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11 16:26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陈天长 刘耀宗

 

汀州女杰——刘赐福

陈天长 刘耀宗

 

邓颖超与刘赐福在上海合影.jpg

邓颖超与刘赐福在上海合影

 

红军医生傅连暲,早已声名远播,但他的夫人刘赐福鼎力襄医、支持革命的事迹却鲜为人知。

1896年9月29日,刘赐福出生于闽西汀州城贫民之家,7岁起做童工,少年时免费就读于当地基督教会小学和师范学校,1914年毕业后被聘为长汀华英女子学校教师,同年与正在汀州亚盛顿医校习医的傅连暲结为夫妻。

精心护理

1927年8月下旬,南昌起义部队南下,从江西到达长汀县城。时任当地福音医院院长的傅连暲,亲自组织和负责对起义部队300多位伤病员的诊治,刘赐福主动挑起协助护理照顾伤病员重担。她生活俭朴,穿旧布衣,吃咸菜干,用节省下来的钱,购买鸡、鱼、肉等,做成鲜美可口、营养丰富的菜肴,给伤病员“开小灶”, 改善伤病员生活,还把傅连暲喝的牛奶送给徐特立、陈赓等同志补养。当时陈赓多处负伤,膝关节被打碎,却忍着剧痛,有说有笑。看到他那么坚强,刘赐福深受感动,精心护理,使他很快痊愈。

福音医院有一间“贺子珍产房”,当年贺子珍在这里生下毛毛,母子俩都由刘赐福精心护理。

坚贞不屈

1934年秋,红军开始长征,进行战略大转移。刘赐福服从组织安排,留在江西瑞金照顾毛毛、邓颖超的母亲和自己幼小的三个儿女。中央红军离开瑞金10多天后,邓颖超的母亲被党组织派人接走了,随后,毛毛也被红军独立师师长毛泽覃的妻子贺怡(贺子珍妹妹)抱走了。刘赐福算是完成了组织交给的任务,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傅连暲随红军长征后,她与三个儿女相依为命,过着艰苦日子。

1934年冬,因局势越来越险峻,江西军区政治部刘伯坚主任要刘赐福带三个儿女到江西于都去隐居。刚到于都,又接通知要她赶快转移。她把随身带的150块银元生活费装进枕套里缝好放在床上,随后去煮晚饭,还没等饭煮好,两个民兵背着枪突然急匆匆进来对她说:“国民党白军来了,赶快转移!”枪声已近,她来不及去取枕套内的150块银元,便带着孩子们跟随民兵出逃。到了赤鹅,这时她身无分文,连换洗的衣服也没有,到了梅坑,才在当地一家农民家住下,一直生活到1935年4月。而后,她带着三个儿女几经磨难回到长汀。这时,刘赐福才知道婆婆已经去世,大女儿、女婿也已壮烈牺牲,四姐、六姐生活非常困苦,无力接济她一家四口。不久,英国基督教女传教士兼长汀乐育小学校长詹嘉德(英国人),从厦门返回长汀复办学校,聘请刘赐福到乐育小学教书。这样,生活才基本安定了下来。

刘赐福回到长汀的消息终被国民党当局得知。一天晚上,国民党特务带人闯进刘赐福家,威逼她交代当地有哪些共产党人?红军撤走时带不走的东西藏在什么地方?红色医院的医疗器材与药品藏到哪里?刘赐福咬紧牙关,严守秘密,始终说“不知道”。特务恼羞成怒,用粗木棍狠狠击打她的脊背。她忍着剧痛,坚贞不屈。特务只好把她投进监狱。后来,经乐育小学校长担保,刘赐福才被释放回家。

深厚情谊

刘赐福与贺子珍的友谊很深厚。1934年10月,贺子珍在江西瑞金与刘赐福分别,十八年后,即1952年11月29日,当时居住于上海溧阳路的贺子珍收到傅连暲的信,得知刘赐福到上海小住,非常欣喜,当天中午即给当时在上海第一医学院学医的傅连暲儿子傅维康写亲笔字条,希望相见。傅维康陪母亲到贺子珍家,久别重逢,十分高兴。当时,贺子珍要求刘赐福在她家住几天,叙叙旧,谈谈心。两周后,1952年12月下旬,刘赐福由上海回到长汀,继续担任福音医院院长。后来,汀州医院成立,刘赐福被委任副院长,工作到1954年12月退休。退休后,她到上海大儿子傅维光处(当时任上海中山医院外科主治医师)定居,此后的三十多年中,曾多次去看望贺子珍。两位女性在烽火岁月结下的友谊,情深意笃,牢不可破。

保持晚节

1951年,刘赐福被委任为长汀福音医院院长。她写信给中央卫生部贺诚副部长,建议将福音医院改名。贺副部长回信改名为“汀州医院”。1954年底退休时,她考虑到当时国家经济还有困难,没有领取退休金。九年多的时间里,她的生活费全由傅连暲和大儿子维光负担。1964年5月,刘赐福到北京,一天,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鼎丞请傅连暲、刘赐福餐叙,交谈中得知刘赐福从1955年以来一直不领取退休金,便说应按规定领取。之后,张鼎丞写信致福建省人民政府,补办了她退休手续,并从1983年起按规定办理离休手续。

刘赐福,晚年视力极差。但她还坚持撰写革命回忆录。“文革”浩劫中,共和国中将傅连暲被林彪一伙迫害致死,尸骨无存;刘赐福和儿子、媳妇也遭受株连,大儿子维光也死于非命。这一连串打击,并没有摧毁刘赐福革命意志,她永葆革命人的晚节与对党的忠贞不渝。1988年5月29日,刘赐福因病在上海辞世,享年93岁。

傅连璋与刘赐福工作过的医院.jpg

傅连暲与刘赐福工作过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