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毅敏——中共宣传战线上的传奇人物
晚年赵毅敏
一
延安时期,许多革命青年都敬重地称一个老同志为“赵大爷”。他就是赵毅敏。
赵毅敏(1904—2002年),原名刘焜,河南省滑县牛市屯人,1904年1月5日生,1922年由开封留学欧美预备学校考入河北大学,1924年继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之后赴法勤工俭学,1925年因参与声援国内五卅运动被捕入狱,狱中加入共青团,1925年冬被驱逐出境,经德国辗转来到苏联东方大学,与罗世文、向警予等中共知名人物同班读书,1926年转为共产党员。1928年底回国,先在满洲绥芬河共产国际地下交通站工作,专门负责接送来往苏联的中共干部,1930年赴沈阳出任中共满洲省委宣传部长。
1931年,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第二天,赵毅敏起草了《中共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代表中国共产党发出了抗日呐喊。
这篇“宣言”经秘书处刻字油印,秘密发到中共党员手中,之后散发到公共场所和群众的手中。“宣言”广泛地在群众中传播,掀起了全国范围的、声势浩大的抗日反蒋的爱国主义浪潮。
二
1935年初,赵毅敏重返苏联,作为中共的代表之一参加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会后被任命为苏联东方民族殖民地问题研究院(前身为东方大学)第八分校校长,负责培训中共高级干部。1939年1月经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回到延安。
赵毅敏到达延安后,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张闻天把赵毅敏介绍给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毛泽东,并说,“我们已经决定让他到鲁艺学院负责工作,我已和学院讲了,他相当懂得艺术。”毛泽东听了之后,意味深长地对赵毅敏说:“我劝你去了以后三个月不要讲话,不要作报告。要先了解情况,把问题搞清楚了再讲,要讲就要解决问题。”毛泽东接着说,“知道你不是搞艺术的,但现在需要你去,解决存在问题,把教师团结起来。据说你能团结干部,待搞好了以后再调你的工作。”
到了鲁艺,赵毅敏一边调查研究一边与知识分子交朋友。鲁艺当时汇集了像何其芳、李伯钊、周立波、陈荒煤、严文井、舒群、沙汀、冼星海、吕骥等中国革命文化精英,但内部的确存在许多不团结现象。赵毅敏了解后,审慎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逐步加以化解。与此同时,他曾与学院的政治部主任一起介绍冼星海加入中国共产党。
一个多月之后,赵毅敏见到了毛泽东,说:“主席,我去鲁艺前您对我讲的话,我照办了,没有做报告。以后我在工作中读了您的文章,才真正认识到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的道理。现在,鲁艺的情况我还没有完全吃透,还需要进一步调查研究。看来,要作一个能真正解决问题的报告,没有三个月的时间还真不行。”毛泽东听后满意地点了点头。1939年4月庆祝鲁艺成立一周年时,毛泽东亲自与会,赵毅敏在大会上作了报告,反映很好。毛泽东看到鲁艺一片兴旺团结的景象,挥毫题词“抗日的现实主义,革命的浪漫主义”。不久后,毛泽东问赵毅敏:“你说共产党员有什么能耐?”不等回答,他接着说:“有错就改。改了才能取得经验教训,才能把坏事变成好事,这就是能耐。”毛泽东进一步阐释道:“人能不犯错误吗?马克思、列宁就不犯错误吗?我看不见得。你仔细看看马列的手稿,常常一段一段地圈掉,改得很多。没错为什么要改呀?我写《新民主主义论》等文章,中央许多人都看过手稿,改的地方很多,也是为了避免片面性。”赵毅敏十分赞同地点点头,并趁机汇报了鲁艺工作中的一个难题:有些干部以没有经验为理由不愿服从工作分配。毛泽东略加思索地说:“你问他,谁有经验,叫他回答,我们谁是学会革命来干革命的?不都是在革命中学嘛!我们原来也不会打仗,谁打过仗,谁带过兵啊?那还不是带起来再学吗?都是在干中学,书本知识是间接性的。你说这个没经验,那个没经验,我们都没有经验。你不实践,经验能从天上掉下来吗?”
后来,毛泽东就这一问题还对赵毅敏说:“我们有些干部在分配工作时挑挑拣拣。他想象去的地方领导怎么好,同事怎么好,下级怎么好。这样的空想是要不得的。要多往坏处想。我们对整个革命事业也应当在坏的方面多做些准备,比如说,红军减少三分之二,党员脱党百分之六十,大多数人牺牲,准备赤地千里,寸草不生。把这一切都准备好就不怕困难。坏的我们不欢迎,但我们不怕。这样,心里稳了,坏事来了就不张惶失措。”
毛泽东的一席话语,使赵毅敏茅塞顿开,干部分配工作顺利展开。
越毅敏陪同毛泽东接见外宾
三
在鲁艺工作一年之后,赵毅敏被调到中共中央宣传部,先任中央党报委员会秘书长,参与创办《解放日报》和延安大学,后任中宣部宣传科长、副部长。1944年他办了一件事,令毛泽东大加赞扬。
随着红军队伍不断壮大和国民党部队对延安严密经济封锁,延安农民的负担越来越重,老百姓产生一些怨言。鉴于这种苗头有可能危及根据地的巩固、发展,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立即作出决定,精兵简政,开展大生产运动,减轻农民负担,并要求革命干部放下架子,与老百姓打成一片,加强党群、干群关系。
为了贯彻这个决定,使红军干部与老百姓打成一片呢?赵毅敏采用陕北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扭秧歌。他决定动员中宣部机关干部和鲁艺的知识分子学习陕北秧歌。一次,赵毅敏了解到延安以北数十公里的安塞镇要召开劳动英雄表彰大会,就带领秧歌队与安塞老百姓的秧歌队一起扭,观看表演的许多老百姓也纷纷加入秧歌队扭起来,会场一片欢腾。
此后,赵毅敏的秧歌队又把与群众扭秧歌作为开场,等观看的群众达到一定数量后,就演出秧歌剧,借以激发群众抗日爱国思想,传播新的文化科学知识。赵毅敏还根据李富春的提议,排演秧歌剧,在一次大会报告中,毛泽东高兴而又幽默地说:“过去我们有些政策不对头,老百姓有意见,后来赵匡胤(实指赵毅敏)带秧歌队下乡,跟老百姓一块跳秧歌,与群众打成一片,从此天下太平!”
一时间,扭秧歌、打腰鼓、演秧歌剧在延安乃至各个解放区成为一种时尚。
四
抗日战争胜利后,党中央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决定派一批干部赴东北去建立根据地。
赵毅敏当面向毛泽东提出了请求。毛泽东同意。1945年9月22日,赵毅敏协助林枫率1200多人经承德前往东北。
冀察热辽中央分局成立后,由程子华任分局书记,萧克任军区司令员,赵毅敏先任组织部长,后任宣传部长。赵毅敏迅速把从延安来的文艺工作人员组织起来,成立“胜利剧社”,接着又办起了冀察热辽鲁迅艺术学院和联合大学,为党培养了近两万名新生力量。内战爆发后,他又赴农村参加领导土地改革和清算减租。
1961年赵毅敏(前右二)熊复(前右三)吴冷西(前右四)等赴莫斯科
五
1949年1月31日,北平宣告和平解放,赵毅敏调北平市委任宣传部长。
赵毅敏当时最急迫的任务是根据毛泽东指示,尽快创办《人民日报》北平版。他作为兼职报社社长,对报纸从编辑、印刷到发行都做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毛泽东闻讯报纸即将发行,很快审定了发刊词,嘱赵毅敏尽快开印。
办报伊始,版面由赵毅敏一个人负责审定,常常和衣而睡,在睡梦中被叫醒起床审定清样,搞得他疲惫不堪。没办法,他只好拉上时任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的邓拓帮忙,两个人轮流审稿。
赵毅敏担任市委宣传部长期间,遇到的最棘手的问题是如何处置过去骂共产党骂得凶的作家、文人,于是他与彭真等请示毛泽东。毛泽东和中央指示,除对个别有极大罪恶的文人进行了必要处置外,对绝大多数旧作家、文人都应妥善安排。北平市委按这个指示做了,使解放后的北平市呈现出一片安定祥和的新景象。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程砚秋以“唱全本最好的戏”欢迎解放大军,演出了《锁麟囊》、《荒山泪》等优秀剧目。
六
1949年5月,赵毅敏奉命随军南下武汉,出任中共中央中南局常委、宣传部长,中南行政委员会成立之后,又兼任文化部长、《长江日报》社社长等职。
他在任的4年之中,在宣传和文化工作上干出了好几件轰轰烈烈的大事情。
当他看到中南文工团(原冀察热辽鲁艺人员为骨干)没有一件像样的乐器,连演奏《国际歌》都定不准音调,他就专门派人赴香港采购成套管弦乐器,武装文工团。赵毅敏还主持决定在武汉著名的“西商跑马场”旧址上兴建实验剧场,包括歌舞、乐队、话剧排练场、舞台美术设计室及职工宿舍、食堂等永久性、综合性文化设施。面积之大令具体的项目负责人感到吃惊。1952年工程完工之后,成为全国一流的文化建筑。
赵毅敏爱护和信任文艺家颇负盛名。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马连良和张君秋在香港要求返回内地。马连良因在香港负了债,把家底儿全部卖光了。赵毅敏说,“这样的人虽有些毛病,但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我们把他们改造过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更何况台湾方面曾几次写信请他赴台他都不去,而愿到大陆来,单凭这一点,就证明他有一定觉悟,就应该借给他钱还债!”由于赵毅敏亲自做工作,及时借给了马连良一亿元钱,使马连良和张君秋都顺利地回到了武汉。赵毅敏还通过多种渠道做工作,促使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从香港返回内地。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原籍河南、当时在西安从事演出活动的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要求到中南六省组织巡回演出,以便为志愿军捐献一架飞机。赵毅敏对常香玉的爱国之举非常支持,遂通知六省有关部门组织巡回演出。演出活动结束后,常香玉果然将演出收入捐赠出来买了一架飞机,名曰“香玉号”。
七
1954年夏,中南局撤销,赵毅敏调任中共中央联络部副部长,并先后兼任中共中央国际指导委员会副书记、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副主任等职,分别协助王稼祥、陈毅工作。还经常陪同毛泽东会见来访的外宾。
2002年7月25日,赵毅敏同志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99岁。
赵毅敏起草的《中共满洲省委为日本
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