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06 22:50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朱谷忠



山水园林 秋色如诗

 

朱谷忠

 

 

 

记得钱学森在1990年就提出了山水园林城市的概念。他认为“山水城市代表了人与自然、生态与人类、科学与艺术、历史与未来、物质与精神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体系”。

不过,提起钱学森,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两弹之父”。殊不知,他提出的“山水城市”的概念,被园林界奉为我国传统风景园林理念和城市建设理念的一个重大突破。

令我没能想到的是,在武平县住建局接待室,当我与该局局长黄春和、副局长刘家田、局务会成员杨建雄等人,交谈、了解武平县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工作时,我脑子中多次闪过的钱学森有关山水城市建设的一些理念,已是武平县近年来正在实践中全力打造的宜居、宜业、宜旅的闽粤赣边山水园林城市的目标。

这个目标,是根据《国家园林县城标准》,围绕建设国家园林县城的总体要求,坚持“政府组织、全民参与、统一规划、打造特色”的工作原则,充分利用现有的生态自然资源,进一步改善城市综合环境,致力构建山水特色的绿意盎然、清新明丽、整洁有序、文明和谐的园林城市,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自然环境相协调。

武平县是一座山清水秀的生态之城,境内自然风光旖旎,气候宜人,全县森林覆盖率居福建前列,是全国66个“生态旅游大县”之一,拥有宏伟壮阔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梁野山等自然风光。作为闽粤赣边的一颗明珠,打造山水园林城市,其优势突显,令人期待。

为了这个目标的实现,县里投入很大,效果比较明显。

诸如:城乡建设事业、住建事业工作稳步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园林绿化、住房保障、环境卫生等工作取得长足发展;城乡面貌和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城市建成区扩大到7.6平方公里,全县城镇化率由36%提高到46%……

2012年,武平县获得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授予的“省级园林县城”称号。2013年,实现了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的目标,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十一五”建筑节能与科技创新先进单位。

 

 

车子从城里开出,我就开始注意城区纵横交错的路网现况。所经路段,宽敞整洁,两边树木郁葱,为秋天带来诗意般的浓荫;临河路段,不时可以看到三五闲暇的人沿着岸边散步,似在感受城区特有的休闲与惬意。河边的小公园,有小乐队在演奏,有大妈在跳广场舞,给美丽的平川河又添了一丝人文气息。

陪同走访的杨建雄告诉我,武平围绕建设生态型山水园林城市目标,以建设绿色城市为理念,按照宜树则树、宜草则草的原则,采取了一街一树,树、草、花相结合,乔、灌、草相搭配,因地制宜、特色鲜明地抓好城区的美化、绿化、亮化工作。

“那么,初始阶段是怎样的呢?”

杨建雄告诉我,武平县高起点进行城市规划建设,按照龙岩市建设生态型经济枢纽的要求,围绕“闽粤赣边山水园林式生态型中心县域城市”这一目标,东融厦漳泉、南接珠三角、西拓大腹地,致力把武平建设成为“三城三地”,即“文明之城、生态之城、文化之城”和“投资宝地、宜居佳地、休闲胜地”。

为全面实施建设目标,该县从2007年开始实施了“一河两岸,南扩北拓西进”的城市建设发展战略,形成“一城三区”的建设发展格局,即一个中心县城和工业区、商贸物流区、休闲居住区。依托马头山公园及西山风景区,突出文化、休闲、居住三大主题,通过造城、造景,重点实施文博园、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及青少年宫、客家艺术演艺中心将军广场等项目建设。

近年来,武平县上下着力,完善城区路网。用他们的话说,是把“路的骨架加密,进而对老旧路面改造、提升、配套。”如新建了武平大道、梁野大道、平通路、西环路、迎宾路、北河西路等项目,实施东大街、东环路、武交路、沿河西路等重点道路提升项目,改扩新建平通桥、马鞍桥、园丁桥、福景桥、教育桥、南门大桥等城市桥梁,城区道路、骨架得到进一步完善,为城市扩容,推进城市化建设奠定了一定基础,同时也进而完善了城区对外交通系统。

这时,一同前来的园林所副所长廖元标插话说:就在这一期间,我们武平县按照城市居民出行“三百米见绿、五百米见园”的要求,加快各类公园湿地建设,不断提高公园服务半径履盖率,大力倡导文化建园,加大对地域、历史、文化元素的挖掘,提高公园文化品位和内涵,打造精品公园。

这使我不禁又想到,武平的这些做法,不正谋合了钱学森关于山水城市的理念么?这就是,要让每个市民生活在园林之中,而不是要市民老是出城去找园林绿地、风景名胜。

其实,在古代,山水正是构成城市的要素之一,统治者选择都城,都因势利导,在明山秀水中进行建筑。诸如泉城济南,自古就有“四面荷花三面柳。半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而“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武汉,正是有长江浩浩穿城而过,东湖等大小湖泊遍布城里城外,因而武汉也成了我国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型城市之一。再说昆明,六百里滇池波光粼粼,西山如睡姬般静卧西南,尤其是登上西山龙门远眺,顿有“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的感觉。而躺在水网上的福州,既有三山鼎立的绝色,也有西湖波光的秀美,加之温泉遍布,及临近大海的气势和情调,极富南方的韵味。

有人说,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进入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期。一方面,新城、新区规划建设进入了高峰,城市尺度下的风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在全国不断的涌现;另一方面,一些问题也开始突显。如城市环境失衡,城市的精神环境失调,城市文化环境缺省,导致城市特色风貌消失,城市文脉割裂,城市拼凑严重,千城一面问题突出。

因此,如何打造山水城市是一件颇费心思的事。交谈中,我说到:我认识的一个画家,对他居住的城市园林,常直言没有几处看顺眼的,说多是那缺少匠心的人工和逼仄,令他十分恹叹。我对此似有同感。

听我这么一说,他们点点头说:“不过,我们先到滨河公园看看,也许会让你有不一样的感觉。”

来到滨河公园,刚看还有些将信将疑。不过走了半小时,还未等全程都走完,我不觉立住了脚,转身对他们点头说道:“好,真好,这样的公园,我喜欢!”

原来滨河公园位于县城南部平川河东岸,总用地面积约3、4公顷。地形呈L型,公园以生态绿廊规划为契机、水景为依托、城市为背景,集文艺品读、休闲娱乐、运动健身、慢行体验为主要功能的开放型公园,该园建筑采用仿武平乡土建筑形式园林建筑,灰顶、白墙、青砖墙裙,造型古朴典雅,公园建设以自行车慢道作为纽带,将健身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种植竹子、茶树、樟树、朴树等具有代表性的植物,其疏林草地、竹风乡韵,倒也洒出客家别一番风情。

在这里,我特别要提到的是,我在随后去树子坝公园走访时,沿路居然看到了数十棵散落的古樟树。这些樟树,大多高大挺抜,枝干粗壮,稠密的树叶绿的发亮。其中有几棵,树腰二个人还合抱不过来。樟树四季常青,蓬蓬勃勃。难得的是,这些古樟树矗立在城中,长期以来能得到这么好的保护,令人心慰。

与之毗邻的是武平儿童乐园。这是武平县惠民生项目。内设六十多个娱乐项目,在游乐区、感官体验区、康体健身区等区域,配套有表演广场、投篮景区、滑草场、趣味景墙、极限运动休闲等设施。杨建雄告诉我,这个项目来之不易,原来这里是一块商地,已出售了。后经过多次协商,拥有这个地块的人同意退出。于是精心建设,不到半年,就竣工并投入使用。其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尽情玩耍嘻戏、挥洒童真的公共环境。

看过、听过这些,我不禁感叹,武平县在山水园林城市建设方面,确实迈出了十分坚实又令人敬佩的一步。同时我又想到,这一步,又一次契合了钱学森的理念,即“山水城市”,不但强调着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协调发展,更重视建筑环境与人的身心状态的关系。如今,武平县山水城市建设是把宏观与微观传统园林思想,与整个城乡结合起来,让百姓生活在园林之中,或许,这真是值得一些地方学习、效仿的一个经验。

 

 

都说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诗。眼下正值深秋,那秋色中的园林,想必也如诗一般浓厚了吧?

来到碧水公园时,抬头便见“绵洋寺”三个字直扑眼帘。进去百来米的半山腰,可见有一座寺庙,这就是绵洋寺,这里大门,正是以此寺名为名。县志说,先有绵洋寺,后有武平县治,可见其身家的古老,因而也名“绵洋古刹”,是著名的“武平八景”之一。

碧水公园是武平城区最大的综合性公园,是当地群众休闲锻炼的首选之地。公园规划总面积3500亩,原址为生态林,植被以松木、杉木和部分阔叶林为主,不少珍贵鸟类都来此栖息。公园自1995年动工兴建,经这些年整改,园内景观设施较为完善,主要包括映碧湖、涵碧湖、休闲广场、登山步道、观景台等。在绿化方面,主要对林相进行了改造,种植红枫、碧桃等树种。形成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特色鲜明的公园景观。

我们边看边走,愈走愈觉公园深处的幽静。拐上大路右边,有个坪,却空无一人。于是来到坪上,对着那温暖的阳光,久久凝视山谷中的碧水湖,虽无浮岚飞翠,但风清尘敛,水天相映,莹澈静穆,不觉身心为之一爽。

武平境内山青水秀,风光旖旎:梁野仙山、丹井温泉、南岩石洞、平桥翠柳、灵洞仙山、石径云梯、绵洋古刹、龙岩雨霁等自然景观古老而神奇。来时从介绍中获悉:这里是中国南方最早发现的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遗址之一,从这里出土的大量陶器、石器和青铜器,闪烁着远祖的智慧之光;这里,也是人文荟萃,英才辈出之地,八仙之一的何仙姑和客家人的保护神定光古佛,留下许多美丽而神奇的传说;而中国空军之父刘亚楼和文坛宿将林默涵更为这片神奇的土地增添了光彩。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民风淳厚,古韵犹存:中山一镇,百姓聚居,被称为“天下一绝”;军家方言,独树一帜,被誉为“方言孤岛”;这里的百姓,古道热肠、盛情好客……

就是这样的一片热土,眼下,从山顶眺望,四围一幢幢新楼拔地而起,一条条道路正在延伸,一个充满现代气息又富有文化品位的县城呼之欲出……难怪外来人惊呼:走进武平县城,展现在眼前的,确是一座具有山水园林风格、乡土文化气息、现代城市风貌的生态型宜居城市。

陪同的杨建雄适时又介绍说,交通网络的发展,使武平成为可在4小时到达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的县份。由此,武平县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发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跨越式科学发展,不仅完善了大批硬件设施,改善了城乡面貌,而且积累了宝贵的创建经验。特别是在突出生态立县等方面,武平坚持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把完善城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文明县城创建的基础工程,着力打造闽粤赣边中心县域城市。按照高起点规划原则,聘请专家制订县城规划区范围内43平方公里的总体规划,确定了“南北扩展、东西延伸”的城市发展战略。围绕增强城市集聚辐射功能,吸引内陆地区资源要素,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开展了新一轮城市建设,滚动实施近百个城建项目,高标准规划建设商贸物流、商务金融、人居、生态旅游休闲和新行政商务等五大板块,持续推进城建“十大”工程建设,建成闽粤赣边客家生态文化城、龙洲商贸城、闽粤赣边农副产品交易市场等一批城市综合体,城市形象持续提升。

从材料中看到,为提高城市品位,武平县注重结合“文化传承”,抓住公园、道路、庭院、公共场所绿化,城区主要路段路灯改造、部分路段太阳能路灯安装、城市夜景灯光等工程,完善了闽粤赣边客家生态文化城、河滨客家文化公园、东门苑公园等公园设施建设。

经过多年努力,目前武平县城区绿地覆盖率达41%,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7.5平方米,县城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城区大气环境质量达国家二级标准。如今,一座生态优美、环境优越的“闽粤赣边中心县域城市”,正日益成为福建西部一道亮丽风景。

绿化,是城市物质文明的体现,也是城市精神文明的象征。因此,当我问到武平的绿化的建设规模与建设质量时,廖元标如数家珍地告诉我,武平县以创建“省级绿化模范县”为载体,统筹推进城乡绿化,极大改善了人居环境和发展环境。几年来,相继建立了碧水公园、马头山公园、百树园、青云山工业园区等义务植树基地,开展了绿化美化家园、保护母亲河、种平安树、植友谊林等一系列主题绿化活动,建起了山海协作园、婚育新风园等纪念林基地;大力实施公园、广场、小绿地绿化工程,采取规划建绿、拆墙透绿、拆房建绿,扩大城市绿化空间;实施“一河两岸”环境综合整治、绿化美化、夜景灯光等工程,构筑沿河两岸绿化带,县城形成一个绿色生态公园。

据介绍,武平县还高起点、高标准绿化国省道115公里,省道309线十方至城关段建成生态景观优美的绿色通道,做到了“空地见绿,空间见树,斜坡见花”。如今,武平这座尽显浓重生态的山城,恰如一颗明珠,正在闽粤赣边闪烁着,并迅速崛起。

 

 

知难而上的开拓进取,静水深流的长远构想,以及对文化传承的自觉担当,筑就了武平山水园林城市建设的必由之路。走访中,我见证了“空地见绿”“空间见树”;而“斜坡见花”,更是给我一个极大的惊艳。

这就是梁野山花海项目。它位于城厢镇赤岗自然村,原先是山脚的一片荒地,开辟出220亩时令花草区和休闲绿地区,主要花卉品种有百日菊、藿香蓟、长春花、勿忘我、百合、芝樱等。我虽迟来,但未近山脚,已闻花香。及前抬头一看,但见眼前是一片片在秋天盛开的格桑花海,粉红的,金黄的,淡紫的,层层叠叠,交相辉映,迷人眼目。都说,格桑花不但美丽,而且随着季节变幻,颜色也会转换。夏季一般是白色,到了秋季就成了红色。那茎杆盈盈一握,花瓣缀满枝丫,美似仙女。

秋风作伴寻妙句,铺开云锦赋新篇。

这是我即兴在心里涌出的两句诗。事实上,任何人来到这里,都会为这一片花海涌动激情,吟诵诗句。

2016年,武平县正以围绕着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工作目标整体推进,全面加强城市绿化综合管理和园林绿化综合管理,加快和推进园林绿地、生态环保、市政设施、节能减排等项目建设,并基本达到国家园林县城标准。而武平县住建局等各部门,更是重任在肩,义不容辞。这些年,他们为了目标的推进,马不停蹄,奋勇直前,许多人连法定的节假日、休假期都放弃了。上山、下乡成了工作常态,一些重要的会白天开不成,常常挪到晚上开;然而再忙再累,他们也不吭声,说都习惯了。而当项目逐一实现,他们的成就感才会在心上脸上洋溢了一阵,旋即又化为激情,去追逐下一个目标……

本文原载于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省作协“走进八闽”文化采风系列之《走进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