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30 10:54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张桂辉

 

“钢琴人”胡友义

张桂辉

 

鼓浪屿钢琴博物馆.jpg

鼓浪屿钢琴博物馆

 

胡友义(19362013年),祖籍福建永定,生于厦门鼓浪屿,是一位声名远扬的澳大利亚“钢琴人”,更因为他有一颗难能可贵的“爱乡心”,成为中国第一个钢琴博物馆——厦门鼓浪屿钢琴博物馆的创办人。

鼓浪屿雅称“琴岛”。鸦片战争后,厦门与上海、宁波、福州同被辟为通商口岸,英美等国先后在鼓浪屿设立领事馆。从此,西方音乐漂洋过海,登岛而来。面积1.87平方公里的小岛上,先后出现100多个音乐世家。

少年的胡友义,常到教堂听钢琴演奏,耳濡目染,开始爱好音乐。14岁的他被家人送到上海音乐学院深造;1965年赴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音乐学院学习。毕业后,先在欧洲从教多年,后落户澳大利亚墨尔本。他对钢琴情有独钟,动用祖产建起湖光山色的“胡氏山庄”,先后收藏100多架世界各地的古钢琴。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在异国的胡友义,乡愁与日俱增。上个世纪90年代,年过花甲的胡友义和夫人,回到鼓浪屿。在一次投资贸易促进会上,得知鼓浪屿政府力求打造音乐之岛发展文化时,十分欣喜,便与夫人协商,决定将自己收藏的钢琴送回祖国,在鼓浪屿建一座钢琴博物馆。1998年,厦门“九·八”贸洽会期间,胡友义夫妇与鼓浪屿区政府正式签订了合同。次年,胡友义将收藏的部分钢琴,从万里之遥的墨尔本起运,经香港抵厦门。为了让这些凝聚着心血、寄托着情感的钢琴,顺利运往鼓浪屿“安家”,胡友义夫妇每天关注天气预报,唯恐遭遇台风。幸好天遂人愿,顺风顺水,货运船只安全抵达厦门港口。卸船的那天,胡友义喜气洋洋、精神满满,亲自在码头坐镇指挥,起吊上岸。最后用20多辆板车,装载着钢琴和配件,排成一条蛇阵,浩浩荡荡运到鼓浪屿安家落户。

200018日,中国第一、亚洲最大、世界一流的钢琴博物馆——鼓浪屿钢琴博物馆,在风光秀丽的鼓浪屿景区菽庄花园“听涛轩”落成并举行盛大开展仪式。之后,胡友义与鼓浪屿园林管理所签订了钢琴博物馆二期合同,再度献出30台不同年代的世界名琴。其中,包括他自己平时弹奏的3米长“吕特纳”名琴。

钢琴博物馆的红色斜屋面上,立着一块长方形标牌,“鼓浪屿钢琴博物馆”几个白底黑字,厚重大气,分外醒目。博物馆共有两座楼馆,陈列着造型各异、品牌不同的钢琴。每一架钢琴,都有着“悠久历史”和“传奇色彩”。它们的原主人,不是“地位显赫”,也是“身手不凡”。其中,多架是“世界之最”。给人深刻印象的有意大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钢琴乐器开发商多头衔的穆齐奥·克莱门蒂于19世纪初制造的块头世界最大、音响最为洪亮的四角钢琴。还有钢琴制造大师舒楠1906年制造于德国慕尼黑的“舒楠”钢琴,这架古钢琴,有4套琴弦、8个踏板、两层琴键,且琴键“黑白颠倒”,风格独特。“科勒德”钢琴是19世纪初伦敦制造的,二战期间,原主人施密特历尽千辛万苦,从英国把钢琴带到澳大利亚。1988年,孤单一人、年过八旬的施密特老太太,不想让心爱的钢琴“随风飘逝”,专程前往“胡氏山庄”,将钢琴卖给胡友义。据说,在搬走钢琴的那一天,施密特老太太抚琴痛哭,其情其景使胡友义深受感动。

胡友义虽然青年时代就远离了祖国,但心中那炽热的爱国爱乡情怀,却深深扎根在鼓浪屿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上。钢琴博物馆“听涛轩”内显眼处,《前言》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本馆由原籍鼓浪屿的旅居澳大利亚钢琴收藏家胡友义先生提供珍藏的近百台古钢琴,展现世界钢琴发展史,以传播钢琴音乐知识,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凸现鼓浪屿音乐之岛,钢琴之乡的形象。”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2003年,爱国华侨胡友义成为“感动厦门十位人物”之一,并被授予“厦门荣誉市民”称号。200311月初,受澳大利亚广播电视公司ABC的委托,乔娜·帕克女士跨越重洋,到厦门鼓浪屿为钢琴家胡友义先生拍摄人物纪录片。据悉,这是ABC第一次为华人做纪录片。2013712日,胡友义在澳大利亚因病逝世。如今,在“听涛轩”门前左侧,安放着一尊高80厘米、肩宽60厘米的胡友义先生半身铜像。

胡友义塑像.jpg

胡友义塑像

馆藏古钢琴.jpg

收藏的钢琴.jpg

馆藏古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