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27 09:15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演 静

 

“科学求真,艺术求美”的虞愚教授

虞愚.jpg

虞愚先生

1956928日成立的中国佛学院,配备了强大的师资阵容。由国务院从福建厦门大学抽调到中国佛学院的虞愚教授就是其中一员。

为纪念中国佛学院成立60周年,201610期《法音》刊登一些佛学院历史照片,笔者欣喜看到虞愚教授为学僧授课以及和法师等人参加院务会议的老照片。特别是再读虞老先生遗著《因明学》,不禁回忆起当年多次聆听他的教诲,以及他一生对因明学、中国书法、古典文学的贡献。

虞愚,原籍浙江山阴,名德元,字竹园,号北山。1909年中秋节在福建厦门出生,1989728日在厦门逝世。

虞愚先生祖母是虔诚佛教徒。虞愚曾说:“我接受的启蒙教育,便是祖母传授的佛学。”虽然如此,虞愚学龄一到就入学厦门敦品小学,16岁毕业于厦门同文中学。中学期间,虞愚开始阅读梁启超、章太炎的有关著作。

虞愚16岁时,母亲去世,他在伤心思念中,看到报端刊登太虚大师创办的武昌佛学院招生信息,立刻只身远赴湖北,入学武昌佛学院。

据《太虚大师年谱》记载:虞愚是武昌佛学院1924年第二期学生。19252月,太虚大师为学生开讲唐朝高僧玄奘译著《二十唯识论》,由此开启虞愚对唯识与因明学浓厚兴趣。

192610月,国民革命军北伐攻克武昌,佛学院大部分院舍被军方征用,佛学院停办,虞愚只好回厦门。不久,虞愚赴南京入学金陵刻经处内学院,师从院长欧阳竟无和教务长吕澂研学唯识和因明,时间虽不长,却打下研究唯识和因明学的坚实基础。

1930年,虞愚考入厦门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1934年毕业,留校任理则学教员。

193211月,时任厦门南普陀寺方丈兼闽南佛学院院长的太虚大师应厦大“文哲学会”邀请,讲授《法相唯识学》。“虞德元(即虞愚)笔记。”太虚大师每天讲一次,前后共两周。虞愚当天笔记,当夜就用文言文整理成稿,次日一大早就送给太虚大师审理。太虚大师审定虞愚所作的笔记后,出版为《法相唯识学概论》。

经过此事,太虚大师深知学生虞愚在唯识因明古文都具有深厚功力,于是推荐他到闽南佛学院兼课,给学僧讲授国文和因明学,并发给20块大洋资其学业之用。

闽南佛学院的《大藏经》给虞愚提供了研读大量唯识因明学的机縁。

1934年,在厦大任教的虞愚发表第一篇论文《因明学发凡》。1934年,中华书局出版虞愚《因明学》著作,(太虚大师为此书作序)立即被大学作为教科书之用。1937-1940年虞愚先生著作《中国名学》、《印度逻辑》等又陆续出版。这些著作在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促进中国社会认识了西方逻辑,对中国古代明学和佛教因明学传播和传承起了推进作用。

中国名学(或称名辨学)和古印度因明学及古希腊逻辑学是世界三大古老传统逻辑学。对此三学,当时中国学术界熟知的人甚少,虞愚先生对此三大逻辑学兼通并有论著问世实属可贵。顺便提一句,上世纪80年代以来,宝岛台湾多次翻印上述著作。

1930年春,虞愚恭敬地把《三希堂法帖》摹本和一幅裱褙好的书法作品请教书法家于右任,受到于先生赞赏。于先生在临摹本上亲题:“佛家道家造像之传于今者。因其此修养者深也。竹园弟(即虞愚)以青年而研究佛理,作书复又天才,勉之,勉之,他日皆当大成也。”虞愚先生书法得到于先生指点,其才学也得到于先生重用。

1935年,虞愚被南京中央监察院于右任院长留在监察院任编审职。1937年,抗战开始,紧接“八·一三”沪战爆发,南京大疏散。虞愚返回厦门。

此时,佛教高僧弘一驻锡厦门万石岩,虞愚常往参谒请益,在佛法和书法上都得到弘一大师的启迪。194210月,弘一大师在泉州温陵养老院圆寂,远在贵州大学的虞愚遥寄挽诗悼念:“抉择南山律,篇章四海传,功深群籍里,德迈古人前。论学情无隐,贻书墨尚鲜,微言不可接,吹泪湿江天。”

1938510日,日本侵略者攻陷厦门。在此之前,虞愚走香港,经广州,转汉口入川,抵达重庆投奔于右任院长,恢复中央监察院工作,并在太虚大师创办的汉藏教理院讲授哲学课程,

1941年,在开明的于右任和朋友们介绍下,虞愚前往贵州农工学院(1942年改为贵州大学)任理则学讲师、副教授。

1943年,虞愚回到厦门大学任教(1938112日,厦大迁移到闽西长汀,抗战胜利后才迁回厦门。)历任厦大哲学系、中文系副教授、教授,逻辑教研组组长。1946年,虞愚教授受邀到台湾讲学。

新中国成立后,虞愚先生在唯识和因明学研究上都有新突破。1956年,虞愚先生奉国务院调令进京,担任928日成立的中国佛学院教授,并和高僧、佛教学者们一起参加锡兰(即斯里兰卡)《佛教百科全书》中国佛教条目的编纂。虞愚先生撰写了《慈恩宗》、《因明入正理论》、《因明正理门论》等词条,为中锡友谊和佛教交流作出贡献。

1956年到1966年,虞愚先生在《现代佛学》、《哲学研究》等刊物发表《因明学发展过程简述》、《印度逻辑推理与推理式的发展及贡献》等近十篇论文。上世纪50年代发表的《慈恩宗》(慈恩宗是唐朝玄奘大师创建的)论文被日本龙谷大学教授渡边逐段翻译,详加评释。1985年,渡边教授得知虞愚先生访日,就邀请虞愚先生到龙谷大学作学术讲座,虞愚先生开讲《中国唯识特质》,大受师生欢迎。为中日佛教交流增添一道亮丽风景。

1966年“文革”中,虞愚教授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和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赵朴初在一起劳动改造,一起度过艰难岁月。

1980年,虞愚先生在《中国社会科学》创刊号上发表《玄奘对因明贡献》论文,接着发表《因明在中国传播与发展》等论文。

1982年,73岁虞愚先生正式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担任研究员,同时兼任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小组成员。同年,哲学研究所和中国逻辑研究会召集7位学者在京召开抢救因明座谈会。虞愚先生阐述开展因明研究重要意义。7位学者一致发出“抢救因明遗产,推动因明发展”呼吁,得到有关领导支持。经过筹备,19838月,在敦煌召开了首届全国因明研讲会。开幕式上虞愚先生高兴地吟诗一首,其中 “绝学相期同发越”句勉励大家一起推动因明绝学传播发展。

1982年到1989年的7年中,虞愚先生不顾年老有病之躯,深入研究唯识因明,撰写论文,又在研究所、高校、科研单位讲授因明,培养通达因明人才。虞愚先生培养了中国第一个汉传因明硕士研究生,并受沈有鼎委托,指导了国内第一个因明博士生,其博士论文《因明正理门论研究》受到专家一致好评。

1989年,虞愚先生被查出肺癌,但他仍以坚强毅力在病榻上完成《法称在印度逻辑史上贡献》的重要因明论文,刊登在1989年第二期《哲学研究》上。(法称是印度逻辑史上把因明推向新高峰的佛教高僧)

虞愚先生在佛教思想历史文化方面具有精湛造诣,尤其对佛教古老义学——因明学贡献成就显著,是学术界公认的。运用西方逻辑概念及意义解释因明学术语,把因明学解释通俗易懂,把因明学引进现代思想中,这是虞愚先生对因明学的重要贡献。

虞愚先生是中国书法协会第一届理事,并长期担任此职。众所周知,虞愚先生书法墨迹遍及国内外,人们都以能得到他的墨迹为荣耀,而他也乐以书法结缘,有求必应。

19岁时,虞愚在闽南佛学院兼课,为厦门南普陀寺书写的碑刻至今尚存。1937年,虞愚先生《书法心理》著作出版。抗战前,虞愚先生书写的文天祥《正气歌》书法作品入选全国美展。抗战胜利后的1947年,他又以“辉光天在抱,钩素月窥椽”一联荣获上海举办书法评展第一名。上世纪80年代,虞愚先生两次出访日本,都与日本书法名家交流书道,推动中日书法艺术的继承和发扬。

虞愚先生把领悟中华书法北碑刚健,南帖婀娜的两妙精华融入自己书法艺术中,形成健峭清逸,笔断意连的独特艺术风格,其书法作品可令人领略中华书法艺术的精美和绝妙!

中国古典文学方面,虞愚先生同样具有很高造诣。他在大学、科研单位讲授“先秦文学史”、“杜诗研究”、“佛典翻译”、“中国文学史”等课程。虞愚先生擅长古诗词,所作诗词清新典雅,意真情切,传递时代正能量,有《北山楼诗集》和《虞愚自写诗卷》两书行世。

19965月,《虞愚文集》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获甘肃省第三届特别优秀图书奖。

虞愚先生一生求真,正如他自己所说:“科学求真是理智之事,艺术求美是感情之事。两者以关系的全体言之,理智是一端,感情又是另一端,执其两端,性质迥异,全其两端,理智与感情,科学与艺术树立一种圆满人生,犹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分割不得。”诚哉斯言,虞愚先生风范长存世间!

虞愚书法.jpg

虞愚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