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28 17:24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唐 颐



汀江之畔青年世纪林

 

  


 

龙年芒种季节,我到长汀团县委采访,见有几拨年轻人等候在门口,一到上班时间便蜂拥而入办公室,几百上千元地交钱,问之:交团费?答:非也。原来团县委近来开展一项认养杨梅树活动。新世纪初种于汀江之畔的576亩杨梅林,早已硕果累累。认养一株,交费200元,在树干挂上你的名字,可以自己养护,也可以委托养护,还可以免费采摘红得发紫、酸甜可口、粒大如乒乓球的东魁杨梅。

 

 

汀江发源于长汀宁化境内,一路向南流,这在“天下水皆东”中标新立异。按八卦所示,南方属“丁”,故名“丁水”,“丁”与“水”相合便成“汀”字,所以就叫“汀江”了。她与闽江、晋江、九龙江同为福建四大水系,汀江全长328公里,一路汇合许多溪流,滚滚滔滔,经粤东潮汕地区注入南海。

汀江是一条秀美壮丽的江,孕育了长汀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和红军故乡。她的发源地有一奇景曰“龙门”,列长汀十二名胜之首。只见一座高山巍峨陡峭,其势如卧龙,百丈崖壁,中空巨洞,呈半月之门,深数十米,一溪清流,穿隧洞而出,注入洞前湛蓝而深不见底的龙门潭。真乃“天生一个龙门洞,千里汀江一线穿”。

1929年5月,毛泽东率领红军第二次入闽,抵达长汀县水口村的渡口,时值雨季,河水暴涨,浊浪汹涌,在当地群众帮助下,找到9条木船,18名船工,用了6个小时,红四军300多名官兵全部渡江,迅速挺进闽西腹地,一举攻下龙岩上杭,这就是著名的“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

汀江是天下客家第一江,是海内外几亿客家人心中的母亲河。汀江不仅哺育了闽西客家人,而且在宋代以来成为汀州客家南迁广东的水路大通道。数百年来,沿汀江顺流而下,时间之长,迁徙人数之多,在中国客家人迁徙史上并不多见。我听到一个感人的故事,1989年7月,台湾丘正吉先生沿着广东梅州直到长汀河田,费尽千辛万苦,终于在河田寻找到台湾丘姓开基始祖的上祖伯九郎公,难以抑制激动之情,拜倒先祖牌前,并捐资在河田重建丘氏宗祠。1995年,长汀县举办首届世界客属公祭客家母亲河大典,至今已经举办15届了,成为世界客家人寻根谒祖活动和独具特色的客家文化旅游节。

但汀江还是一条桀骜不驯的河流,水灾和水土流失成了长汀历史上最多最甚的自然灾害。自宋代有水患记载以来,至20世纪初,700多年间,几乎十年发一次大水,百年发一次特大洪水。1996年那场百年一遇的“8·8”洪灾,至今让长汀人心有余悸。长汀曾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严重县份之一,其历史之长、面积之广、程度之重、危害之大,居全省之首。1940年就有人写下让你惊心动魄的文字:四周山岭,尽是一片红色,闪耀着可怕的血光。树木,很少看到。偶尔也杂生着几株马尾松或木荷,正像红滑的癞秃头上长着几根黑发,萎绝而凌乱。在那儿,不闻虫声,不见鼠迹,不投栖息的飞鸟,只有凄惨静寂,永伴着被毁灭的山灵。

 

 

2000年阳春季节,河田镇游坊村大排山场上,团旗飘扬,人声鼎沸。长汀县各路的团员青年和八闽大地团员青年代表,在此挥锄舞锨,植树造林。这里是长汀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在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倡议下,长汀水土流失治理被列入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党有号召,团有行动”,共青团福建省委领办、龙岩团市委主办和长汀团县委承办了一个新世纪的项目——“汀江流域青年生态林——世纪林”。该项目还被列为全国保护母亲河6个示范工程之一。

河田是长汀乃至闽西重镇,人称河田有三宝:宗祠、温泉、河田鸡。说明该地历史文化厚重,旅游和饮食文化多姿多彩。据说,古时河田名“留镇”、“柳村”,那时山清水秀,柳竹成荫,汀江清澈,舟楫畅行,墟市繁闹,令人流连。但后来水土流失,满目疮痍,“柳村无柳,河比田高”,这便是更名“河田”地名的由来。

新世纪初竖立山坡上的碑墙犹在,10多年风雨洗褪铅华,“保护母亲河,绿化长征路,青年世纪林”10多个大字愈加苍劲厚重,当年的规划目标依然令人振奋激昂。治理面积2020亩,其中生态林1020亩、世纪林1000亩。勒石为记,图示于斯。

时任团省委副书记的黄晓炎,作为该项目的倡导者和践行者,代表团省委出席了项目签约和启动仪式,并在青年世纪林种下一株树木。当时报道,项目投入资金163万元,主要由团省委筹集,大都是全省团员青年的捐款。黄副书记当年应该没想到,10年之后,他到龙岩任市长,后又任市委书记,他理所当然多次流连忘返于郁郁青青世纪林中。

时任长汀县林业局营林股长、营林工程师,也是团县委常委的范小明,当时负责规划。他回忆,项目开工后,长汀团县委发动全县团员青年上山义务植树,团县委每个干部分包山头,当时,吃住基本都在山上,那是个激情燃烧的年代。生态林采取封育措施,培育遗存的稀疏松杉,补种木荷、枫香等阔叶林,全面实施穴状施肥,聘请护林员专职管护。

时任团县委副书记的张丽华曾回忆,自己带领技术人员对挖穴进行验收,每个穴要求60×60×70厘米标准,用树枝截成相同长度,放入穴中测量,符合标准的,放入一张红色纸张以示通过。对生态林中长了几十年的老头松,每株都认真施肥管护,第二年春天,看到老头松抽梢达到五六十厘米,翠绿的新枝布满山头,就知道自己辛苦没有白费了。

全国劳动模范、高级农技师赖木生当年为杨梅林的责任人,团县委专门组建青年突击队,精心运作实施。老赖曾回忆:突击队每天上场100多人,实行前埂后沟,小平台整地挖穴,回土时回一层土下一层有机肥,光有机肥就运来80多车,保证了种果的质量。那年,种植东魁杨梅9000多株,成活了8200多株,第二年顺利通过省市专家的验收,成活率远远超过其他相同地区最高76%的记录,创造了一个重度水土流失区的之最。

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将单纯的生态型治理转变为生态、经济、社会、环境4个效益一起抓的治理要求,团县委继续在世纪林建果园路7.8公里、管理房1座、瞭望哨3个、蓄水池45口、谷坊10个。很快就发挥了生态、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汀江流域青年林”项目先后被授予“全国保护母亲河行动先进集体”“全国保护母亲河示范工程”“全省国土绿化十佳单位”“全省青少年生态教育基地”等光荣称号。

 

 

那天下午,在团县委组织部长小李和县水土局刘局长陪同下,我有幸与老梁一起,再走了一趟河田。老梁已近古稀之年,曾任福建省委老书记项南的秘书,又是长汀人,此番写作的题目有关长汀县水土治理内容,他实在是最适合的人选。途中,我们听他说起项公1983年到河田的感人故事。项公一针见血地指明长汀是水土流失“冠军”,提出要坚决夺取全省治理水土流失的冠军;就在河田八十里河,他与随行专家、科技人员边看边聊,总结出广为流传的“水土保持三字经”。项公为长汀治理水土流失工程立下了一块里程碑。

老梁建议我们先去看一看福建省最早的一所治理水土流失的研究机构,那是国民政府建于1941年的。虽然那时起步维艰,收效甚微,但毕竟开启了薪火相传圆绿梦。那天,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如今研究所里青年志愿者忙碌的身影。

昔日河比田高,今朝碧水如镜,春风又绿汀江流域,白鹭翔飞生态家园。登上观景台,极目四野,群山绵延,青年世纪林匍匐脚下。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真难以置信,大片大片的“秃头山”“火焰山”已变成郁郁苍苍的“绿满山”“花果山”。

迎面走来了青年生态果林场总经理金国平,他一定要带我们去采摘杨梅。这位40岁左右的汉子是金华人,东魁杨梅品种即来自浙江,他认为,品种虽好,关键还在管理。7000株杨梅长势甚好,今年产量可达3万多斤。正逢采摘时节,10多名妇女都背着满满一竹筐杨梅,谈笑风生下山来,我们穿行于杨梅林下,叶片青翠欲滴,果实紫红似火,随摘随品,美味佳果,连老梁也像年轻人一样,轻快开心,好一幅农家乐画面。

金国平告诉我们,他曾在浙江等地经营果林场,对这产业比较兴趣,妻子是长汀人,所以3年前跟着妻子回娘家,承包了青年世纪林。他已投入80多万元,对杨梅进行全面修枝、施肥、除草,请来浙江技术员,在东魁杨梅上嫁接早熟炭梅,这两年嫁接100亩,早熟炭梅可早上市10至15天,经济效益更好。他还引进了浙江优良品种,红枇杷、白枇杷、香果、桑葚等,调整品种结构。如果引种成功,就在游坊等村推广,与村民签订协议,免费技术指导,开展销售协作,与村民一起增产增收。

县水土局刘局长带我们去看这里崩岗治理。1941年,省研究院河田土壤保肥实验区的研究人员这样描述崩岗:密布的切沟,穿透每一个角落,把整个山面支离破碎;有些地方,竟自半山崩缺,只剩得十余丈的危崖,有如曾经鬼斧神工的砍削,峭然耸峙。所以,崩岗治理是水土治理中的“硬骨头”。2012年,在市、县两级团委积极争取下,大型崩岗治理示范工程项目在青年世纪林启动。同年5月,10多部挖掘机、铲车进场,对16个尚未稳定、危害较大的崩岗群削坡降坡,自上而下开挖6个平台。再通过治坡稳坡,植草种树,实现了“生态—经济型”综合治理目标。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副院长孙鸿烈对此大为赞赏,说是探索出一条科学治理崩岗的道路。刘局长还高兴地指着远方一处尚待治理的崩岗告诉我们,就这一两天,省直机关党工委有一批同志要来,和我们县里结对子,治理一段崩岗,准备在那里搞个简单的开工仪式。

 

 

2012年2月29日上午,团省委在长汀青年生态林——世纪林基地举行“学习长汀经验,建设青春家园”主题实践活动出征仪式。团省委主要负责人将22株代表青春和希望的青年生态世纪林树苗传递给全省22个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县的团县委书记,并将接力旗帜从长汀县开始,传递22个县市。此举旨在号召全省团组织和广大青少年争当“长汀经验”的宣传者、实践者和创新者,以实际行动投身生态省建设。

同年3月5日,长汀团县委组织了1000余名“保护母亲河”活动志愿者,25个青年文明号集体与来自江西瑞金市的团员青年代表,在青年世纪林——生态林开展以“闽赣共植友谊林,携手保护母亲河”的主题活动。组建两省边界绿色志愿者队伍,建设青少年绿色家园。

近些年,团县委每年在春节期间组织100多名返乡探亲大学生种植“励志林”。并与县人口与计生局联动,在河田乌石岽,营建“生育文明,幸福家庭”示范林。与县水保局一起实施青年世纪林崩岗治理示范工程,对16个尚未稳定的崩岗继续采取综合治理,整理出土地40亩,种植炭梅800株,套种秋大豆、木豆3500株,黄花菜2500株,撒播宽叶雀稗草种19.5亩……

按照规划目标,青年世纪林——生态林要打造成为集生态教育、科普科研、对外交流、惠农强农、生态旅游于一体的水土保持项目基地,成为展示“长汀经验”的重要载体。

杨梅林沐浴在夕阳的余晖里,灿烂得耀眼,几位园工正挑选果压枝头的大树挂上认养木牌。小李部长热情地邀请我们,大家留下来吧,明天这里要举办一年一度的杨梅采摘节。届时,满山遍野,人头攒动,欢歌笑语,青春洋溢。

我们真想留下来。

本文原载于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省作协“走进八闽”文化采风系列之《走进长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