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23 16:34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黄锦萍

 

清风明月照我还

黄锦萍

 

写霞浦明朝传奇人物林遂,我想从一棵树、一座古城堡写起。树叫“黄连木”,原先大多生长在黄河流域,耐干旱,深根性,生长慢,寿命长。黄连木枝密叶繁,木材坚硬致密,可作雕刻用材,种子可榨油。200多棵黄连木古树群,生长在长春镇传胪村的古城堡上,历经400多年风雨,依然根深蒂固,郁郁葱葱。我顺手摘一片枝叶夹进笔记本里,让400多年的历史触手可及,并以鲜活的叶态,与我对话。

这一棵树一座古城堡,与林遂息息相关。林遂,字元成,号石壁,安东乡传胪(今霞浦县长春镇传胪村)人,生卒年月不详,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考取举人后,历任浙江省安吉、象山、松阳三县教谕。明正德九年(1514年)荣登进士,任南京大理寺评事,而后转任左寺副。在任期间,林遂以审案公平,体恤民情,明镜高悬而闻名。嘉靖初年(1522年),林遂微服私访后向皇帝上疏,提出“恒敬心、远邪佞、容戆直、公是非、重守令、择风宪、谨刑罚、修武备、革弊俗”等九项建议。因上疏内容切合实际,条理分明,他得到嘉靖皇帝的赞扬与采纳,被赐封为左寺正,不久又平步青云,升任湖广提刑按察使司佥事、四川按察使、后升任贵州参政。

林遂一生中最美的青春年华都在浙江、山东、四川等地度过,他一生为官20余载,于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告老还乡,荣归传胪故里。1538年,61岁的林遂回霞浦传胪探亲,带回了两样宝贝:一是为官廉政,爱民如子的品格;一是黄连木的树籽。村里人妥善保存了这些珍贵的树籽,在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城堡建成后,将这些树籽播种在城墙四周,此后,树籽顽强地发芽,盘根错节地生长在石墙上,同城墙一道共同守护着城中百姓的安宁。后因历年屡受台风摧毁,现仅存200余棵,已经是遮天蔽日,苍劲冲天。1997年古城堡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片神奇的古树也受到了更好的保护。

35-1 传胪村.jpg

传胪村

我采访当地老村民,说起林遂的名字,真是无人不晓。站在高高的古堡上看传胪地貌,确实是一片风水宝地:地域平坦,背依高峰耸翠,面海绿水潆洄,左有白虎相拱,右有石笔矗立相卫。问起林遂的出生,年近七旬的老村民说起一段年代已久的传说,说是林遂一家人住在传胪的石壁岩对面。母亲怀孕时,天天看着石壁岩,看着看着,母亲就与石壁岩亲近起来,就像每天都要问候的老朋友。石头是有灵性的,林遂快出生时,石壁岩突然摇晃了起来,好像也在孕育着生命。就在林遂降临人间的那一刻,石壁岩一块石头也莫名其妙地掉了下来。当地老人说这是吉兆,这孩子命贵,要出大官了。母亲因此给林遂起了个小名叫“石壁”,感谢石壁岩赐予他儿子。那时候林遂一家人和传胪村所有人一样都很穷,没钱没粮食,哪来的贵?根本看不出林遂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前途,要想让林遂出人头地,能想出来的唯一办法就是教他读书。这时候舅舅出面了,先是把他送到“五路堂”读私塾,接受启蒙教育,后又送到寺庙跟着和尚师傅学《三字经》《四书五经》,师傅是幕僚,有文化。3年之后,师傅告老返乡,感觉小孩有前途,就把小石壁带去南京,并为他取名“林遂”,意为“天遂人愿”。又过了几年,老师别世,林遂从此无依无靠,发奋苦读14年,终于在24岁的时候荣登进士,开始了仕途生涯。

35-2 朝霞风雨路(黄清华 摄).JPG

朝霞风雨路(黄清华 摄)

在任期间,林遂做了几件救苦救难、深得人心的事,赢得了好口碑。明嘉靖七年(1528年),湖广襄阳府和沔阳州(今湖北襄阳市和沔阳县)旱灾严重,林遂前往赈灾。现在的人很难想象嘉靖年间饥饿的感觉,连树皮、野菜都吃,饿到瘦骨嶙峋,饿到躺下了就没力气站起来,饿到根本没有人的尊严。电影《1942》讲述的就是为了填饱肚子而不顾一切的年代,那是一条命值块红薯的年代,那是人尸只能喂狼狗的年代。1942年,河南省发生大旱灾,灾民们纷纷离家逃荒,因为日本的入侵,救济的缺失,这一场灾难,夺走了300万人的生命。电影里呈现的饥荒场景,至今历历在目。现在,我把饥荒年代倒回到明嘉靖七年,林遂当时想尽一切办法解决饥荒,果断采用“计口授钱法”,按人口发放救济款,不足部分以太和山香钱补充,这一举措救活了百余万人。林遂的赈灾成效很快受到朝廷嘉奖,不久被提升为四川按察副史。当时四川也在闹饥荒,他一到任就发文通知府、县,要求学校坚持修习学业,并千方百计帮助灾民渡过难关,又救活了在饥荒中挣扎的灾民两万余人。3年旱灾过后,麦子大丰收,有的长达数尺。巡抚宋沧准备将它作为瑞兆向朝廷进贺,林遂却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他说:“大寒之后必有阳春,哪能说是瑞兆?”坚持不肯在给朝廷进贺的奏章上签名。明嘉靖九年(1530年),川东地区正为朝廷基建大规模砍伐木材。当地权贵要提取其完成上交任务后的剩余部分,林遂坚决顶住不给。这批剩余木材经处理回收,充抵劳务费用,大大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为官期间,林遂凭着智慧与胆略,施行了一系列爱民举措:撤销了郧阳府(今湖北郧阳区)“部运征赔”规例;革除了郴州和永州府(今湖南郴县和零陵县)“老女不嫁”陋习;造大渡船防止群众争渡发生溺水事故;奏请增设湖北麻城县界巡检司,驻兵守卫,捕办盗匪;恢复武昌府兴国州(今湖北阳新县)永兴县建制,加强地区结合部治理等。

林遂的执政能力得到嘉靖皇帝的赏识,给了他更多施展才能的空间。身居高位的林遂为民谋利益,又在稽查军饷、构筑城池、巩固边防方面表现出超强的治理能力,做出令人折服的成绩。史料还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川东边境酉阳(今酉阳县)少数民族发生大面积械斗,情况十分危急。林遂深入双方,入情入理进行调解,终于平息了事态,避免了惨剧发生。当地人感激万分,赠以金瓯10个,重达160斤,白银4锭,林遂坚辞不受,他们只好将金瓯、白银放在县衙不辞而去。林遂于是将这批银钱交给万县修建县学,造福百姓。地方民众感动万分,特修建“却金亭”以作纪念,表彰林遂“两袖清风”的崇高品德。林遂为官自律,体察民情,无私无畏,廉洁奉公,有口皆碑。在他升任贵州参政后,家乡人民专门在州城儒学前建立一座“少方伯坊”,引以为荣。

清风明月照我还。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61岁的林遂告老回乡,荣归故里。在他退休回乡后,因“义行卓著”,明朝廷又将他的家乡传胪赐名为“方伯里”。他一生为官20余载,传胪村百姓以为林遂回乡时一定是车马浩瀚,衣锦还乡,珠光宝气,丫鬟伺候。全村人满怀希望地敲锣打鼓,倾村出动,早早就在村口迎接。没想到林遂回乡时冷冷清清,异常寒酸,只带回几箱随身物品,令村里人十分失望。林遂清贫到连祖宅都无法修缮,依旧跟当地农民一样种田种菜,养猪养鸡,过着衣食俭朴的农耕生活。

林遂出生地霞浦海岸线长,自古为海防重地,历史上频遭倭寇侵扰。修建城堡无疑成为抵御外侵的一项重要措施。史料记载,明嘉靖20多年间,倭寇侵扰东南沿海,攻城略地、杀人越货,几十座城邑被克,数十万人被杀。林遂还乡后,得知家乡没有城防设施,屡遭倭寇侵犯,便倾囊而出,将夫人的凤冠霞帔卖掉,充作建城资金,并带头发动村民修建城堡。村民积极响应,有钱出钱,有粮出粮,有力出力,终于将城堡修建起来,让村民有了安全感。修建的城堡呈正方形,长640米,城门眉顶嵌有“皇明方伯里”的碑刻。我就是在这座城堡上,看见200余株黄连木古树群的。

林遂还是个才子,著有《石壁奏议》一卷、《石壁手稿》二卷。“石壁”二字显然与他的出生传奇紧密相连。他曾以《石壁峰》为题,作了一首诗:“开辟乾坤有此峰,崔嵬辟立压鸿蒙。山林森郁深藏豹,雷雨苍茫幻化龙。风卷云收如落箨,秋来雁过若书空。漫传秀气钟人杰,余庆还归积善翁。”这首诗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