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14 15:07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林思翔

 

忠勇尚武  威镇海疆

——闽海爱国战将林振武

林思翔

林振武1.jpg

“龙章宠锡”匾,道光二十七年族人所立。

林振武画像.jpg

林振武画像

 

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东海万顷海疆,波涛鼓涌滚动。数艘英国舰艇从南面北上,正开足马力闯入我福宁三沙海面。三沙左营水师发现后,当即给入侵者以打击。激烈的炮战,连续的出击,我水师大炮发热滚烫,炮手无法操控,一时成了“哑炮”。敌方见状,趁势紧逼,欲以猛烈的火力摧毁我水师岸炮阵地。危急关头,水师中站出一个腰圆膀阔的壮汉。他急中生智,脚着用水打湿的草鞋,猛踩炮膛,炮身猛一震动,炮弹重又射出,弹弹击中英军主舰,顿时海面硝烟滚滚,英舰狼狈逃窜。福宁海域复归平静。

那个在“哑炮”瞬间危险中挺身而出、勇踩滚烫炮膛的壮汉叫林振武。恰如他的名字一样,在危急时刻,振武发威,挽回战局。

林振武,原名作栋,为“仕宋进士、银青光禄大夫、兵部尚书兼文明殿学士”林菊后裔。林菊后人于元代迁至福建柘荣西宅村油坊兜附近居住。林振武于1806年出生,从小生活在门临柘水、背靠青山的绿色村庄里。他自幼聪颖,加之山水灵性的陶冶,耕读家风的传习,长大后秉性纯良,性格豪爽,尤好兵法。

林振武青壮年时期,正值国家积贫积弱,鸦片泛滥,官员萎靡不振,苟且偷安,武备不兴,经制兵战斗力严重削弱之际。英国等列强虎视眈眈,觊觎中国市场,闽疆海域寇乱肆虐。道光元年(1820年)初,福宁总镇在福鼎桐山营游击署设武试校场。振武常思“勇于行义急公,贵于惩忿窒欲”之祖训,早有以武报国之心。平时虽家父不让习武, 他则暗地里习练刀枪、武术之类,长得腰圆膀阔,膂力过人,遂报名参试。那时,他还有“西宅磨坊第一油锤”之称,说的是他的力气、功夫非同一般。参试时,振武虽年仅16岁,因武术技艺与武经问策皆优良,即被福宁总镇戍汛水师录用,先在鼎邑嵛山营从军,后调任三沙左营水师屯军守汛海事,担负巡洋任务。

嵛山、三沙海面曾是“镇海王”蔡牵残部与海匪骚扰频发海域,渔民不敢出海捕鱼。林振武的哨船常游弋巡查,遇有偷登掳掠者,则以陆炮、海艇两栖战事配合,予以打击,流寇、海匪贼船难逃其炮口,福宁海面得以安宁。由于军功卓著,林振武深受上峰褒扬。尤其在这次击退英舰中的机智果敢行动,更是引人注目。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林振武升为罗源营把总署千总事。朝廷颁发圣旨于振武祖父林居普,制曰:“敬以持躬,忠能启后,威宣阃外,传家韬略之书,泽沛天边”,貤赠武信骑尉;对其父林兆琬,制曰:“义方启后, 榖似光前,积善保躬,树良型于号治,克家有于拓,令绪于韬钤”,诰赠武信骑尉。振武祖母、母亲也一并得到旌表。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族人建祠时,因振武光宗耀祖,遂以武信骑尉林居普之名,特立“龙章宠锡”匾,祀祠刻念皇恩。如今该匾仍高悬林氏祠堂大殿中央。

林振武在罗源任职期间,享有很高威望。传说咸丰初年,三位扛“锁架”的柘洋(今柘荣)人,在罗源街上叫卖刀剪,遭街市无赖哄抢。林振武闻讯,身披千总戎装,带上随从,威严巡街,并令柘洋老乡肩杠“空锁架”跟随身旁。回头,他叮嘱柘洋老乡将刀剪遭抢的“空锁架”摆放原处,哄抢刀剪的无赖慑于林千总的威严,便将哄抢刀剪等物一一送还。

咸丰十一年(1861年),年已56岁的林振武因扫平匪患、保境安民有功,被调任泉州履新。《霞浦县志》(当时柘洋属霞浦管辖)载曰:“林振武,柘洋人,行伍出身,以平下游土匪功,历升泉州右营守备。”一次,东南沿海刮起大风,风高浪急,永宁镇北部湾海域数艘渔船与外番商船遇险,船体失控,飘溺海上。林振武闻讯,立即率游击船舰冒险出发营救。海面恶浪排空,铺天盖地,随时可将船舰吞没。他率船劈波斩浪,奋力前行,终于将遇险船只拖上岸,并给船员安排临时住所,帮助修复船上破漏,遇险船民感激涕零。翌年,因守卫海疆卓有成效,朝廷特授林振武为泉州右营游击,同时貤赠原为六品武德骑尉的其父林兆琬(已故)为五品武德将军,母刘氏为安人。

同治六年(1867年)七月,林振武在执行公务时逝世,时年62岁。朝廷诰封从三品武翼大夫,谥“鹰扬”,封其德配池氏、周氏、张氏为三品淑人。诸子运灵柩回故里,将其葬于西宅宫岗斗门垄山岗。后人追赞林振武:“报功游击,韬略含英。赤心殉国,万代扬名。”并撰联曰:“忠本乎仁,剖心悟主青简之流芳先祖为本;孝原于性,庐墓思亲丹书之旌表自昔为昭”。

如今,林振武已逝去150多年,但人们并没有忘记他。乡亲们尊他为“三溪护水神”。他赤胆忠心、守疆卫国,不惧危险、保护百姓的精神与风范已化作一种力量,激励人们爱国爱乡,向善向上,同心协力,建设美好家园。西宅村还建起林振武纪念馆,展示他的事迹,弘扬他的作风,让光荣传统和爱国主义精神代代相传。

林振武2.jpg

林振武3.jpg

御封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