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02 12:50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方友德



世界冠军的摇篮

 

方友德


 

北京时间8月5日消息:2012伦敦奥运会羽毛球比赛今天展开男单决赛的激烈争夺。在羽毛球进入奥运会20年来最精彩的一场比赛当中,林丹2 ∶1险胜李宗伟,夺得了个人第二枚奥运会金牌,成为史上第一位成功卫冕奥运男单的选手!林丹还拿到了个人第17个世界冠军!就此成为史上第一位将奥运会、世锦赛、汤姆斯杯、苏迪曼杯、世界杯等所有世界大赛都拿过两次以上冠军的选手,完成超级双圈大满贯壮举!无愧羽毛球史上第一人!

这是一条令国人无比振奋的消息!

上海杜莎夫人蜡像馆是全世界第六座永久性的世界名人蜡像展览馆。在馆里运动区内,贝克汉姆、罗纳尔多、乔丹、邓亚萍、李小双、郭晶晶、刘翔、姚明等体育明星的蜡像栩栩如生。不久前,有着俊朗外表、鲜明个性、时尚气息的林丹蜡像入驻馆内。林丹蜡像以黄色运动T恤、黑色运动裤亮相,无论是身材、眼神、发型完全和真人无异……

走进上杭就能感受到,从政府官员到路边小贩,都为他们家乡出了林丹而自豪。我有幸得到一本作者林丹亲自签名的自传《直到世界尽头》。从书中获悉,林丹的世界冠军梦想是5岁开始从上杭起程的……

我来的时候,林丹和他的父母、爱妻都在北京。我沿着林丹童年成长的脚印,探访了诞生冠军的摇篮——上杭县少年业余体育培训基地,和校长、教练以及在这里培训的五六岁的小学员们亲切交谈。我到了林丹父母在城关的家造访了他们的左邻右舍。我到了林丹带着爱妻谢杏芳新婚后回家乡举办答谢宴会的上杭大酒店,找到当时接待的服务员闲聊……

30年前,在林丹满月酒席上,林丹的父母开玩笑地对他们的校友、好朋友陈伟华说:“以后孩子不会读书,就跟你打羽毛球吧!”没想到当初的那句玩笑话成为了真。1981年从空军体工大队转业后,陈伟华回到家乡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任县少儿业余羽毛球体校教练。起初,林丹的父母并不愿意孩子从事体育运动,觉得辛苦,于是让孩子学电子琴,可是天生好动的林丹,根本坐不住。无奈之下,父母决定将孩子交给陈伟华。于是,5岁的林丹从此与羽毛球结缘。

林丹学习羽毛球后,陈伟华渐渐发现他与众不同。“争强好胜。每天早上5点半晨练时,他都希望第一个到,妈妈送他迟了,还会跟妈妈生气。”但小林丹很爱哭,于是就会出现“输了比赛会哭,不让他打球会哭,在场边练基本动作也会哭。”

林丹协调性、灵敏性很好,是块打羽毛球的材料,但是好奇、好动,没有耐性,没少让陈伟华操心。“我把他放在裁判椅上罚他面壁,即使这样他还会转过头来看大队员训练。”

作为基层教练,陈伟华十分重视基本功训练,但小林丹并不喜欢,因为压腿是他最害怕的。“小时候的林丹柔韧性并不好,每次压腿,他都会哭。”当时陈伟华的妻子陆群菱也是上杭少体校的羽毛球教练,他们共同带队员训练,也许女性比较温柔,林丹压腿喜欢找她指导,她也可以说是林丹的启蒙教练。

1969年,林丹的母亲高秀玉随父母下放到上杭,后来她把回城名额让给妹妹,自己则留在上杭县医药公司工作,她与比自己高一届的校友、当时在车队开车的林建斌,结为夫妻,正因为她没有离开上杭,才有了林丹在1983年出生。

当妈妈的朋友问道:“丹丹,你打羽毛球做什么呀?”林丹回答说:“要当世界冠军。”大家听了呵呵一笑。高秀玉听了只当孩子不懂事,她的想法只是希望把太过调皮的儿子找个地方“看管起来”,而少年体校的羽毛球教练正好是熟人。

不过母亲还是发现了他的求胜心。在一次县少儿比赛中,林丹获得第二名,回家掉了眼泪。第二天高秀玉翻看林丹日记,写道:“今天我的发球不错,回球也还可以,cuo(搓)球不太好,以后要提高……”小学三年级的他,写不来的字用拼音。

启蒙教练陈伟华在那个冬天漏风、夏天闷热的训练馆里面教练了林丹4年。陈伟华看重的不是他是手下唯一用左手打球的球员,也不是他是熟人的儿子,而是他身上不服输的劲儿。

父亲林建斌有一本林丹的荣誉簿。这个本子从1992年5月17日,儿子林丹夺取了上杭县羽毛球赛冠军记起,至2012年林丹拿下伦敦奥运冠军时,荣誉已经记满笔记本。林丹各个时期的照片,老爸都细心地整理保存下来,林丹的各种奖杯金牌,老爸都一一陈列珍藏着,别人看到羡慕死了。林建斌不知道儿子会当奥运冠军,可是对他一路走来一点一滴的成绩和进步,都细心记录、呵护和鼓励。为他付出太多的心血。

1992年,9岁的林丹进入福建省体校,而陈伟华继续留在上杭,当上了体委主任兼体校校长。这段时间,他们聚少离多。但3年后,两人同一时间穿上了军装,迎来人生的转折。1995年初,陈伟华受邀来八一队执教,而此时的林丹,经过省体校的训练,成绩越来越出色,渴望入选当时全国的强队福建省队,由于林丹当时未满12岁,不得进入专业队。在陈伟华的牵线下,林丹跟随他来到了进驻福州的八一队。

1995年陈伟华成为八一女队主教练,而林丹也成为八一羽毛球男队的队员。虽然到八一队后,林丹的主管教练是男队主教练何国权,陈伟华和林丹交流很少,但生活中他们还会有往来,陈伟华一直关注着这个弟子的表现。

2004年雅典奥运会林丹成为夺冠的大热门。但是他却在第一轮爆冷负于新加坡选手苏西洛。这个冷门对陈伟华来说也十分意外。陈伟华至今清晰地记得那个晚上。他给《海峡导报》做评球专栏,这个媒体前方记者就在雅典。“那天北京时间11点40分,有人给我打电话,告诉我林丹输了,我以为他开玩笑。后来我给参加奥运会的赵婷婷发信息,一问也是输了。我就盯着中央一套节目,晚上11点53分,滚动字幕打出来,‘林丹输球’。12点晚间新闻,林丹输球消息正式口播出来。”陈伟华第一时间给林丹发去了安慰短信,没过多久,林丹回复了一条:“陈导你放心我不会倒下我是一名军人”。(林丹短信从来不加标点符号),陈伟华终于放下心上的一块大石。

2008年北京奥运会,林丹完胜李宗伟夺冠,圆梦奥运冠军。“那些年他经历了很多东西,雅典没能夺冠他一直没有缓过气来,北京夺冠后他才真正解脱。”2012年伦敦奥运会再夺冠,陈伟华觉得很自然。“他爬上了一个很高的台阶”。

林丹在沙场上鏖战,收获了羽坛上至高无上的荣誉,在情场上,他也收获了和他心心相印的神雕侠侣,同样在世界羽坛排名第一的广东姑娘,缔结良缘。

2012年10月15日,林丹偕爱侣谢杏芳还乡。回到生他育他的故乡上杭县。在龙岩上杭公园旁边,有栋16层的成龙大厦,林丹的家就在大厦最高层。从他家窗户望出去,一边是碧波平静的汀江,一边是上杭县城。他为父母购置这处房产后,只在这个家住过两三晚,林丹记忆更深的应该是上杭大桥边上那处普通的住宅楼,是他出生的“故居”,几十平方米的房子里面住着一家三口,那时林丹在别人眼中是个活泼好动的顽皮小男孩。

林丹伉俪是2012年10月15日凌晨回到家的。没睡几个小时,当天早上,他照例起了个大早,开始了训练科目:爬楼梯与电梯比赛。林丹从1楼跑到16楼,来回5趟。林丹的伙伴在电梯里,将2到16楼的按钮全部按下,然后,和林丹同时从1楼开始往上升,看看谁更早到16楼的家。开始的一两趟,林丹跑得比电梯还快。

上杭县为林丹举行了庆功会,同时也庆祝林丹的母校——上杭县少体校成立40周年。在庆功会上,当林丹发言时,他站在话筒前深呼了一口气说:“今天我终于回到了思念的家乡,我看到的是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听到的是亲切的乡音,今天适逢我县羽毛球建队40周年的喜庆日子,我的心情跟我拿到奥运会金牌时一样激动!”

林丹回到了母校——上杭县少体校。在少体校里,他和恩师陈伟华夫妇,羽毛球世界冠军周金灿、余立志以及师弟师妹们亲切地交谈,还当起了小学员的教练,指导他们练羽毛球。在和小师弟、小师妹交谈时,林丹说:“非常希望我的小师弟、小师妹们能秉承闽西人艰苦奋斗的精神,坚持自己的理想,取得好成绩。梦想成为冠军,是一个目标。吃苦耐劳在竞技体育里是最重要的,因为竞技体育没有任何捷径可以走,你只有比别人付出更多,才能收获更多。”语重心长。

10月16日,虽然距婚宴还有几个小时,上杭大酒店的工作人员已经将林丹夫妇的大幅婚纱照背景板立在酒店前,为了一睹家乡英雄的风采,不少市民特意在酒店门口等候,在背景板前,人们争相合影。

这场婚宴简单却极具客家特色。在现场,上杭县文化部门特意安排了山歌、木偶戏等客家民俗表演。而山歌表演者还特意为林丹编写歌词:“山歌一唱闹洋洋,俺今开口唱山歌,林丹杏芳结婚日,一堂欢笑喜洋洋。……”林丹一边乐呵呵地听着山歌,一边向爱妻翻译着。

酒桌上几乎看不到名贵的菜肴,上杭肉丸、红焖槐猪等客家菜,以及糍粑、一口香等风味小吃。还有林丹最爱的上杭“三宝”:猪血米粉、客家酒酿蛋、牛兜。林丹吃着家乡菜,不时点头称赞,并向新娘一一介绍。

上杭县羽毛球队成立40周年了。这支球队有着光荣的历史和骄人的成绩

1972年春天,福建省羽毛球队著名教练杨人燧、陈丽娟、林建成等下放上杭农村,上杭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将杨人燧、陈丽娟调入县体委,由体委负责人陈楷中牵头,组建了上杭羽毛球队。有一次,杨人燧到小学选苗子,周金灿被一眼看中,有幸成为上杭羽毛球队的第一批学员。上杭羽毛球队建队之初,举步维艰,设备、场地非常简陋。上杭一中校长周密为这个球队的诞生成长呕心沥血,无条件地将一中礼堂提供给上杭羽毛球队作训练基地,热情地为教练员和运动员的食宿提供方便。在那物质缺乏的年代,羽毛球队的学员每月有几斤白糖,每学期有一双解放鞋的补助,有一只沉重的木头拍子,大家都很满足,很自豪。

上杭羽毛球队创建仅2个月,杨人燧、陈丽娟二位教练先后调回省体工队,上杭一中物理教师范摘元义无反顾地接管了带队训练任务,与随后调进的杨强益教练一起执教,他们采取高密度、高强度的严格训练方法,使学员们运动艺术和竞赛技能有了长足发展。

这期间,世界羽毛球无冕之王汤仙虎三抵上杭,为上杭羽毛球队学员传授高层次的步法、手法、打法,精心指导学员训练。周金灿在这些名师的指导下,体能技能得到了极大提高。1980年进入了省体工队,1984年进入国家羽毛球,成为闽西的第一个羽毛球世界冠军。曾经获得第14届、第15届汤姆斯杯冠军。1984年“斯堪的纳维亚”羽毛球大赛男双冠军,香港羽毛球大奖赛男双冠军,印尼羽毛球公开赛男双亚军等多项殊荣。

上杭县是我国著名的苏区,在革命战争年代曾经从这里走出27位开国将军。在和平年代,上杭又是“全国体育先进县”,先后为国家队输送羽毛球健将周金灿、余立志、林丹和全国蹦床冠军刘麒鹏及世界女子举重冠军陈晓婷等一批体育名将。上杭籍运动员获得奥运会冠军2次,世界冠军78次,亚运会冠军3次,全国冠军67次,省赛冠军186次。县少体校是国家级羽毛球、体操、击剑、田径、游泳、散打、网球、蹦床共8个奥运项目的“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界冠军摇篮。

我在这个冠军的摇篮——上杭县少儿业余体育培训基地,倾听罗建华校长介绍学校历史和现况。现在羽毛球馆迁到新址,这个陈旧而简陋的场所,改作体操和蹦床训练场地,只见又一批5至7岁的小孩子,在教练指导下做着压腿、劈叉和俯卧撑的动作。蹦床上一个5岁多的男孩,不停地蹦跳、蹦跳。他们的刻苦、懂事、忍耐超越了他们的年纪,我见犹怜。这些孩子有的是父母亲自送来的,有的是教练到附近幼儿园和小学去挑选出来的。教练们是老师又是保姆,年复一年默默无闻、源源不断地为省体工队、国家集训队输送着羽毛球、体操、蹦床、散打、击剑、田径、举重、网球、赛艇各种后备人才。

散打教练郭小全用摩托车带我到县城二环路上新建的上杭县体育中心。以林丹命名的羽毛球馆,占地面积2850平方米,有16片比赛场地,场馆设施完整,设备齐全,地板光洁,照明良好。每天这里有100多名5至13岁少儿在教练悉心指导下进行规范训练,还经常邀请著名运动员来示范和比赛,树立榜样的力量,让孩子们心中有着明确的追求梦想。

羽毛球馆旁边是一座新盖的6层大楼。不久后,县体育培训基地将迁到这里,改名上杭县少年儿童体育运动学校,学校牌子已经挂出来。一楼是运动员餐厅,2楼是乒乓球活动室,5至6楼是学员宿舍,每套房间住2人,卫生间、空调齐全,现在正请人打扫卫生,准备今年招生,8月份启用。而在大楼旁边,三部大型挖土机已经把两座山头铲平。明年,一座全省县级最大的体育中心将横空出世,这里可以举办各种国际专项比赛和省级综合体育比赛。

摇篮啊摇篮!上杭县,这个将军之乡,冠军摇篮,怀揣着新时代的梦想,将走出更多冠军和名将。汀江后浪推前浪,一代将比一代强!

本文原载于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省作协“走进八闽”文化采风系列之《走进上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