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23 15:42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李家林


御史张津的“官箴”

李家林

张津1.jpg

张津画像

 

张津(14641518年),字广汉,号罗锋,广东惠州博罗县人,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进士。明弘治元年(1488年),任建阳知县时,在县衙前建“戒石亭”,内立一块大石碑,碑文为宋黄庭坚所撰“官箴”,共16字:“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大堂上置一副对联,文曰:“三尺法律,三尺神明,坐此堂,非任我作威作福;几人欢如,几人愁叹,生欺世,当念彼同与同胞”。

张津觉得还不够味,吩咐属下制作一个屏风,立于县衙大堂入口处。他亲笔在屏风上写道:“宽一分,民受赐一分;取一文,官不值一文。”其意是,官府对百姓要实行宽惠政策,才能造福于民。宽惠一分,百姓则受惠一分;为官者不能贪取一分一厘,方称得上为官清正、廉洁奉公。如因贪而取一文钱,则官品不值一文钱。张津把这几句话作为自己为官一任的座右铭,每日观看,提醒自己,一举一动都要对得起百姓。

张津在任重视农桑,体恤民情,出行不坐轿,不鸣锣喝道,不打“回避”“肃静”之牌,日间常身着便服穿草鞋到四乡,敦促民耕。政简刑轻,狱无冤民。有一年,建阳因歉收闹粮荒,市井米价上涨,许多百姓家中揭不开锅。张津设法筹粮赈灾,帮助百姓熬过荒年。又一年,吴泰儿等率匪众二千,洗劫浦城、政和诸邑,将及建阳。张津召募民兵,朝夕训练,加强防范。寇至建阳边界,前部侦察回报:“彼邑有贤令,民乐为用,吾侪未可轻犯其境”。寇不敢进,遂退去。

为防匪患,张津决定修复元代已被水毁的城墙,并亲自督促指挥。是时民众鼎力,踊跃捐资,虽艰难备尝,曲折万千,历时五载,终毕其功。墙体青砖包砌,厚重坚实,高两丈有余,蜿蜒千百丈,上可行人走马。东西南北四门沿用元旧名,东曰“景舒”,北曰“驻节”。新辟二水门:西门临麻阳溪,曰“永宁”;东门面崇阳溪,曰“永安”。六门之上,城楼耸峙,以利守望。登斯楼,但见:四周碧野环合,双溪汇流其间,城廓内外,风流俱见,蔚为壮观。

张津任建阳知县七年,宦绩卓然,受到朝廷嘉奖,升任贵州道监察御史。离任日,当地许多百姓跪送道旁,遮道挽留。清朝建阳名宦祠建成后,张津位列其中,受邑人世代祭祀。

1501(明弘治十四年),因极力推举周经、刘大厦任吏部尚书,张津逆旨入狱,后经各台省官交章营救得以获释。明孝宗末年,他向朝廷提出勤讲学、详下问、慎命令、参众论等建议,多被朝廷采纳。

1492年,张津在家乡夜宿罗浮山飞云顶见日庵时,赋诗一首,抒发忧国忧民,视官宦如“浮云”之感慨。诗曰:

秣马临朱明,理策还自支。登高自林麓,因得穷幽奇。

二楼标石丛,一桥跨水湄。罗山屹中天,浮山郁相持。

四百三十峰,罗列如诸儿。夜来仙乐鸣,呼童酌清卮。

萝月映孤岑,山风搴薄帷。须臾海色动,万国迎朝曦。

因思孔圣没,岂有长夜时。起视庵之前,寸心空自悲。

西北尚浮云,东南日茧丝。所愿答升平,功业愧未熙。

倘遂营丹砂,来寻鹿与麋。怆然别羽客,且结汗漫期。

1507年,张津任广西巡按,均力役,禁横敛,罢秕政,拊远彝,并弹劾总镇宦官韦经擅自转移官府钱财。之后,他参与平定富贺乱事,得到朝廷赏赐。出任泉州知府时,听闻奸人刘瑾鱼肉百姓,郡邑不敢过问,以严镇之。刘瑾因此怀恨在心,造谣中伤,污告张津勾结奸邪朋党,以图谋反,张津遂被削职为民。后复任宁波知府,遇大旱,禾米歉收,他奏免郡税十分之六。迁山东左参政使,郡人拦车不让走。不久,朝廷晋升其为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

张津严治军吏,兵威大振。巡抚苏松诸府,悉当地官场盘根曲节,弊病深重,则细察搜剔,揭露无遗。其时,江南民力已竭,有诏令免除拖欠租赋数十万两,而工部以岁办物料不宜免除为由,征收如初。对此,张津数次奏论,谓“朝廷不宜失信于天下”。又上疏称,织造内臣(宦官)二人,岁计供应果蔬鱼肉折银至1500多两,江南如此差遣者不止上述二人。其时,水旱灾害频仍,公私匮乏,他认为应命守备内臣督理织造,取回新差内臣,以复苏民力,否则亦宜痛力节缩,“俾民受宽一分之赐”。

浙江孝丰有大盗凭险阻抗官府30年,不能制。张津奉命讨伐,遣官兵分布扼塞,然后严兵以入,散遣胁从,未经血战,即擒其头目。处置俘获之人,区别其情罪轻重,不纵不苛。后升户部右侍郎兼左佥都御史,巡抚如故。张津因冒暑行师,劳瘁成疾,上疏乞休未准,即把卧榻搬到公堂,躺着批阅公文,卒于任上。

张津奉公克己,自奉如寒士,一生不置田产,宅室皆是编竹。重病之中,还拳拳以职任为忧,不提家事一语,上下为之悼惜。

被康熙皇帝誉为“操守为天下清官第一”的张伯行,深受张津的影响,奉张津为精神导师。康熙四十六年,在福建巡抚任上,张伯行写《禁止馈送檄》,张榜于官署、巡抚衙门外:“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 这篇包含六个“一”的拒礼檄文,传颂甚广,被收入清代许多文集、笔记,被誉为清廉为政的“金绳铁矩”。

张津题写于浙江海宁谯楼的题联.jpg

张津写于浙江海宁谯楼的题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