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12 09:08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赖 晨

老舍与瞎子庙里的盲人



瞎子艺人在演唱


1949年12月,老舍(舒舍予)从美国回到北京,定居于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院。他除了担任北京市文联主席、市政府委员等职务外,还担任了全国救济会和中国红十字会委员。老舍很高兴地接受了红十字会的职务,觉得能为穷乡亲们做些事情。

在老舍住宅对面,有一座破旧的庙宇,里面住着40多位盲人,人们把它称之为“瞎子庙”。每到傍晚,瞎子庙里传来阵阵曲艺演唱声和乐器吹奏声,那是盲人们在练习弹拉吹唱。这群衣衫褴褛、生活无着的盲人引起了老舍的关注。

一次,老舍主动和他们搭话:“现在解放了,大伙儿觉得怎么样啊?”一个老盲人说:“我们也翻身啦,都很高兴!街面上也没有坏人欺负我们了。可是没人理会我们……”

听了盲人的话,老舍心里隐隐作痛。回到市文联后,他把主要干部都找来了,郑重地和大家协商:“北京有好几百盲人,靠算命过活已经不行了,我们来管管他们吧,别叫他们挨饿受冻!”

大家商议出来的办法:对于有文艺特长的盲人,开办学习班,学习新文艺,掌握谋生的技能。对于那些没有文艺特长的,安排到工厂上班。于是,老舍开始跑腿了,他一边给市政府打报告,一边找聂荣臻解决问题。聂市长完全同意他的报告,还下拨了一笔专款,并请市委文教书记、女红军、市文联副主席李伯钊(杨尚昆夫人)担任盲人培训班的组织者。

经过筹划,老舍才走进瞎子庙,把好消息告诉盲人们,庙里响起一片欢呼声。1950年底,盲人文艺学习班正式开课了。老舍自掏腰包,买了许多乐器,并第一位登台讲课。他还把作家赵树理和北大教授罗常培拉来讲课。他跑到北京大众文艺研究会,求他们为盲艺人写新词、新段子。老舍跑前跑后,为培训班给予种种合奏上的指导。回到家里,他还要熬夜为他们写歌,编排适合他们演唱的曲目。

一年后,盲艺人学习班结业了。一部分盲艺人组成盲人文艺工作队,到各地巡回演出。就拿在北京演出来说,老舍满北京跑,为盲人文艺工作队联系演出单位和场所,并说服对方给予一定的演出报酬……接着,将一部分盲艺人分配到专业文工团当伴奏演员。对没有文艺特长的盲人,老舍发动各种社会关系,不惜降低身份,到处求爷爷告奶奶,磕头,卖脸皮,把他们一个个安排进北京城的橡胶厂、皮革厂、纸袋厂、纸箱厂、印刷厂、服装厂上班。为此,他跑烂了好几双千层底布鞋。经过老舍一番奔波,北京市几百名盲人均成了国家正式的演员、干部和工人,成为受人尊敬的自食其力者。那40多位原住在瞎子庙里的盲人,也住进了灯市口西街条件好得多的房子里。

打那以后,每当老舍从市文联下班回家,经过灯市口西街时,听到那熟悉的脚步声,盲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热情地和老舍打招呼、问好。为他照亮家门口那段路,如同欢迎亲人回家。这种温馨一直持续到1966年8月24日(此日深夜,老舍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从未间断过。


老舍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