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15 15:25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吴圣凤

秉诤臣之节 为良吏之师

——记闽侯上街宋朝名臣林安宅


宋朝名臣林安宅塑像揭幕

唐末,河南固始人林硕德等人随王审知入闽,闽王王审知赐他古侯官肥沃之地花屿(六桥,今闽侯县上街镇上街、新峰两村),其子孙均有官职,人称其后裔为“六桥林”。林安宅是林硕德的六世孙。

林安宅,字居仁,号寓庵。北宋绍圣四年十二月十二日(1097年1月17日)生,宋建炎二年(1128年)戊申科进士,先后在河南、福建、广东、江西、浙江为官,政绩显赫,官至同知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通称副宰相)。南宋淳熙六年十一月十一日(1179年12月11日)卒,享年83岁。《宋史》和《续资治通鉴》、《福建省志》、《福州市志》、《闽侯县志》等20多部史书均有记载他的事迹。

绍兴十二年(1142年),林安宅任浙江新昌县令。新昌经常闹水灾,人民生活苦不堪言。林安宅大张旗鼓地进行水利建设。紧靠县城有条河流,叫东溪,洪水暴涨时,常常冲进城内,毁坏房屋。他就带领老百姓,沿河修筑堤坝,以防御洪水,让城民得以安居。他又指导老百姓在城关,挖了七口井,以北斗星形式分布各个县城角落,称七星井,以便居民饮用。城西七星畈是新昌的主要产粮区,常因干旱得不到溪水灌溉,有种无收。他就督导老百姓在溪中垒筑堰坝,开凿水利工程,引新昌江水绕城南而西达三溪,沿着南明山修筑十里长渠,灌溉城西农田13000余亩。他还不忘教育,考察县学宫时,发现破旧不堪,就在县城东南的南明山麓的桂榜岩下选择基址,扩建县学。他带头捐资。这就是现在新昌实验中学。明朝万历《新昌县志》载:“宋时有功于县者,安宅为最。”新昌人称“县令自宋中兴以后,安宅为最”。评价很高。

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林安宅升为广东转运判官。任职期间,他主持对包括大蹊岭、杨桃岭在内的潮惠下路进行改造,第二年修成,方便了民众出行。

宋乾道元年(1165年),由于农民捐税繁重,湖南郴州以李金为首的农民队伍攻占了广东四会县。广东帅臣林安宅向朝廷奏请,终于批准四会、德庆、封川等县免交当年夏秋两季的税金,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由于林安宅功劳卓著,乾道二年(1166年),升谏议大夫,后特授左中大夫,同知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淳熙元年(1174年),授左中大夫、龙图阁学士;次年,诰封侯官县开国伯。六年(1179年),封端明殿大学士,兼太子太保、侯官县开国伯。当年,退休在家。他晚年协助其二弟林安世建造家乡的十四门桥、坐椅桥、濡心桥、上方桥和超山寺,遗泽乡园。十四门桥和超山寺今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心中有人民的人,人民也不会忘记他。2001年中共浙江省新昌县委、县人民政府修建江滨公园,树了止水碑:“南宋绍兴间,知县林安宅倡导筑东堤防、开孝行砩、凿七星井,是我县大兴水利之端。东堤附于废城基上,长六百丈,遗址尚存。堤成,县治免水患数百年,孝行砩自大东门虎头岭下引溪水绕城南而西达三溪,今延至五都村,长十五里,浇灌七星畈水田一万三千余亩,附郭成膏壤,民皆仰给。七星井散布城中,千家便汲。”此外,还建了林安宅石像墙;并铸了林安宅铜像。老百姓感其恩德,建庙塑像,世代祭祀。

2018年3月3日,闽侯县上街镇,建了林安宅公园,公园中央树立了林安宅石雕像,举行隆重的石雕揭彩仪式。闽侯县、上街镇、上街、新峰、浦上居委会等相关领导和群众近千人参加了仪式活动。六桥林氏后裔名人,世乒锦标赛亚军林菱、著名闽剧表演艺术家林瑛、福建师大原副校长林忠民、泉州理工学院党委书记林其天,福州市比干文化研究会创会会长林功佑、常务副会长林小影、林光清等参加活动。会上,六桥林氏文化研究会会长林忠贤介绍了林安宅生平,乡贤林其西诵读了浙江省新昌县文史专家唐佳文写的《遥祭林公文》“巍巍三山,浩浩闽江,孕育伟人,林公安宅。令邑新昌,执政三年,功德无量。……”六桥林氏二十八世孙、语言学家、辞书专家林玉山教授也在会上诵读了自撰的《安宅雕像揭彩并魂归故里祭文》:“……高哉伟哉,光耀千古,永为榜样。喜新时代,江山红艳,中华日强。后裔子孙,永承公志,不忘初心,跟从我党,砥砺行前,中国宏梦,誓要实现。”希望后代乡亲学习安宅公殚精竭虑为民为国的精神,建设新时代的新农村。

闽侯上街镇隆重举行林安宅公园揭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