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20 09:25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王恩收

马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促成人


马林

1924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开始第一次国共合作。促成这次国共合作的功臣是共产国际代表马林。

说服孙中山,孙中山决定以俄为师

马林是荷兰人,原名亨德立克斯·斯内夫利特,早年从事工人运动,1920年7月,在莫斯科召开的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1921年7月,他作为共产国际代表出席了中共一大会议。此后一段时间留在中国,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联系国共两党。

1921年12月中旬,马林以学者的身份,在张太雷的陪同下赶到广西桂林会见孙中山。此时,孙中山正在桂林设立大本营,进行整军和练兵,准备北伐。他热情地接见了马林。孙中山详细地向他讲述了国民党的历史和他长期在海外侨居、流亡的情况。孙中山对国民党组织松散,无法担当革命重任的现状表示极大的忧虑。马林对中山先生几十年来百折不挠、愈挫愈奋的革命精神则极为钦佩。

这次会见,马林为促使国共两党合作,向孙中山介绍了荷属殖民地爪哇岛的斗争故事。他说,当时爪哇岛有两个组织,一个叫伊斯兰教联盟,另一个叫社会民主联盟,后来社会民主联盟参加到伊斯兰教联盟中去了,这样,组织力量壮大了,斗争从而取得了很大成效。马林认为,这是一个可以仿效的模式。他希望中国也这样做,共产党员可以加入国民党,使国民党成为社会各阶级的联盟。对这个问题,当时孙中山还拿不定主意。

最后,马林又向孙中山提出两条建议:第一,希望国民党改组。他认为要进行中国革命,就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党,这个政党要联合各界人民,特别是工农大众,这样才有力量。第二,要直接掌握军队,就要创办军官学校,作为创建军队的基础。孙中山通过多年的切身经历深感这两个问题的重要,他完全接受了马林的建议。

马林在桂林期间,孙中山还请他向军官们介绍了俄国革命的情况。马林离开后,孙中山即召集各军将领讲话,指出:连日和马林会谈,马林详述了苏俄组党治军的方法,苏俄赖此而革命成功,我们中国革命比俄国开始早,但至今仍然是军阀割据局面。因此,中国革命必须以俄为师。

孙中山与马林、张太雷合影

说服共产国际和中共,与孙中山合作

1922年1月,马林从广西回到广州后,认为中国要革命必须联合孙中山,孙中山是“中国革命不可少的人”。接着,他转赴北京,请苏俄派来的裴克斯使团转交两份报告给莫斯科:一份给共产国际执委会,主要谈国共合作,一份给苏俄外交人民委员会,要求苏俄政府派使团前来帮助孙中山的南方政府。

共产国际远东局却一度认为孙中山是个“不切实际的梦想家”,在中国需要联合的对象不是孙中山,而应是吴佩孚、陈炯明。马林不同意这些意见,于7月间赶往莫斯科直接向共产国际汇报,终于说服共产国际支持孙中山。

马林还向中共领导人陈独秀建议,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实现两党合作,陈独秀最初表示拒绝。经马林多次苦口婆心劝说,才勉强接受。

这年8月,马林偕苏俄特使越飞来华。17日,马林在中共中央杭州西湖会议上,传达了共产国际的意见,再次提议中共党员加入国民党,会议接受了马林的提议。8月25日,马林在上海再度拜会孙中山,向他介绍了共产国际关于中国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的决定,并邀请孙中山访问莫斯科。11月,在莫斯科召开的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中共中央第一次正式宣布将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决定。

1923年1月18日,孙中山在上海会见苏联特使越飞,26日,签订了《孙文越飞宣言》,标志着孙中山联俄政策的最后确立。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都是中共党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张国焘、毛泽东、瞿秋白、张太雷、谭平山、项英等人,这次大会商讨的主题是国共合作。

会上,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提出为增进国共合作,主张中国共产党人放弃对国民党的排斥态度,在保持组织独立的前提下,可以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但是马林的建议,一开始遭到多数共产党代表的反对。

后来,经过马林的说服和热烈的讨论,除张国焘、蔡和森外,多数代表基本接受了加入国民党的主张,但原则是:只要国民党能够根据民主主义原则进行改组,共产党员可以加入国民党,以实现两党合作。张国焘坚决反对全体共产党人加入国民党,认为:工人应该在自己政党的旗帜之下参加民族革命,若加入资产阶级性的国民党组织,便不免有混乱无产阶级思想的危险。

在这场争论中,毛泽东、瞿秋白等人坚持了相同的意见,一致赞成国共合作。毛泽东针对张国焘的发言,依据粤汉铁路、安源煤矿工人大罢工中注意团结各方人士的经验,令人信服地论证了工人加入统一战线的必要性,赢得了多数代表的支持。 

中共三大的气氛是民主的,大家虽然有过激烈的争论,最终还是以绝对多数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各民主阶级的革命统一战线。在这次大会上,毛泽东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和中央局委员、中央局秘书。

中共三大召开后,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张太雷、毛泽东、瞿秋白等人相继以个人身份加入了国民党。此时的孙中山,对中国革命的现状和前途有了较为清醒的认识,真诚地欢迎共产党人同他合作,毅然决定改组国民党。在改组国民党的实施进程中,毛泽东和瞿秋白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由于一批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孙中山也加快了改组国民党的步伐。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大会通过了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宣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毛泽东与瞿秋白等人以双重身份出席了这次大会,并一同被选为国民党候补中央执行委员。这段经历,在毛泽东脑海中留有很深的印象。1945年4月,他在中共七大预备会议上曾回顾了这段往事:“我们以共产党员的资格出席国民党的代表大会,也就是所谓‘跨党分子’,是国民党员,同时又是共产党员。当时各省的国民党,都是我们帮助组织的。那个时候,我们不动手也不行,因为国民党不懂得组织国民党员,39年来也不开代表大会。我们加入国民党以后,1924 年才开第一次代表大会。宣言由我们起草,许多事情由我们帮它办好。其中有一个苏联共产党党员鲍罗廷,当顾问;有一个瞿秋白,是加入国民党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后来,许多著名共产党人都在国民党中央任职,例如毛泽东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部长,林伯渠任国民党本部总务部副部长等。

回国继续革命

从1921年到1923年,马林数度来华,为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做出了重大贡献。1924年4月,他回到荷兰,负责工会工作,1927年他脱离荷兰共产党,1929年另组新党。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参加反抗德国法西斯的斗争,1942年不幸被捕,同年4月惨遭德军杀害,终年53岁。

马林出入广州军事大本营的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