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识扣冰
崔建楠
曾经许多人问我,扣冰和尚为什么叫“扣冰”?
其实,望文生义就好了。扣冰和尚是武夷山吴屯人,13岁时出家为僧。传说扣冰和尚出生时因为他母亲梦见辟支古佛才受孕。这辟支古佛全称为“辟支迦陀佛”,是印度佛教的一位菩萨。辟支佛性好寂静,无师友之教而能自悟真谛,故名“独觉”。由此,传说中为辟支佛投胎转世的扣冰古佛也具有“独觉”和“因缘觉”的佛性。扣冰和尚法名藻光,为了锻炼自己的意志,表达一心向佛的意念,扣冰和尚曾在酷暑之时着棉袄曝日,在冬天扣冰而浴,所以人们称他为“扣冰古佛”。
初识古佛扣冰茶
十几年前,为了探究武夷岩茶的奥秘,我只身前往武夷山。到了三姑街,街上茶叶店铺鳞次栉比,一家挨着一家。进哪一家的门呢?胡乱闯入,随便饮去,还是一头雾水。
中国茶博大精深,福建茶独占鳌头,武夷岩茶一枝独秀。人们常说:“茶水深深深几许?”茶的知识太丰富、太奥妙,喝几杯,茶的皮毛都摸不到。
我幸运的是,一头扎进了天心永乐禅寺。
史料记载,武夷岩茶里最著名的品种大红袍原来就是天心永乐禅寺的庙产。1949年之后被国家收回,成了国家的财产。但是天心寺作为岩茶的发源地已经被人们广泛接受,所以我的岩茶探访之路就从天心永乐禅寺开始。
为了表达对武夷岩茶的崇敬之情,从山门开始,我弃车步行,一步一步走进了天心寺。走过了平坦的山间柏油路,路过了石壁上巨大的“佛”字摩崖石刻,弯过几处狭窄的山涧,便到了九龙窠的进口处。舍弃盘山公路,顺着石阶小路一直登上了天心寺。在古寺前的茶室里,天心寺方丈泽道师正在泡茶。茶是缘,遇到了就喝一杯,人与人便相识了。在泽道师的指引之下,我在武夷岩茶的祖庭开始了人生里的识茶之路。几泡茶里,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扣冰茶”。就像所有初识武夷岩茶的菜鸟一样,我也向泽道师请教何为“扣冰”?何为“扣冰茶”?泽道师微笑不语,只是劝茶。喝了几水之后,泽道师问,你感觉此茶有何特色?我直说前面几泡有共同的特点就是茶香浓郁,但是这一泡,茶汤入喉之后有丝丝的凉意从身体里面升起来。泽道师眼睛一亮,便告诉我这泡茶叫“扣冰茶”,接着将扣冰古佛的故事叙说了一遍,将这种特色的岩茶用扣冰古佛的名字命名的缘由解释了一下。
尔后,泽道师将我引见给了天心寺的“茶头”黄师傅。我向黄师傅买了十几斤的“扣冰茶”,用“蛇皮袋”兜着,坐上绿皮火车回了家。心满意足地坐在两节车厢连接处的地上,怀里抱着“扣冰茶”,耳边还在回响着“茶头”装茶时说的话:“你好福气哦!当家人会把扣冰让与你。”
饮茶识茶写茶几十年,回忆那次的岩茶祖庭之旅,给了我识茶的一个标杆,每每喝到新茶,心里都会去比较,和“扣冰茶”比此茶如何呢?
由此,扣冰和尚在我心里便占据了一个重要的位置。
再识古佛辨禅机
唐乾符元年(874年),扣冰和尚受辟支古佛显化指点到山心庵修行,由此天心永乐禅寺便与扣冰古佛有了深厚的渊源。
天心永乐禅寺建于唐朝德宗贞元年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建寺之初寺名叫“山心永乐庵”。佛家建寺寻址大多都选择在名山大川特别幽静之处,天心永乐禅寺也是如此。寺庙初叫“山心”,就是因为寺庙所在之处是武夷山核心区域。如果让风水大师评估,当初的出家人选址九龙窠武夷山核心之处建寺真是太有智慧了。
天心永乐禅寺由“山心”改为“天心”,有多种传说,我个人比较欣赏的是扣冰和尚的说法。
说的是在山心庵挂单的那年中秋之夜,扣冰和尚步出山心庵,站在庵门之外仰望朗朗星空而顿悟宇宙人生,他感叹道:“欲会千江明月,只在天心一轮光处,何用捕形捉影于千岩万壑?以踏破芒履为耶?”后人将扣冰和尚有感而发的这句禅机简化为“天心明月”4字。人们为了纪念扣冰的禅学境界,便把山心庵改名为了“天心寺”。“山心”改“天心”,“天心明月”4字蕴藏着的禅语“极乐世界”的无穷寓意便开启了天心永乐禅寺作为佛教名刹的煌煌历史。
清朝董天工在《武夷山志》中说,天心永乐禅寺坐落在武夷山之中的天心峰,“犹天之枢极也,故名”,极是!
武夷岩茶被人们称为“禅茶”。禅茶之意不仅仅是说“茶自庙出”,更深一层的含义是说茶里饱含了许多的人生哲理,而且在漫漫岁月里,许多佛界高僧都由茶而生出了许多的禅机。
唐朝末期有一位诗僧贯休禅月大师曾经3次访问武夷山,在天心寺挂单,在那里与扣冰和尚把茶当酒,说禅论时务。贯休大师以“窗外猩猩语,炉中姹姹娇”的诗句形容煮茶的场景,以“但得相觅在,莫苦入深云”的诗句抒发了2人的茶禅之缘。闲云野鹤的贯休大师在酽酽茶汤的氤氲里才思泉涌,口若悬河,参公案、把话头、斗禅机。扣冰和尚频领要旨而大开眼界。明代有个官员叫徐柳,崇佛而且嗜茶,游览武夷山天心永乐禅寺后以洋洋洒洒的《天心禅茶疏》盛赞扣冰古佛和禅月大师援禅如茶、融茶于禅的茶禅之缘。这个徐柳还在《天心禅茶疏》里描绘天心永乐禅寺的茶禅盛事:“借水澄心,即茶演法。涤随眠于九结,破昏滞于十缠。于是待蛰雷于九龙窠中,声消北苑;采灵芽于天心岩上,气靡蒙山。依马鸣、龙树制造之方,得地藏、清凉烹煎之旨。焙之以三昧火,碾之以无碍轮,煮之以方便铛,贮之以甘露碗……”他用及其浪漫的文学手法渲染了天心永乐禅寺茶禅交融的动人场景,不露“茶”“禅”二字,而把“茶禅一味”的真谛演绎得淋漓尽致。
古佛一生氤氲在武夷茶的沉香中,扣冰沐浴,借冰煮茶。正是茶和冰涵养出他超越僧俗两界的生命奇观和那颗恒定千年的“壶里冰心”。
三识古佛悟乾坤
扣冰和尚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唐咸通十一年(870年),为寻得佛法真谛,扣冰不辞艰辛前往闽侯雪峰寺参拜义存禅师。义存大师初见扣冰便考他,见他站在寺外就说:“此子,进一步即死,退一步即亡,当如何处之?”面对佛学中的这种机锋答辩。扣冰古佛十分机智地回答道:“吾横行几步又何妨?”义存禅师见他对上机锋,十分赞许,惊叹说:“汝异日当为王侯师也!”
果真,后来闽王王审知就在福州西湖拜见扣冰大师,叩请治国方略。扣冰大师坐在那里一句话也不说,一直泡茶喝茶。作为河南人的王审知不喜欢喝茶,茶杯满了也不喝,扣冰大师就自己喝一杯,给王审知也倒一杯,倒的茶水就往外流。王审知不解,就问:“为什么我不喝,杯满了,你还倒呢?”扣冰大师也不说话,还是给王审知的杯里倒茶。王审知就急了,干脆拿起来把茶喝掉,喝下去以后,扣冰大师就问他:“你会不会喝茶?你喜欢不喜欢喝茶?”王审知说:“我不会喝茶,我也不喜欢喝茶,你一直倒,所以我就喝了。”扣冰大师就说:“你就先学喝茶吧!”王审知问:“治国跟喝茶有什么关系?”扣冰大师说:“你的心就像这个茶杯一样,装满了茶水。你没有把这个茶喝下去,让杯子空掉,其他的东西就装不进去。”聪明的王审知一听就明白了。
后人就从扣冰古佛论茶当中总结出了禅意,茶杯只有空了,才能够续装茶水;人心空了,才能包容佛法,这个就叫作“从空出有”。
泽道师曾经在一篇文章里讲这个故事,他在文章的最后写道:“可不是吗?只有空的杯子才可以装水,只有空的房子才可以住人,只有空谷才可以传声……每一个容器的利用价值在于它的空。”
有道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空是一种度量和胸怀,空是有的可能和前提,空是有的最初因缘,因此,佛经里常有“一空万有”“真空妙有”之说。
可见,空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人生如茶,空杯以对,就有喝不完的好茶,就有装不完的欢喜和感动。
(本文选自于《走进“八闽旅游景区”•武夷山》;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