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07 09:49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胡国钦

从抗大走来的百岁老局长

——纪念福建新闻出版局鲁岩同志逝世一周年


鲁岩同志(右三)在黄山拍照与同行合影

他从抗日军政大学走来,戎马倥偬,风尘扑扑,

他从延安鲁艺走来,满腔热血,肩挑重担。

去年十月,他静悄悄地走了,安详、平和、低调、简约。不开追悼会、不举行吊唁仪式、不送花圈、不收礼物……

作为鲁岩同志的晚辈,我们静悄悄地送他一程,静悄悄地陪同他的子女,把他的骨灰盒送进文林山陵园的抗日方阵。

 “百岁人瑞”与“九九归元”

去年10月29日下午近5时,当我打通电话听到噩耗时,立即赶制一幅鲁公90岁登黄山时的肖像照,连夜送上。接着,孙子清同志也赶撰一副挽联:

鲁之闽,文章四海广播,

岩若璧,道德千古流芳。

鲁岩于1914年11月4日,生于河南省巩县,按阴历民间的计龄方式,离100岁只差6天。然而2012年闰四月,倘若加进去,实际上已大大超过100岁了。因此,大家称他为“百岁人瑞”。我也为他撰写一副对联:

纵观百年世界,投身革命战争,苦尽甘来来百岁;

心系世纪中华,潜心改革开放,先忧后乐乐暇年。

鲁岩同志是国家干部,按国家人事制度的计龄标准,应是享龄99岁。“生命要长久,活到九十九”。中国文化,崇九不崇十,认为事物到了顶点,就会转化,十全十美,不易做到,倒是对“九”,情有独钟,认为“九九归元”、“周而复始”又是一个新起点。

在哲学界,研究死和研究生,同样是生命哲学的重大课题。有人认为,生与死,是生命不同的存在方式,当肉体生命走到一个人的尽头,更换一种生存方式于宇宙间,却也是一种新的体验。因此,“九九归元”,能活到九十九,深值庆幸。

 

鲁岸同志在徽州拍摄

从抗日宣传到抗大岁月

1937年,鲁岩23岁时,在河南豫西宜阳县师范学校任教,时逢日寇全面侵华的“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铁蹄蹂躏中华大地,英勇的中国人民燃起了抗日的烽火。

豫西与陕北毗邻,革命圣地延安不断传来了抗日的信息和书刊,鲁岩等热血青年深受鼓舞和激励,于是组织青年教师和青年学生,以学校为阵地,积极开展抗日活动。当年他们积极筹措经费,购买抗日和革命书籍供学生们阅读、讨论;组织学生参加长跑、登山等强化身体素质的锻炼;组织青年学习军事知识,学习射击、掌握军事技术,以备一战;同时组织部分学生和校外进步人士组成抗日宣传队,选编抗日剧目,在城乡流动演出。由于活动进行得轰轰烈烈,引起国民党当局的注意,鲁岩也被列入黑名单。

1938年,抗日宣传队经西安八路军办事处,转赴晋东南总部所在地活动。同年10月,鲁岩考入抗日军政大学,成为抗大一分校的正式学员。在抗大期间,他主持过一分校的宣传队工作,组织宣传队演出剧目、演唱歌曲、书写、张贴标语、墙头诗,广泛唤起民众的抗日意识,取得了极佳的宣传效果。

1939年,鲁岩加入了抗大文工团,并担任美术股长,1940年12月,毕业于抗大。

战地记者与华东画报

鲁岩加入抗大文工团以后,便随军东迁,登山涉水、夜以继日,穿越冀中平原,到达山东抗日根据地。

在波澜壮阔的革命征程中,鲁岩先后参加过鲁中对日“铁壁合围”反扫荡战斗、山东泊尔镇战斗、孟良崮战斗等。

由于鲁岩有较好的文化基础,随着革命战争工作的需要,他从抗日文工团的美术股长,转任艰苦卓绝的战斗记者工作,写过文章,写过快板诗、画过画、拍摄过战地照片,在战火纷飞中得到磨炼,经历了生死考验。他先被调任山东军区政治部《山东画报》副总编,后来又上任华东军区政治部《华东画报》副总编辑。

当年,《晋察冀画报》、《山东画报》、《华东画报》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这重大的历史时期,用摄影图像和文字形式,为我国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无比珍贵的历史信息。

当谈到这段历史时期的珍贵图片时,他说,建国初随军南下时,他曾组织放大了数百幅照片,带到福建举办宣传展览。但他十分遗憾地说,这批珍贵的历史照片在一次展览后,找不到了。他始终认为这批照片不会丢失。对它的复现,还心存期盼。

 

改革开放和责任意识

新中国成立后,鲁岩随军南下到福建,同年参加全国文代会,1955年和1980年二次在中央党校学习。他先后担任过福建省文联主席和福建省委办公厅副秘书长等职。

“文革”后,鲁岩担任福建省新闻出版局局长、党委书记。十年浩劫,百废待兴,福建省新闻出版局首先从青少年入手,出版了大量青少年读物,受到读者广泛欢迎。上世纪70年代后实施“立足本省、面向全国、发展对外”的新举措,出版了一批好书,大大促进了出版事业的发展。

1981年,项南同志带着党中央在福建进行改革开放先行试验的使命,走马上任福建省省委书记。他曾找了鲁岩等同志专谈福建出版事业和《福建画报》的改革问题。他谈到福建的出版事业,应如何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明确指出,应通过《福建画报》“让世界了解福建,让福建了解世界”,并从内容、形式、印刷、发行诸问题,提出自己的宝贵看法,既有战略部署,又是战术指导,十分犀利、明确,又全面、具体。

项南同志的谈话,除了出版工作改革之外,在谈到《福建画报》改革时,更是触动了鲁岩的心,因为在革命战争年代他曾担任过《华东画报》、《山东画报》的副总编,对画报在革命建设中的性质、任务及其所起的作用、影响更是融会贯通、心领神会。于是一场以办刊宗旨、刊物定位、内容形式、发行渠道、到印刷质量为主体的一系列改革在《福建画报》社,轰轰烈烈地、全方位地展开了。

经过长年的努力,《福建画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让世界了解福建,让福建了解世界”的办刊宗旨,也逐渐被发展为“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了解世界”的外宣高度。在项南书记的部署下,《福建画报》的改革和鲁岩深入第一线的作风是分不开的。现在,鲁岩同志虽然走了,但是他的音容笑貌,他的人格魅力,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胸怀天下与多彩晚年

退休后的鲁岩同志,胸怀装的依旧是天下大事,中外新闻。他家里的案上放着《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参考消息》等等一大叠报纸杂志。他博览强记,记忆力好,对数字有特殊的敏感力。我们有时登门拜访,他总是滔滔不绝地谈起国内外形势。他对美国在科索沃滥炸我国大使馆,对小布什借虚假情报为名发动对伊拉克战争,深恶痛绝。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各项成就,倍感自豪。他能记住关于农业、工业等有关国民经济指标的具体数字。大凡自报刊上看到的,电视上听到了一个个具体数字,他都能记忆犹新,因此,谈论时观点鲜明、论据凿凿、铿锵有力。

鲁岩除了思维敏捷、记忆力好之外,就是眼明耳灵、骨胳硬朗、脚力特好。90岁前,他常步行到五一广场的展厅或福州画院的展馆去参加各种活动。什么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诸多常见的老年病,都被他拒之门外。因此,他的生活也多姿多彩。他热爱摄影,经常带着相机外出拍照。他积累的摄影作品,成百上千,福建省出版工作者协会多次要为他出专集,他总是一推再推。他喜欢绘画,大画家亚明、古元、彦涵等都是他的老朋友。他常与他们联系、组稿或帮他们出画册。他偶尔也画画中国山水画,构图新颖。他还能写诗,常为自己的摄影作品配诗。有时他感到所拍的照片达不到他所构思的意境时,就干脆用诗来表达。他的诗保持着战争年代田间诗体通俗易懂的特色,但在语言上又善于运用当代人所流行的词汇。他的诗立意高,有独自的意象和较高的境界。

退休后30余年间,他的身体素质一直非常好。2002年底,他90高龄时,登黄山,在南天门、百步云梯的阶梯上,他步履稳健,不要人搀扶;下山后,到徽州拍摄徽派民俗时,取景择象,他依旧健步如飞、精神矍铄。我为他在黄山苍松下留下一照,并配上七言小诗:

黄山松柏翠参天,

舒卷风云几度闲。

喜见鲁公意象得,

心花怒放写新篇。

鲁岩同志,放心上路前行吧,我们永远怀念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