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霜励志,反腐败、斥豪绅,为推翻封建奔走呐喊,正国忘家,献出风华岁月;
金石贯诚,冒险难、探狱牢,与共产党人同德一心,肝胆相照,度过夕霞锦天。
这是政协福建省委员会副主席许集美,于1996年元月,为怀念民主革命先贤吴文楚老先生逝世38周年亲笔撰写的对联。
吴文楚,1890年生于福建省泉州市,祖籍城郊延陵乡。他自幼失怙恃,赖其祖母抚养成人。7岁时,入塾馆读书,博闻强记,聪颖刚强,但因家贫,无力深造。1901年往厦门当商店学徒,后司文书之职;1905年南渡新加坡谋生。斯时清政失纲,外侮日亟,旅外华侨遭受凌虐,投畀豺虎,无处伸诉。时孙中山组织同盟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文楚素有爱国护民除暴安良之志,受其熏陶,同年在新加坡加入中国同盟会,年仅16岁。不久,他转赴爪哇泗水务工。其间,中国光复会领袖陶成章曾往泗水,指导当地光复会活动,文楚复加入光复会。光复会泗水分会成立,文楚被推举为该会负责人,领导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
1911年,辛亥革命发生,文楚对孙中山关于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力斥维新保皇的祸国害民,致力沟通中国与南洋的经济文化的主张,极为拥护,欣然回国参加由同盟会改组的国民党,并和王振邦、蒋德卿等泗水的老战友参与光复厦门。接着,他还到泉州与蒋以麟、许卓然等人密谋策划,组织光复泉州事宜。泉州光复后曾与蒋、许二君分担管理警察,维护社会秩序,并主持后勤部工作。旋返厦门,他任同盟会厦门联络部副部长。
1912年,孙中山曾由福州乘轮往香港,中经鹭岛,文楚登轮谒晤,蒙孙中山接见慰勉,不仅瞻其慈和博爱之神采,宽宏伟大之风度,而且亲聆所示之革命活动机宜,其“华侨为革命之母”的教诲,深受教育、启迪与激励。尔后,文楚奔走革命,敢冒风险,含辛茹苦,不遗余力。但目睹国内政治日趋腐败,局势动荡不安,一些革命党人尔虞我诈,互相倾轧,违反革命宗旨,无不痛心疾首,义愤填膺,遂再往爪哇三宝垄,任中华公学教务主任兼三宝垄中华工会总干事,并以此作为公开身份秘密进行革命活动。
1921年,文楚回国与前清秀才陈春冰之女陈绰绰结婚,婚后遂即挈妇重返原居留地,因恐当地右翼分子的迫害,即转入商界作掩护,继续从事革命宣传活动。斯时,居留地华侨屡遭殖民主义者重重压制,不能公开进行革命活动,文楚乃邀集一部分志同道合的华侨秘密组织“萍社”,领导华侨爱国青年参加救国救亡运动。
1924年春,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实行国共合作。对此,文楚欢欣鼓舞,感到革命有了新的希望,于是从1924年至1929年连任中国国民党泗水支部主席。1925年,他在泗水参与了为支援“五卅”惨案而组织的“华侨外交后援会”,四处筹款支援上海公共租界罢工工人。1926年间,他又与人组织“爱国团”,自当领袖,集合志士同仁,大力宣传三民主义,谋求走自由解放的道路。1928年10月创办《爪哇每日电报》,自任社长。其间,发表了不少反帝反封建和传播民主主义思想的文章,竭力宣传革命道理。1930年,“九一八”事变前夕,因反帝反日的文字案,被居留地荷兰殖民政府认为“煽动革命,挑拨恶感”而驱逐出境。虽然当时华侨社团以及新闻媒介纷纷提出抗议,但在统治者的权势重压及军警胁迫之下,亦无可奈何。然而,吴文楚不畏强暴,仍然继续发表评论,据理抗辩。据当时《大公商报》主编林少琴先生写道:“文楚胸中纵横,往复天地万物之变,卓荦负奇气,不随俗俯仰,好谈天下不平事;举古今中外兴衰上下事物。旁征博引,陈词慷慨,理直气壮,言惊四座。尤其大义凛然,不避祸患,令反动者为之动容,无不畏惧三分。”印度尼西亚独立时,苏加诺总统曾公开说:“中国要派大使,就得派当年的吴文楚”。由此可见,文楚在当地很有威望,同时也表明了当地华侨、群众对他十分拥护与信赖。
文楚被迫回国后,寄寓鹭岛。在鹭岛期间,他又受国民党右翼分子的歧视、排斥,革命活动遭受监视与限制。因此,他的处境曾一度十分困难,连日常生活费也须靠海外友好接济。然而,广大爱国侨群,深知其铁骨铮铮,万难不屈,具有顽强的抗争精神,多方给予支持。1932年,淞沪抗战爆发,厦门鼓浪屿成立了“闽南华侨抗日救国会”,首推文楚为主席,领导抗日救国活动,其声势盛极一时。
1934年,文楚回到故乡泉州,时逢其泰山陈春冰老先生创办之“新隅学校”,校舍被洪水冲塌,校具毁损。校董会因经济拮据,一筹莫展。陈春冰即嘱托吴文楚负责筹资修葺刻日复课。吴文楚奉命危难,义不容辞,毅然接任校长一职,遂将其夫人一点私房积蓄及纪念饰物慨然捐献,并多方奔走求援,才建成新校舍。新校建成后,他将自己的家具也全部搬进学校充为公用。从此,文楚以校为家,以“具慈母心肠运良师手腕;立士人气节作学子楷模”的自撰对联为办学宗旨,严谨治校,且严格要求自己,从不领薪水。他还立下校规:凡贫苦学生入学均可减免学费。在他身传言教之下,学生勤奋学习,其学业成绩普遍优异,历届毕业生报考当时泉州唯一省属的省立晋江中学全被录取,深受社会赞扬。
在倾力办学期间,文楚善于联络海内外友人及热心教育人士,改组校董会,争取侨资助学,改善办学条件。可是,到了八年抗战,侨汇断绝,学校经费陷入极端困难,吴文楚苦心经营,倾尽私囊,全力支撑。而自己则粗茶淡饭,生活俭朴,公而忘私。他倾注心血,致力于教育与公益事业,连任新隅学校校长20年,其家人缺衣缺粮,甚至夫人病重都无暇关顾。人们夸赞他“毁家兴学”,“舍己为人”,实在是当之而无愧。时至今日,家乡父老仍然有口皆碑,怀念不已。
吴文楚与新隅小学毕业生
最可贵的是,文楚从信仰三民主义到坚决拥护共产主义,并且言行一致,身体力行。在国民党反动派白色恐怖时期,他在新隅小学设立地下党联络据点,经常接待、掩护地下党人往来膳宿、开会接头,秘密而及时地传递文件和信息。当时常往来者,有粘文华、辜仲钊、许东汉、许集美、朱非等。一些地下党人被反动派拘捕入狱时,他敢冒风险,无所畏惧,找关系、闯衙门、探狱牢,千方百计设法营救。记得在文楚追悼会上,有位同志含泪说:“我这条生命,是楚伯的‘拐杖’加‘口舌’从魔窟里抢救出来的。”另一位同志呜咽道:“我被关在暗无天日的石牢里,只有楚伯一人来看过我。那时,他就像天上掉下的月亮啊!……”这两位难友的心里话真挚感人,催人泪下!
解放后,文楚积极参加各项政治活动,写下了不少歌颂共产党、歌颂祖国、歌颂社会主义的诗篇,以及对台广播文章,表达了爱国爱乡情怀,博得当地政府和社会的高度赞扬。因而也受到党和政府的特殊照顾与尊重。1950年,他被特邀为晋江县首届人民代表,并任常务委员会委员;1951年,继任泉州市人民代表并任泉州市政协委员;1955年,他受聘为福建省文史馆馆员;1956年,他受聘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委员会委员,同年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并任民革泉州市委员会委员。1958年1月23日,文楚先生积劳成疾,多方抢救无效,病逝于泉州中医院,终年68岁。名流贤哲曾有诗赞曰:
羡群豪侠本天生,卅载南州一笔横。
倒帝当年随总理,革新今日继同盟。
笔劲何殊良史董,舌锋不让常山颜。
为人仗义劳心血,爱国输忠见肺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