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2 10:15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陶诗秀


南宋名篇《斩桧书》

——民族英雄胡铨和他的讨敌檄文

陶诗秀

海南五公祠内的胡铨雕像.jpg

胡铨雕像

 

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十月,金国派张通古为江南诏谕使,尚哲为明威将军,携金熙宗诏书,前往临安,与宋廷进行和谈。他们称南宋为“江南”,视宋高宗赵构为臣僚,到临安时,要赵构对诏书“再拜亲受之”。尽管赵构出于小朝廷的利益,在奸相秦桧的怂恿下,顾不得体面而卑躬屈膝,可朝中多数大臣,不堪受辱,群起反对。礼部尚书曾开、秘书省正字范如圭、枢密副使王庶、殿中侍御史张戒、吏部侍郎晏敦复、权尚书礼部侍郎张九成以及东京、淮东宣抚处置使韩世忠等纷纷上书或面奏高宗,痛切规谏,揭露金国的阴谋和秦桧的卖国行径。

在这场斗争中,最为激昂慷慨的是枢密院的编修官胡铨(字邦衡,江西庐陵人)。他向高宗上了一篇抗议和谈的奏疏,言词铿锵激烈,说王伦(徽猷阁侍制、派往金国的使臣)本是一个无耻狎邪小人、市井无赖,因为“宰相无识”,才使他出使敌国,欺骗和诱使陛下效法刘豫。天下人恨不得要吃王伦的肉,陛下为什么要相信他,为什么要把我们的国家变成敌人的附庸?“陛下一屈膝,则祖宗庙社之灵尽污夷服,祖宗数百年之赤子尽为左衽,朝廷宰执尽为陪臣,天下士大夫皆当裂冠毁冕,变为胡服。”“陛下尚不觉悟,竭民膏血而不恤,忘国大仇而不报,含垢忍耻,举天下而臣之甘心焉。就令虏决可和,尽如伦议,天下后世谓陛下何如主?况丑虏变诈百出,而伦又以奸邪济之,梓宫决不可还,太后决不可复,渊圣决不可归,中原决不可得,而此膝一屈不可复伸,国势陵夷不可复振,可为痛哭流涕长太息矣!”

在这篇奏疏里,胡铨不但对赵构提出规谏,对金国的议和阴谋进行揭露,而且要高宗斩杀奸佞秦桧、王伦、孙近(枢密院参知政事、秦桧党羽)。胡铨说:“臣备员枢属,义不与桧等共戴天,区区之心,愿断三人头,竿之藁街,然后羁留虏使,责以无礼,徐兴问罪之师,则三军之士不战而气自倍。”最后他表明,如果不这样的话,他宁可投东海而死,不愿在小朝廷求活。

这篇千余字的《斩桧书》,义正词严,道出了臣民的心声和愤慨。当时,宜兴一位叫吴师古的进士把奏文刻成书版,大批印发,吏民争相传诵,临安朝野为之震动。《斩桧书》传到金国,也引起震动:“金虏闻之,以千金求其书,三日得之,君臣失色,曰:‘南朝有人’。”直到25年后,金使至临安,还打听胡铨的情况。

宋高宗和秦桧看了这篇奏章,大为震怒。高宗以“狂妄上书,语言凶悖,仍多散副本,意在鼓众,劫持朝廷”的罪名,革去胡铨官职,送昭州(今广西平乐)编管。这一诬罪惩办的诏令刚宣布,“给、舍、台谏及朝臣多救之”。赵构、秦桧迫于公论难违,将贬边远“瘴疠地”编管改为贬广州监管盐仓。胡铨到广州后,继续反对卖国贼秦桧。绍兴十一年岳飞被害后,他上书谴责,秦桧十分愤怒,问同谋范同如何处置。范曰:“若重行谴谪,必成竖子之名。”秦桧还是不肯罢休,通过党羽罗汝楫上疏,以“益猖狂妄之说,横议纷纷”为由再次弹劾胡铨。赵构于是下诏罢去其盐监官之职,发配新州(今广东新会)编管。到新州后,胡铨继续怒斥秦桧。他在与客唱酬的词赋中说:“欲驾车巾归去,有豺狼当辙。”胡铨如此“顽固”地与秦桧作对,秦桧当然不会放过,乃于绍兴十八年十一月第三次给他扣上“毁谤当涂”的罪名,移谪海南。胡铨一直没有屈服,对赵构、秦桧的投降政策,始终坚持斗争,一直被流放编管了23年,直到秦桧死后第五年(绍兴三十一年),才恢复自由。

胡铨抗疏一案,受牵连的人很多。他被贬谪新州时,左迪功郎王廷珪作诗相送。诗云:曩封初上九重关,是日清都虎豹闲。百辟动容观奏牍,几人回首愧朝班。名高北斗星辰上,身堕南州瘴海间。岂待它年公议出,汉庭行召贾生还。大厦元非一木支,欲将独力拄倾危。痴儿不了官中事,男子要为天下奇。当日奸谀皆胆落,平生忠义只心知。端能饱吃新州饭,在处江山足护持。

王廷珪的诗传出后,影响甚大,秦桧恨之入骨,将这个七十高龄的老人流放辰州(今湖南沅陵)。秦桧死后,王廷珪才恢复自由。

南宋隆兴元年(1163年),孝宗赵容即位,重新起用胡铨,“复奉议郎,知饶州”。后又任命胡铨为吏部郎官,翌年,升权兵部侍郎兼国子祭酒(学官)。这时,与金国和议之风又刮了起来。在一次朝议上,孝宗征求廷臣们的意见,当时在场的大臣有14人,“主和者半,可否者半,言不可和者铨一人而已”。过不多久,孝宗下诏就当前国事要大臣们谈谈看法,胡铨借此机会上了一份“愿绝口勿言‘和’字”的“十弔十贺”奏章,竭力反对和议。这篇奏章的最后一段说:“去十弔而就十贺,利害较然,虽三尺童稚亦知之,而陛下不悟。春秋左氏谓无勇者为妇人,今日举朝之士皆妇人也。如以臣言为不然,乞赐流放窜殛,以为臣子出位犯分之戒。”

当时,金国为了得商、秦之地,发兵南侵,大军压境,楚州、昭关、濠州、滁州先后失守,只有高邮守将陈敏拒金兵于射阳湖(今江苏东都),形势危急。胡铨一面上本弹劾拥兵不救的大将李宝,敦促迅速出师救援;一面亲自带兵至前线抗金。这时,正是严冬腊月,河水冰结,军士不能渡淮,胡铨手执大铁锤下河锤冰。他的行动鼓舞了军队斗志,终于击退了南侵的金兵。

胡铨不但文章精切,才气横溢,而且写得一手好字,端凝劲挺,“文如其人”。孝宗曾赞誉说:“卿写字宛如卿为人。”还告诉他,他以前给高宗上的奏章,“词意精切,笔法老成,英风义气,凛然飞动。太上自藏之日:‘留为后代式’”。

胡铨是一个刚直不阿的硬汉子,正气凛然,值得敬仰。“张魏公(抗金将领、都督张浚)曰:‘秦太师专柄二十年,只成就得一胡邦衡。’”800多年过去了,胡铨和岳飞一样,其浩然正气和所写的讨敌檄文,是我们民族可贵的精神遗产,将永远激励后人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