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16 16:01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郑秀杰

 

陈缜:不愧科名一“状元”

郑秀杰

 

陈缜登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辛丑科恩科状元,在宋代文状元一栏中,位列第七。.JPG

陈缜登宋孝宗淳熙八年(一一八一年)辛丑科恩科状元,

在宋代文状元一栏中,位列第七。

封建社会的读书人,最大追求就是“入仕”。十年寒窗,无非等着一朝“金榜题名”,然后跻身上流社会,并按照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要求,小心翼翼地在仕途中行走。

陈缜(生卒年不详),字师文,一字德容,南宋时罗源县洋尾村人。淳质有守,少年拔荐,平生喜颂伊洛、考亭之学。《康熙罗源县志》记载:“公(陈缜)屡试礼部,独以正心诚意为说,辄为主司所黜,晚就南廊,时淳熙八年(1181年),先是谢廊然上封事,乞令科举乡试策以时务,公因是遂擢第。及廷试,独慨然曰:‘今得对天子之庭,可负所学耶? 至于得失,命也!’复以‘正心诚意’为对,始终发明伊洛之旨。孝宗见其策,嗟叹良久,擢特奏名第一,赐同进士出身。”乡人呼其为状元,并在后张巷口(今罗源凤山公园附近)建魁星坊以荣之。陈缜历官湖南武冈军学教授,任上注重民生建设,兴修学校,有《益州书画录续编》传世。

据《福州状元列表》记载,陈缜登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辛丑科“恩科状元”,虽说所登实乃特奏名,但在福州地区自隋至清以来,文武状元也就出了40位,陈缜能名列其中,算是荣耀之至。

北宋时期,由程颢、程颐兄弟所创“伊洛之学”奠定了宋代理学基础。南宋时,朱熹继承伊洛之学,通过发展完善,形成“程朱学派”。程朱理学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成为地主阶级的官方哲学,影响极其深远。因此,陈缜“少慕伊洛”,自然成了当时众多学子崇尚人文关怀的一个缩影,更为他此后的从政之路,造福当地百姓,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武冈秦时属长沙郡,因其地近邻武陵山而得名。武冈人杰地灵,风景秀丽,唐著名诗人王昌龄曾流连此地。其《送柴侍御》诗曰:“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历史上的武冈县,由于废置不常(不固定),几易其名,如武强、武攸等。直到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才恢复武冈旧名。武冈境内有尚武之溪蛮(少数民族),历朝都驻重兵于境内镇压。徽宗崇宁四年(1105年),为有效抵御溪洞少数民族叛乱,升武冈县为武冈军,县地更名为临冈。崇宁五年(1106年),复武冈军之治所(“军”之驻地)为武冈,另辟地设临冈、绥宁二县,仍辖于武冈军。

南宋绍兴二十五年(1145年),高宗荡平溪洞(少数民族),以其首领杨再兴父子所居之地设新宁县(当取新近平定之义),隶武冈军。自崇宁四年升为军以后,守将都用武臣。这与宋用文臣知州、军的做法相左,当是此地不大安宁,须武将方能镇守之缘故。此一局面,直到高宗绍兴十六年(1146年)才得以改变,还是用文臣统领镇守一方。

陈缜到任武冈军学教授时,此地“民风淳朴,尚节俭,很少有讼案”,“市井稠密”“商旅往还”,呈现繁荣景象。当时,南宋政权在此修建大粮库(称都仓),还建平抑粮价、保障供应的常平仓和在乡社所建社仓(又称义仓)。南宋孝宗淳熙十二年(1185年),陈缜在当地兴建学院、振兴教育。据《武冈县志》记载,当时的武冈军知军林祖洽肯定了武冈军改建学外门等文教振兴之风,号召诸生努力读书。之后,陈缜洋洋洒洒地写下著名的《改建学外门记》,文章后收入《全宋文》。

陈缜为官多有善政,清正廉明。武冈任上,促进了当地教育事业长足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深得民众爱戴。他辞官回到家乡罗源后,仍“致力兴学,民感其德”。 据《新修罗源县志》记载:“明朝嘉靖间,郡守汪大成将建于南宋孝宗淳熙间的佑圣宫,毁前宇以筑城址。同知朱世忠毁佑圣宫神像,以其宫祀陈缜、余光庭(抗金名士)、张衜(庆元六君子),颜其匾曰:‘三贤堂’。其址于后张巷口西来寺右(今凤山公园门口附近)。”

清乾隆时,邑人林鸿飞有诗咏《三贤祠》,其中赞陈缜诗曰:“师承伊洛有渊源,得失穷通曷足论!北胄读书几万卷,南廊对策数千言。直扶正学于天壤,不愧科名一状元。俎豆故乡灵爽在,魁星坊表至今存。”

陈缜一生为人表里如一、正直善良,为学认真,敢于坚持。乡人立祠祀之,当之无愧。颐中子在《罗源县志》中对他作了高度评价:“正心诚意千圣骨,考亭既兴,公心先得。大廷唱言,为法为则。吁嗟道学,断续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