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科学家苏颂:能当宰相能写诗
苏颂生在党争激烈的时期,但始终未卷入党争漩涡。他为政尚务实,但不乏改革精神。《宋史》本传称苏颂“自书契以来,经史、九流、百家之说,至于图纬、律吕、星官、算法、山经、本草,无所不通”。苏颂作为历史名人,他的贡献主要是医学尤其是天文学方面,英国科技史家李约瑟说:
苏颂是中国古代和中世纪最伟大的博物学家和科学家之一。
苏颂留下的诗多达十四卷,在北宋闽籍诗人中是较多的。
他的诗,散文化的作品不少。或叙生平,或记交谊,或记事。诗中还大量用了夹注的形式。《宋史》本传称颂爱作注释,“尤明典故,喜为人言,亹亹(音wěi,形容孜孜不倦)不绝。朝廷有所制作,必就而正焉。”
苏颂诗作中,有些描写山水或题画的诗颇有情致,如《暮春与诸同僚登钟山望牛首》:“……当时佳丽地,一旦空遗踪。唯有山岫云,古今无变容。”以及《和题李公麟阳关图》:“三尺冰纨一绝诗,翩翩车马送行时。尊前怀古闲开卷,看尽关山远别离。”
当然,苏颂诗中,最值得重视的是《前使辽诗》三十首和《后使辽诗》二十八首。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宋辽订立了“澶渊之盟”,从此两国信使来往不断。宋朝的一些大臣和诗人,例如宋祁、韩琦、欧阳修、王安石、苏辙等都先后充当使辽使者,使辽诗也就应运而产生了。
闽人作使辽诗,前有陈襄,后有苏颂。苏颂第一次使辽,系与陈宗益往贺生辰、正旦。熙宁元年(1068)十月五日出都,使回经过榆林馆已是十二月十七日 。第二次使辽在熙宁十年(1077),《后使辽诗》自注:“自国史院被命假龙图阁直学士、给事中,充大辽生辰国信使。十月三日进发,明年正月二十八日还阙。”苏颂使辽诗前后计五十八首,是北宋诸诗人现存使辽诗最多的。苏颂的使辽诗尽管都是“道中率尔”而成,但却“以纪经见之事”为目的,况且又辅以简明精确的自注,因此这两组诗,较之其他诗人的同类作品,有着更高的价值。
“今日圣朝恢远略,偃兵为义一隅安。”(《初过白沟北望燕山》)“从来天地绝中外,今作通逵近百年。”(《沙陀路》)诗中记叙了澶渊之盟以来大几十年,宋朝采取的怀柔政策所带来的边境相安以及宋辽通好的情况。不过,作者对太宗朝放弃武力收复幽燕、云朔的做法仍感到惋惜:“痛惜雍熙出将难”(《初过白沟北望燕山》)。“雍熙出将”,指太宗雍熙三年(986),曹彬、米信、田重进、潘美、杨业等分路北伐败绩事。苏颂对不屈战死的杨业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汉家飞将领熊羆,死战燕山护我师。威信仇方名不灭,至今奚虏奉遗祠。(《和种巽过古北口杨无敌庙》)。
苏颂的使辽诗中,描绘了不少北地风光。“当路牛羊眠荐草,避人鸟鹊噪寒林。”(《次行奚山》)“风寒白日少飞鸟,地迥黄沙似涨川。”(《沙陀路》)“风头沙碛暗,日上雪霜和。草浅飞鹰地,冰流饮马河。”(《赠同事阁使》)。“奚疆山水比东吴,物色虽同土俗殊。”(《同事阁使见问奚国山水何如江乡,以诗答之》)北地山水之美并不比东吴一带逊色,但风土民俗却有不同:“万壑千岩南地有,扁舟短棹此间无。”(同上引)写北地难见舟楫。
其时,契丹族并未脱离游牧生活,苏颂的《契丹帐》对游牧民族的日常有具体的描写:
马牛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
酪浆羶肉夸希品,貂锦羊裘擅物华。
种类益繁人自足,天教安逸在幽遐。
一顶帐篷数乘车,居无定所,以放牧畋猎为生,吃的是牛羊肉,喝的是乳酪,貂锦羊裘是他们最好的衣服,苏颂为我们描绘了十一世纪“契丹族生活图”。他的《广平宴会》云:“编曲垣墙都草创,张旃帷幄类鹑居。朝仪强效鹓行列,享礼犹存体荐余。”自注:“虽名用汉仪,其实多参夷法。”《和晨发柳河馆憩长源邮舍》自注:汉人“杂居番界,皆削顶垂髮以从其俗,帷巾衫稍异。”《奚山道中》则云:“拥传经过白霫东,依稀村落有华风。食飴宛类吹箫市,逆旅时逢炀灶翁。”自注:“村店炊黍卖饧,有如南土。”苏颂的诗中提到在契丹与汉人杂居的地居,两种民族风俗并存,并且互相影响渗透。
苏颂还注意到北地的生产。《契丹马》一诗是专门写契丹养马法的,当地马《终日驰骤而力不困乏》,“略问滋繁有何术?风寒霜雪任蹄毛”。自注:“彼谚云:一分喂,十分骑。”“云马遂性则溢生益繁,此养马法也。”他也注意到当地人的生活状况,《牛山道中》云:“田畴高下如棋布,牛马纵横似穀量。赋役百端闲日少,可怜生事甚茫茫。”自注:“汉人佃奚土,甚苦役之重。”在契丹国,民族压迫和剥削恐怕也不能排除。
总之,前后两组《使辽诗》内容是十分丰富的,较之诗人的其他作品,文字更为活泼生动,描写细腻,有的还颇为传神,这一幅幅相辅相成又各自有其独立性和独特性的辽代政治、文化、风物和习俗画卷,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在宋代诗歌发展史中,苏颂的使辽诗有独到的造诣,在辽代文学史中,也有很高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