是福建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二是林则徐基金会。

林则徐基金会任重道远,具体工作千头万绪。许集美认为,抓好工作班子的组建至关重要。他向凌青推荐,由省人大原常委兼华侨委员会主任王浩,出任林则徐基金会秘书长(后任副会长),并由王浩负责“组阁”。

王浩带领秘书处的同志们,为继承和弘扬林则徐精神,尽最大努力,协助凌青和许集美同志,相继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1998年,林则徐基金会在福州市创办了“ 则徐戒毒中心”。

——资助、筹划并监制“林则徐星”纪念碑。

——资助或特约专家、学者,编著出版研究林则徐思想、传记等各类著作21种,其中包括10卷本的《林则徐全集》。

与中央电视台、福建电视台和福建华兴信托投资公司等,联合拍摄18集电视连续剧《林则徐》(该剧获当年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与北京、香港有关文艺团体一起,联办由国家一级作曲家骆季超创作的歌剧《虎门悲欢》,以及林则徐诗词歌曲《寻找林则徐的足迹》演唱会等文艺演出。

——2005年,与福州电视台联合制作了3集电视专题片《林则徐在福州》;联合有关单位,先后在北京、广东、福建和香港等地举办了10次林则徐学术研讨会。

——2007年6月,在金门与当地联合举办《民族英雄林则徐与当代禁毒展览》等等。

许集美除了依靠王浩主持的基金会秘书处开展日常工作外,还善于依靠基金会的专家学者多方拓展会务。 林则徐基金会拥有德艺双馨的各界精英,如知名人士林子东,历史学家杨国桢(厦门大学教授、《林则徐传》著者)、来新夏(南开大学教授,《林则徐年谱新编》著者)、萧致治(武汉大学教授,《鸦片新编》著者)、萧致治(鸦片战争与林则徐研究备览》著者),他们均是《林则徐全集》主编。还有雕塑家李维祀(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原副院长、教授,林则徐塑像设计者),音乐家骆季超(国家一级作曲家、交响大合唱《虎门悲欢》作曲),小说家蔡敦祺(长篇历史小说《林则徐》著者),等等。

许集美对知名人士和专家学者的创造性工作和劳动,都尽可能给予大力支持。例如,年届耄耋的林子东老人,是福建社会科学界的老前辈。2005年,她以非凡的意志和功力,与另一位老同志啸马(福建社科院研究员)合作,撰写了专著《民族之魂林则徐》,并在《福建日报》上全文连载;还出色地完成了上述《林则徐史迹和禁毒展》的文字撰写和编审任务。

许集美在接受采访时说:“上世纪80年代,我对省领导说:‘ 福建有三面旗帜:一是林则徐,二是郑成功,三是陈嘉庚。’如能将这三方面旗帜高高举起,对促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将起很大的推动作用。

“林则徐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著名诗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就是这种精神的高度概括。能为弘扬林则徐爱国主义精神做一点工作,我深感欣慰!”

中国著名外交家、林则徐玄孙、林则徐基金会原会长凌青同志审阅本文后,发来传真写道:“许集美同志是我最敬重的福建省老领导之一。他严于律己,谦虚谨慎,又勤于工作,善于团结群众。我虽然在去福建前没有机会认识他,但也听说他的经历是很不平常的。他多少年来,一直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然而在省政协五年的漫长岁月中,我却从来没有听到他对党说过半点不满或抱怨的话,这是很不容易的,也是他党性强的一种表现”。“他同我一起创办林则徐基金会,他勇挑重担,不仅募款最多,而且事无大小,都亲自过问、处理,可以说,没有许老,就没有林则徐基金会”。“他确实信奉而又实践了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的遗训和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