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22 15:58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刘志渝

 

唯一在重庆称帝的农民领袖

——明玉珍及大夏国对四川的历史贡献

刘志渝

 

元朝末年,不堪蒙古贵族政治、经济的双重压迫剥削,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农民大起义。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南方白莲教领袖刘福通聚众起义,号称“红巾军”。同年起义的还有湖北人徐寿辉(后成为西系红巾军首领,并建立天完政权)、安徽人郭子兴,其后,山东张士诚也揭竿响应。

初试锋芒

湖北随州梅丘镇农民明学文,育二子,老大明玉珍,为人刚直,善武艺。长大后,立志要推翻元朝统治,解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中。当反元的风暴席卷随州时,梅丘的老百姓一致推举明玉珍出来召集众人拥兵自保,他慨然允诺。不久,西系红巾军首领徐寿辉派人与明玉珍联络,劝他参加红巾军,明玉珍欣然同意。徐寿辉授予他统兵征虏大元帅的职务,红巾军的另一首领彭莹玉又将侄女许配给他。

这时,元军统帅哈麻秃在洞庭湖一带残害百姓,明玉珍奉徐寿辉之命前去讨伐。义军与元军在洞庭湖水面展开激战,明玉珍身先士卒,作战勇敢,大败哈麻秃。在战斗中他的右眼被流箭射中,导致失明。“明瞎子征虏大元帅”的英名一时流传安徽、湖北一带。

为了发展势力,徐寿辉派明玉珍带兵西征,夺取长江上游的重地四川。1358年(元至正十八年),明玉珍率水陆大军十五万从长江天险的夔门入川,经过激战,迅速攻占夔州(今重庆奉节)、万州(今重庆万州)。元朝驻重庆的将官完者都仓皇迎战,经过几天的水战,义军大败元军,直逼重庆,完者都被生擒。1358年4月,义军攻占重庆,城中百姓扶老携幼,箪食壶浆,载歌载舞迎接。明玉珍继而挥师向川南、川西发展,先后攻下泸州、宜宾和普州(今四川安岳)。徐寿辉接报后,授明玉珍陇蜀四川行省参政之职。

挺进四川

为了向川西发展,进而攻占成都,1360年,明玉珍带领部将向大亨、义弟明三(本名万胜)率兵十万向川西挺进,先后攻占嘉定(今四川乐山市)、九鼎山。1361年秋,明玉珍率军浩浩荡荡开进成都,一面张榜安抚百姓,一面招募义军,一时间报名者络绎不绝。是年冬,他选派得力干将驻守川西各城镇,自率大军班师回渝。

正当义军所向披靡,形势一片大好之时,西系红巾军内部却上演一场争夺权力、手足相残的悲剧。

这要说到当初。徐寿辉在湖北蕲水(今湖北浠水)高举义旗时,黄陂人倪文俊、沔阳人陈友谅也先后加入义军。徐寿辉建立天完政权后,名义上是首脑,实权却掌握在丞相倪文俊手中。倪文俊野心膨胀,竟想杀害徐寿辉自立为王,事败逃至黄州(今湖北黄冈),徐寿辉召陈友谅除掉倪文俊。哪知陈友谅的野心比倪文俊有过之而无不及,杀掉倪文俊后,大权独揽,并于1360年派人谋杀徐寿辉,随即登基称帝,国号汉,年号大义,天完政权归于灭亡。

徐寿辉被杀的消息传到四川,明玉珍既对内部自相残杀痛心疾首,又对野心家的倒行逆施义愤填膺。当陈友谅派使者持诏书招降他时,明玉珍召集将士,当场烧毁诏书,杀掉使者,表明了与野心家势不两立的鲜明态度。

建国称帝

明玉珍在四川,一方面约束军队,不准骚扰百姓,不与民争地;另一方面惩办了一些骑在人民头上的蒙古贵族,并将没收来的“放牧地”交给军队耕种,实行屯田养兵。另外,对欺压百姓的地主豪绅严惩不贷,对投降归顺的元朝官吏给予妥善安置,从而深得四川民众的拥护。

幕僚刘桢此时劝明玉珍称帝建国,说若不称帝建国收揽人心,来自四方的将士会因思乡而离去,不仅统一大业难竟,连四川亦难保。明玉珍坚辞不允,部将戴寿、向大亨等相约而至,对他起誓,愿辅佐他登基建国。在众人一再劝说下,明玉珍同意“只称王,不称帝”,于1362年即王位于重庆,称陇蜀王。次年,在众人再三拥戴下,正式称帝,国号大夏,改元天统。

大夏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建立政治机构,仿照周朝的六卿制设立官制。设立宰相一人,协助皇帝总理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由戴寿担任。设司马一人,掌管全国的军政与军赋,由万胜(即明三,此时已恢复原来的姓名)担任。张文炳为司空,掌管国家的工程。向大亨、莫仁寿为司寇,掌管刑狱、纠察等。吴友仁、邹兴为司徒,掌管土地和户口。刘桢为宗伯,管理国家的教育文化事务及宗庙祭祀等。册立儿子明升为太子,夫人彭氏为皇后。

分全川为八道:上、下川西道;上、下川北道;上、下川东道;上、下川南道。道下设府,府下设州,州辖县。府的长官为刺史,州的长官叫太守,县的长官称县令。

明玉珍最得民心的是税制的改革。他废除元朝的苛捐杂税,定赋税为十取一,这一项措施极大地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让农民得以安居乐业。

大夏国在军事上注重强化边界的防守,分别在东、西设置大将军府,东边防备陈友谅,西边对付元朝。

为了发展军事力量,明玉珍于1362年冬向元军发起进攻,大败元军。次年,命万胜、邹兴、吴友仁各率大军入滇作战。农民军一度攻占元云南省城昆明,可惜后援不继,被迫撤退回川。入滇之战虽半途而废,但对元朝在云南的统治给予了沉重打击,为以后朱元璋攻占云南奠定了基础。

安徽凤阳人朱元璋早年加入郭子兴的义军,郭子兴死后,朱元璋统领这支义军。朱元璋胸怀韬略,目光远大,手下文官辈出,战将云集,很快在中原地区发展壮大,先后击败刘福通、张士诚、陈友谅的农民军,于1364年登吴王位。

明玉珍对当时尚为农民军领袖的朱元璋采取相互通好的政策,朱元璋也认为与大夏国是唇齿相依的关系,彼此相约“事定之日,各守疆土,互不侵犯”,两个政权间信使交往不绝。

大夏覆灭

十多年的戎马生涯,极大地损害了明玉珍的健康。建立政权后,事无巨细,他都亲自处理,因此积劳成疾。夏天统四年(1366年)初,病重,虽多方医治,仍不能延其性命。辞世时,年仅36岁,在位6年(含登王)。群臣上谥号为“钦文昭武皇帝”,同年九月六日葬于重庆江北宝盖山睿陵(此墓于1982年由文物部门发掘)。

明玉珍传.jpg

《明玉珍传》

明玉珍子明升继位,皇太后彭氏垂帘听政。各种矛盾暴露无遗,朝政难以调和控制。

万胜与张文炳历来不合,万胜派人杀了张文炳。张文炳的亲信、明玉珍的义子明昭矫太后旨绞杀万胜。保宁平章吴友仁打着“清君侧”的旗号除掉明昭。从此,吴友仁专恣弄权,大夏国一蹶不振。

此时的朱元璋,已在南京建都称帝。鄱阳湖一仗,明军彻底击溃陈友谅,接着又驱逐元顺帝于漠北,至此,中原地区的版图悉数归于朱元璋。

中原已定,朱元璋的目光就瞄准大夏国。1371年(明洪武四年),朱元璋制定水陆并进,两路夹击的战略方针,派汤和由水路经瞿塘峡入川攻重庆。夏军虽然在峡口布防重兵,但汤和施巧计攻破瞿塘关,邹兴战死。随后,明军势如破竹,于当年六月攻克重庆。明升与太后献城投降,向大亨自杀。明军由陕入川,不久攻陷成都,俘获戴寿。又一鼓作气,席卷川西各道,至八月,四川各州府均被明军攻占,大夏国寿终正寝。

明玉珍立国四川数年,实行轻徭薄赋、与民生息的政策,使饱受战乱之苦的四川百姓过上了一段太平日子。他的入川建国,对四川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作为唯一在四川称帝的农民领袖,明玉珍无疑是一位值得肯定的历史人物。

明玉珍皇帝陵2.jpg

明玉珍皇帝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