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韵缠绵的邵南饮食
丁建发
千百年来,邵武先贤从中原江西翻越愁思岭古隘道,带着中原文化的烙印到达入闽的第一站——邵南的和平古镇,并以此为落脚点中转八方,耕读传家、诗礼处事,邵南的饮食文化也随之代代薪火相承。
过年时,蒸年糕是邵南一道固定的祈福程序。每年春节,父母亲都会提前将大米浸透、磨成米浆,以备年夜饭后蒸年糕用。蒸年糕前,母亲往米浆里配入红糖,并用勺子拌匀,直至米浆成暗褐色。父亲则在灶膛前加柴,将锅里的水烧开,灶膛的旺火将父亲映得朱颜鹤发。母亲将蒸糕盘放入架着竹筛的锅中,加一次米浆就盖上锅盖,周而复始,直至每一层都蒸熟。判定年糕是否熟透,用一根筷子蘸点年糕品尝即可。蒸年糕是从战乱的中原迁到南方的先祖们对美好生活愿景的憧憬,糕甜火旺年年高(糕),好日子顺达兴旺如同灶膛的火苗,焮天铄地。
在邵南的婚宴上必有一道酸辣胡萝卜丝。这道菜用银鱼干、胡萝卜丝加上辣椒粉、糖、醋配制而成,时常作为婚宴正餐的最后一道压轴菜。“洞房花烛”人生三大喜事之一,新婚宴尔的一对新人,在觥筹交错、玉盘珍馐之后将进入平淡的日子,日子里的酸甜苦辣唯有小两口相敬如宾、安常处顺一起度过,特别的味蕾会触动新人的思绪,余音切切,寓味发人深省。
正月初二,小舅子到姐夫家陪姐姐、新郎上娘家做“新女婿”,这是邵南岳父请新女婿的习俗。中午岳父家大摆筵席款待,新女婿坐头席,至亲及厅堂邻居则陪新女婿吃席认婿,称之为“开盘(桌)”。至亲则按约定另设宴宴请新女婿,一般有多少家亲戚就安排多少餐,而邻居一般不安排宴请,但为表示对新女婿的“看重”,时常在夜间用冰糖煮两个蛋给新女婿吃,嘴上顺便稍上一句:“给小两口嘴边抹点蜜了。”于是邵南小吃“冰糖煮蛋”就产生了。
正月宴请酒席一般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叫“吃汤”,到了第二阶段菜才依次上席。“吃汤”时,桌面摆放着瓜子、花生、芝麻片等干果用于下酒,米酒过三巡后,就会上一盆登高粉。登高粉产自肖家坊镇登高村,粉丝细细长长,质地柔韧,富有弹性,水煮不糊汤,干炒不易断,是邵南一带正月里待客的最高规格,寓意日子红红火火、长长绵绵。宴席的登高粉通常用高汤水煮,一大脸盆盛于圆桌中间,脸盆中间的粉干上面盖一碗罩子菜,罩子菜通常由五花肉、蛋皮、笋干丝、芹菜、大蒜等大火炒成。吃完汤,肚子略填饱,宴席才算正式开始。宴席菜的搭配也有讲究,炒菜以猪舌头、猪腰、大小肠、鸡鸭胗等搭配芹菜、大蒜,红烧类的菜有咸猪脚、梅菜扣肉、鸡、鸭等。这些菜中又以爆炒菠菜排猪肝最受欢迎,即菠菜与猪肝分别爆炒,将猪肝排在菠菜上面,猪肝鲜美,菠菜肥绿生青,在大鱼大肉的宴席尾声是道令人眼前一亮的佳肴。这也是正月请寿宴时一定要上的一道菜,否则晚辈会遭到寿星的责怪。
邵南农村过年前通常会杀年猪,舌头、猪腰等可以腌制保存,唯独猪肝不能,只有请客当日到圩场购买。正月里的猪肝通常是肉价的四五倍,还时常供不应求。若没有买到猪肝,不得以只能用精瘦肉替代,主人去敬酒时,会逐一向客人赔不是。
此外,象征海味与山珍的“目鱼烧笋”、水中人参的“蒜叶泥鳅”,都是重要筵席的必备菜肴。若看到花生炖猪肚或是猪肚炒笋上桌,意味着本场宴席将不会再上菜了,即“上了肚,就要煮(和平话即跑之意)”,此时客人可以离席,或是主人依次与客人猜拳赌酒尽兴,将宴席推向高潮。
邵武小吃(丁建发 摄)
其实,邵南的菜远不止这些,仅一片和平豆腐就可以整出一桌豆腐宴,一颗竹笋亦可拼成一桌笋宴,且荤素搭配,色味俱全。中国各大菜系讲究色香味俱全,而邵南的菜肴在满足视觉与味蕾的同时,也引人思考博大精深的传家之理和儒家的隐慧之智,真善美尽在煨炖烹炒的袅袅炊烟之间。
(本文原载于《福州日报》2023年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