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9-04 15:17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庞国翔

王羲亭与“赤石暴动”


当年参加“赤石暴动”的新四军战友


新四军军官王羲亭指挥的“赤石暴动”获得成功,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监狱斗争史上堪称空前的越狱大暴动。这次暴动彻底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所宣传的新四军被捕人员全部屈服投降的谎言。

王羲亭在“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军队搜捕后,关押在上饶集中营。1938年初,他跟随当时战区巡视员、中共川军特支书记的黄城参加了新四军,后在新四军政治部教导总队当军事教员,1939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任教导总队机炮队长、干部队长。

在上饶集中营监狱,国民党宪兵将被俘的新四军分成6个支队,王羲亭被编入第六支队,化名王达钧。国民党宪兵先以升官为诱饵劝降,遭到王羲亭的拒绝。接着又进行审讯和威逼,王羲亭坚贞不屈。

1942年5月,日军攻逼上饶。国民党宪兵押着上饶集中营的新四军官兵撤往福建。第六支队里的秘密党支部决定在南撤途中伺机举行暴动,实施武装越狱。党支部还决定由王羲亭担任这次暴动的军事总指挥。他与支委们一起制定了暴动预案:一是夺枪,二是夺路。暴动讯号分为准备、发动和撤销三种,即准备讯号是《义勇军进行曲》过门;发动讯号是“同志们冲啊!”撤销讯号则唱歌词“烽火连天,血腥遍野,中华民族遭到空前的浩劫”。

纪念赤石暴动60周年时王羲亭(左三)与老战友们合影


6月5日凌晨,上饶集中营的囚徒们开始向南迁移。一路上,国民党宪兵戒备森严,没有暴动的机会。次日傍晚,囚徒队伍到达了铅山县石塘镇。日军已暂停南犯,押解的宪兵决定在此短暂休整。集中营党支部利用休整机会对暴动方案进行了修订和完善。6月17日,集中营全部人马到达福建省崇安县(现武夷山市)赤石镇。由于长途押解,国民党宪兵和被解押的新四军官兵全都疲惫不堪。他们将从赤石镇再去下梅。到下梅之前要渡过一条宽约100多米的崇溪,溪对岸是纵深数里的丘陵,越过丘陵就是武夷山脉。渡河只有一条木船和两个竹筏,只能每次过渡一个支队人马。依次过河,这样,在来回轮渡之间就产生了时空距离,且分散与减弱了押解宪兵的力量。按序第六支队最后渡河,宪兵数量也最少,而且时已到傍晚,是暴动的好时机。只要暴动打响,新四军囚犯拼死跑过丘陵地,钻进山高林密的武夷山,便进入革命老区。王羲亭悄悄与支委们迅速交换了意见。党支部当机立断,决定:抓住这个机会,举行暴动。

夕阳西下时,轮到第六支队开始渡河。一踏上对岸,王羲亭突然哼起《义勇军进行曲》的调子,新四军囚徒们清楚地听到了预备暴动的讯号,都紧张地做好准备。紧接着,王羲亭把手臂一挥,大声吼道:“同志们,冲啊,同志们——冲啊——”第六支队的80多人,个个像出笼的鸟,像离弦的箭,跃身跨过溪畔的水田,飞快地向山岗冲去。押解的宪兵被眼前突然发生的情景惊呆了,慌乱地开枪射击。

赤石暴动地址纪念碑


这时,早已过了崇溪并走在前头的囚犯队伍听到了枪声,也开始四处逃避,一片混乱。部分新四军官兵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激烈的生死搏斗。第六支队80多名新四军将士,在这场暴动中除13名牺牲2名被冲散外,其他都胜利地冲了出来,直奔武夷山老革命根据地。这就是后来被称作的历史上著名的“赤石暴动”。

由于要指挥整个暴动,王羲亭从一个宪兵身上夺得一枚手雷,最后一个冲出敌群。在狂奔中,他跌入一个深沟,头负重伤,不能动弹,在深沟里昏睡了3天。当他醒来时,已错过了到指定地点集中的机会。后来又被过路的国民党川军第9军捉住。为不暴露身份,他再次化名王东平,被押解湖北宜昌。

在被押解回湖北的途中,王羲亭见路旁长满野草丛,趁川军不注意就藏入野草丛中,敌人发现少了他时便停下搜索,用刺刀在草丛中乱捅,王羲亭的手指被刺刀削掉了两指,结果还是被敌人再次抓获。继续走了一段路后,他提出要解手,趁敌人不备时掏出了藏于胯下的手雷,趁手雷爆炸,敌人纷纷躲避时,王羲亭再次逃脱。后来,他流落到了鄂西的建始县教书,直到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王羲亭曾任恩施专署化工科长、恩施地区硫磺矿矿长等职。2000年,赤石暴动指挥者、86岁高龄的王羲亭在建始县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