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3 16:36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张冬青



永兴岩游记

 

张冬青

 

 

这个清朗的下午,我走访瑞云山永兴岩。小车从涵江城关出发,一路向北。立秋刚过,暑热仍不见退减。公路两旁的晚稻正在拔节抽穗,成片的龙眼硕果累累;起伏的丘陵山地,高远处隐约可见一排排巨大的风力发电机架。

车行近一小时,进入大洋乡院境村,前方的山势兀然陡峭,近处林木葱郁,远山层峦叠嶂,开车的林师傅说,这里方圆十数里都是瑞云山省级森林公园辖地,永兴岩是中心景区。车子沿着蜿蜒的坡路行驶一会,就到了景区山门。左边一条溪涧从深深的峡谷里奔涌而出,清澈的泉水歇成几十亩水面碧波荡漾的人工湖。右边华表式高大的水泥牌坊立柱上镌刻着两幅红字对联,内幅书:张公灵圣施八方德泽瑞云长驻;玉女靓妆迎四海宾客广业永兴。外一幅写着:石奇岩怪流泉映飞瀑入眸皆景;林茂竹修嘉木掩珍卉遍野乃金。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灵,两幅诗联对仗工整简洁蕴蓄,形象地概括了永兴岩景区优美的自然景观,也表明了此地张公文化的深广内涵。相传,张公姓张名吉,亦名慈观、锄柄等,宋代永福(今永泰县)月洲人。张公心地良善,事母至孝,为民造福,年轻时在此瑞云山中拜龙树祖师学法,学成“五雷天心法”等;得道后敢于为民众福祉犯天条,一心驱鬼除妖,保一方平安,百姓有口皆碑,敬仰而尊其为神,神号“监雷御史”、“真君”、“圣君”等。永兴岩下的张公祖殿,是张公信仰文化的发祥地,莆田和闽中各地及港澳台、东南亚的张公庙宇,都从这里分灵而出。

景区旅游公司安排小姚接待导游,一个清纯的小姑娘,眼睛大而明亮,看上去像是高三女生,一打听,她本科毕业于武夷学院旅游管理系,已经在瑞云山工作近三个年头。小车停在山门旁,往里走都得徒步登山。看手机已近下午四时,听说到张公祖殿还得个把小时,我有些畏惧,我已经很长时间没爬过山了。小姚提来几瓶矿泉水,林师傅也愿意结伴走山,我别无选择,只能抖擞精神上路。

我们沿溪涧右岸往峡谷深处行走,山路平缓,脚边有清泉哗哗流响;沿溪岸种植了各种绿竹,依次有毛竹、观音竹、佛肚竹、凤尾竹等等,这是景区开辟的百竹园,供游人观赏。秋阳明媚,能见度很好,峡谷两边山势陡峭,绿树丛中随处可见兀然崛起形态各异的巉岩峭壁。瑞云山属中生代火山隆起的丹霞地貌,生成许多奇岩怪石,随着小姚的介绍,我们看到半山腰披着战袍临风屹立的“将军石”,更高处还有展翅欲飞的“鹰嘴岩”。

前头水声愈响,溪涧左岸不远处赫然矗立一面几十丈高的峭壁,悬崖激起的水流如洒如雾。这是“凤尾瀑布”,眼下是枯水季节,可以想象春天里该有怎样的雪浪排空,瀑声裂谷。

山道沿溪涧向右拐,更显陡峭,路面开始铺砌近尺深,一米多见宽的麻石台阶。同行的小林师傅是当地大洋乡人。小林告诉我,瑞云山2010年通过省级国家森林公园评审,在此之前的一年多时间里,大洋乡和景区通力合作,投资近千万元,高标准规划设计,将原先的崎岖不平的山间古道整改为整齐划一的石板路,上山下山共有近两万级台阶,每级台阶石条重近百公斤。为了景区施工和游人安全,所有石板条都是采用夜晚用索道吊机运送上山,乡里的干部连续几月上山守夜加班加点。头顶飘过大片的云团,天光暗了下来,山风嗖嗖吹送,望着长龙飞岫般蜿蜒深入的石板山路,我仿佛也作为一个建设者回到了那些个深山老林里的不眠之夜;月明星稀,倦鸟归林,树冠之上,横空架起的钢丝索道,起吊机咋咋作响,灰白的石板条飞禽走兽般在浓密的树丛之间蹿动……这是一幅怎样热烈的举夜造山劳动景象。

溪涧较窄,不时可见水流冲击形成的小水潭,清澈见底的水汪里能见小鱼游动,水边有乱石和歪斜的小树,这是前些时台风暴雨山洪冲刷形成的,还来不及清理。树影斑驳,落叶丛中,这里那里随处可见一丛丛一人多高只见花不见叶的艳红花朵,盛开如盘丝的菊花。山里人称这花为“招魂花”,闻久了这花的香味,能让人头脑发晕,迷失方向。

往前山道陡险处,迎头可见一面硕大的石壁摩崖石刻,皆魏碑体,蓝字题为《永兴岩记》;数百个红漆小字横竖成行象是石壁上挂满一串串小灯笼。署明明万历知县何南金撰。近前细看,其中一段文曰:“莆田率以泉胜,其特秀之石,鲜数仞强者兹山香炉、丫鬟诸峰,稍成林立斧劈势,最奇则入谷两危峭,矗空百丈,苍碧岌岌,望而知其为异境。造岩五里,寒门幽壑,蚁旋百折始通岩身……”此文有700多字,足见当年何县令的斐然文采。摩崖石刻也是永兴岩景区的一大景致。这一路走来,我们已经见识过远近巨壁上镌刻的邑人宋代著名词人刘克庄的“龙盘虎踞”,还有清代书法家邓石如的篆书“真华美”。小姚说,山里还有许多处古今名人的摩崖题刻。

气喘吁吁爬过一段陡坡,进入一小片山间谷地,路两边林木稀疏,眼前开朗了许多,正前方数百米高处,一左一右紧挨在一起突起在树丛之上的两片巨石,在晚阳夕照的辉映下栩栩如生,象极了一个前朝女子在凝眸对镜贴花落,这就是景区的头牌景点“玉女梳妆”。前方传来人声脚步声,一对中年男女说笑着从林间走出;小姚上前打招呼。从交谈中得知,这是一对年过半百的夫妻,男方姓赖,山下大洋乡人。夫妇俩几年前自愿进山到“张公祖殿”守庙,景区每月发给相应工资补贴,于是每日清早进山,向晚回村,风雨无阻,和张公一起守护这一方圣地神山。白日里老赖卖些香烛,为游人香客解签;妻子则烧茶递水,殿里殿外清扫,或应游客要求助其祈梦,也会有些收入。这一对夫妻慈心向善相依相伴,晚年一起享受这一山的林涛鸟鸣,清风云影,辛苦而自在着,何其乐哉。都说少年夫妻老来伴,望着这对夫妇渐行渐远的身影,我在心里由衷地为他们祝福。

“张公洞”、“圣君劈石”、“十二生肖印”,爬山一个多小时后,我们三人终于到达“张公祖殿”。眼前是一面高数十米的悬崖绝壁,石壁底下用石条砌成三个拱形门洞,内设三室三殿,左殿是“永兴祖殿”,奉祀张公圣君;中间是“观音殿”,奉祀观世音;右殿是“四海龙王殿”,奉祀龙王。石窟始建于南宋,元元贞三年(1297)在旧址上重建石窟寺,至正二年(1342)重修。张公的神像如真人般大小,手持宝剑,赤足黑脸,目光如炬;其左右的两尊神像则分别是他的弟子红脸朱公和白脸萧公,煞是生动。

张公祖殿外辟有数百平方米的水泥坪场,每年七月廿三张公诞辰之日,十里八乡的香客信众赶来朝圣,这里可摆开二三十桌的庆生宴席。

行前读过相关资料,坊间有许多传说张公生前见义勇为,为民除害,斩蟒妖,点化鲤鱼精等等,尤是与“五通鬼”斗法的若干故事,诸如:竹篮贮水戏五鬼,粗糠搓绳比拔河,挑棉铁比赛过溪等,充满民间智慧和正义的力量,幽默风趣,你可以把这些故事当成“聊斋”来读,也可以把张公看成南方的阿凡提。

随着小姚的介绍,我们看到石窟上方的悬崖峭壁上呈现出一幅幅狰狞的鬼脸,有的酷似“骷髅”,有的做扭曲挣扎状,形神逼真,让人心生恐惧。永兴岩又称“鬼岩”这些都是被张公点化囚锁进石壁的鬼怪。我在张公祖殿前点燃了一炷香,对这位根植于民间的本家圣贤神明表达了晚辈虔诚的敬意。

已是向晚时分,虽还有许多景点可看,只能作罢。我们过通天洞、一线天,从另一方向返回;下山路上,遇场骤雨,还好及时躲进观景亭。雨后放晴,夕阳晚照,瑞云山顶彩虹飞架,金碧辉煌。漫山的蘑菇都仿佛刚从落叶堆里长出,空气清新如洗。我在鸟声蝉鸣声中,沿着石阶一步步下山,我在心里默念:神山永兴岩,我下回还会再来。

本文原载于《走进涵江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