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上天马山
林思翔
“二月二,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是传说中龙王抬头的日子。因了龙王赐水,久旱逢甘霖,得以五谷丰登。千百年来,乡间百姓一直对龙王心存感激,对大自然心怀敬畏。每到这一天,人们都以各种不同方式表达感恩之情,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二月二,早春伊始,大地方醒,也是人们踏青赏春的好时光。唐李商隐曾作《二月二日》诗,曰:“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盛赞春回大地的人间秀色。
斗转星移,岁月更替。二月二节俗却代代相袭。不过随着时序的演进,二月二活动内涵也与时俱进,丰富发展。日前,在福安举行的二月二活动,则是以弘扬福文化为主要内容来欢度民间节日,喜迎春回大地。
福安人何以格外惜福、崇福,说起来还有一段缘由。南宋时,因在朝为官的福安人郑寀 ,献诗理宗皇帝,陈述建县道理,而获准设县,可谓以诗得县;而理宗皇帝御批“ 敷锡五福,以安一县”,可以说是以“福”立县,而且是“五福”。因此,数百年来,五福成了福安百姓向往和追求的目标。“福字当头,一生平安”,福安有福有安。难怪福安人对“福安”二字感悟尤深,也倍感自豪。
进入新世纪盛世后,福安有识之士在各方支持下,便在城南天马山上建起了“五福楼”,并悬挂福钟。让“五福”有了具象的地标,寓意让“五福”常驻乡间,并借助钟声播向远方。因此,二月二,登福楼,撞福钟,弘扬福文化,便成了新的习俗。
今年的二月二活动,由福安市总工会与城南街道办事处主办,内容丰富,福气满盈。我有幸参与其间,感受盛况。那天,祈福、接福、颂福,五福楼楼里楼外成了欢乐的海洋。但见楼顶福灯高挂,映照四方;楼前彩龙舞动,锣鼓喧天;楼台洪钟撞击,声震苍穹;楼堂挥毫泼墨,百“福”呈祥。如织的人流穿行其间,品福、赏福、赞福,满脸盈福,尽沾福气,幸福感满满当当。二月二,成了弘扬福文化的盛大节日。
“福从天上降尘寰 ,五福恩敷一县安;今向福神祈厚福,福山福水福殷繁。”这是二月二祭天马山社神祭文中的几句。可见福安人对天马山情有独钟。他们奉天马山为福山、神山。将福安地标性建筑五福楼立于其上,也是表明他们对天马山的崇敬。
其实,天马山历史上就是福安的一座名山。早在明万历四年(1576年),人们就在天马山建起七层的胜志塔,与河对岸的旗顶山上凌霄塔遥相呼应,组成“雌雄双塔”的人文景观。山上还有历代建起的天堂禅寺、香泉寺、观音阁、三清殿、天马仙宫以及妈祖庙、城隍庙等建筑物,成了一方高僧大德与各路神仙荟萃之地。天堂禅寺对联曰:“心安福地福安心,客上天堂天上客”,表达了当地百姓对天马山这座福山由衷的热爱与敬慕。
五福楼落地天马山,让古老的天马山增辉添福,焕发青春。五福楼高三层,重檐斗拱,雄伟壮观。楼前正联曰:“天马献瑞九霄披凤篆,福楼宏开八方启龙图”,展示楼之不凡气势和丰殷内涵。楼上十二生肖护栏,铜柱四立,中悬洪钟,钟周铭镌一千福字,寓意福佑千秋,安泽万众。立于楼台,寂然凝思,接于千载;凭栏俯视,全城尽览,满眼春色。中国作协原副主席、福安乡贤张炯先生赋记赞曰:“五福楼集八闽之福润,收山海之福气,躬逢盛世,得托名郡,此楼之建,诚得之所哉!”
天马山秀色天然,风光旖旎。如今人们在青山翠野间建起了植物园,辟有山茶园、木兰园、丹桂园、竹园、月季园、香樟园、樱花园、枫香园和珍稀园九个专类园,各种植物琳琅满目,奇花异草争奇斗艳。我们走在山地小路间,但见绿竹成荫,樱花正艳,坡上不知名的树木正含苞欲放。春临天马山,分外妖娆。置身其间,神清气爽,不亦快哉!
末了,借用一句古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天马山高仅百余米,只因承载着厚重的福文化成了一座神妙之山。我想,光二月二上一回还不够,有时间应该多上去走走看看。
(本文原载于《闽东日报》2023年3月18日;图片来源于闽东日报,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