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07 19:09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章礼提



古道又见桃花红

-----重走永泰铺弼古道

 

章礼提

 

 

横穿于永泰中部有条唐宋开挖的古道,从莆田涵江开始,经仙游县游洋寨前,过永泰县梧桐尾、同安、大洋、霞拔,到闽清九都,北上南平,出浦城前往杭州,称之为莆梅(莆田到闽清)古道。

莆梅古道在永泰县境挺内有名气,但不是官路,只是条商道,路上虽有客栈,但见不着驿铺。弯弯曲曲古道,却是永泰西北部和闽清西南部百姓,前往莆田海边,进行海陆商业往来必经之路。

千年古道阅尽了人间苍桑,也留下了许多故事,最为繁忙和最精彩故事是铺弼路段,从三洋(洋头、洋中、洋尾)到长垅不足二十里,许多乐善好施为人和气典故,至今还让人们津津乐道。助人为乐,慈善之为,恩及子孙,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人与事至今尚发出光芒,铺弼古道成为了思想品德教育走廊。

图片1.png

唐宋时代开建的铺弼古道(万钟 )

铺弼古道以没有规则的乱毛石块铺设,路面宽只有一米多,林深树密,曲折静幽。上世纪60年代初,父亲带我到梧桐尾做客,记得那是个桃花盛开的早上,从家里走了二十里路到长垅村,接上铺弼古道。那年我十岁,上小学一年级,也许是那天父亲心情好,也许是父亲有意安排,路上接连不断讲着有关铺弼路上发生的感人故事。

当我和父亲走过樟坂村时,见路上有座破旧的单层老房子,门前立着四根石柱父亲说那是用于插旗杆,不要小看那房子,清朝道光年间出了个有名的举人,那举人姓余,名潜士,从小用功读书,孝敬父母,考上功名后,以教学为主,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余潜士逝世后,百姓想念他,皇帝赐为进士。

图片2.png

清代乡贤余潜士故居(南春 

父亲说:“小时候,多么想读书,可是家里穷没有钱,现在老爸无论如何要让你去上学,能不能读出去,那要看你自己的了老爸希望你向余潜士学习,刻苦用功,努力才有希望!

到了岚口村尾,整片桃花盛开,虽然美如仙境,但路上挑担的,上学的,赶去做工的,来去匆匆,人人都为温饱而奔波,那有心情驻足观赏?在不远处的横路上,有座破旧的亭子立在路中,不知为何许多人都加快步子,急忙而过。而父亲却停下来介绍说,这是座“无嗣林”,收留那些无子嗣的鬼魂,比如说姑娘家未出嫁就世了,男孩子因战争等原因末婚就死了,人们就把他(她)们的香火放在亭子里香炉上,接纳路人祭祀,也是为人间做善事。

父亲说这座无嗣林,大约盖于清朝乾隆年间筹资建亭子的是两位热心肠的本地人,一位是张季良,另一位是张季安,由于做了这件好事,两人都得到了好报,经商做生意发了大财,子孙分别在三捷和铺弼盖了全县有名的仁和庄(青石寨)和斗星庄。

无嗣林下坡,大约走了三里路,路边有条小溪,名叫铺弼溪坑溪虽然不是很大,但沟壑挺深。在半山中,有两座石板桥跨溪而过。那桥只有两块石板,那石板大约两米长,宽不足两尺,石板上刻着“乾隆十九年岁次甲戊信士林元增喜捐谢。”

父亲说,林元增是六甲里人,结婚几年了,还没有儿女出世有天晚上,他梦见了观音菩萨观音对他说,修桥铺路积善德。梦醒后,林元增与妻子商量,决定把家里大部分积蓄捐出来,工铺设铺弼路两座木桥常常被大水冲走,他就把木桥改建为永固的石板桥,同时对铺弼路面进行修补。没过几年,林元增妻子就生下两个大胖儿子,从此林家子孙兴旺发达。

距离桥头不远处路边石壁上,不知何处善人,利用原有岩洞砌了个惜字坛(洞)洞口用四块青石板围成,设置石柜炉门,那门口大约两尺宽,高与深三尺多,有题联。上联:字迹藏岩穴;下联:文光射斗墟。横眉:敬惜字纸石洞历史悠久,大约建于宋代。父亲说,有的过往客人,不珍惜纸字,到处乱丢,里人自愿到路上去检,然后放在石洞中去烧,保持了路上干净卫生。更重要的是,提醒人们尊重文字,不能糟践字纸,无故糟践字纸,那是要受天谴!

唐宋时期建的惜字石洞

走到岭下,有个小村庄,名叫铺弼岭自然村,村里有座名居“斗星庄”,因其地形似北斗星图而得名,庄主为张季安。张公乐于做善事,而且头脑灵活有远见,分别安排五个儿子学做石、做木、做土、做瓦和做道士(也会看风水)等艺术常言说,有一艺在手,过个日子不用愁,张家日子越过越红火,起盖斗星庄,从选择龙穴到盖瓦片,全部由儿子们完成。

溪尾有块大石头,深埋在路上的土中,但露出了一面,那石壁上雕刻着“铺弼”两个字,那是清朝嘉庆年间,书法家余孟枢(字时北)书写,乡里人出资请师傅雕刻的。父亲告诉我,那两个字是界碑,往下是三洋乡境,往上是铺弼里地界。

图片5.png

    清朝嘉庆年间书法家余时北书写的铺弼界碑(万钟 

继续往下走了两里多路,来到了双溪口自然村,这个自然村位于铺弼溪和十八重溪交汇处,往十八重溪去大洋旗东,相对集中有五六座房子,还挺热闹。时间已过了中午,肚子正在造反,父亲说,到双溪客栈去吃饭,好多年没来了,不知有没有开张?

双溪客栈两层楼,早已不开饭店了,只是间杂铺店。店主姓张,妻子姓鲍,都上了年纪,为人非常热情,父亲熟悉他俩。父亲说,年时他常与几位乡里人到兴化(莆田)涵江挑盐,来回五天四夜,每次从兴化回来,都住在这家客店里。父亲接着说,那时天下不太平,路上常发生土匪抢劫,只好结队成行,搞商运的都学有拳术,一把扁担在手,几个土匪是无法近身。张老伯说,上世纪30年代,这里非常热闹,每天都要接待一两批商队,有往铺弼的,也有往旗东的,但现在不比以前了,来往的大都是铺弼人,再也没有人住店。

图片4.png

双溪口古客栈(万钟)

告别张老伯,不久就到了三洋,父亲带我去参观青石寨(仁和庄)和爱荆庄,生动地讲着张季良挑石磨到三捷做豆腐,张家孙子序捷、序仪、序光三兄弟和睦相处四代不分家,同心协力盖寨“仁爱和谐”的故事;讲着爱荆庄庄主鲍美祚爱妻子重子孙读书的故事,讲着……

时光易逝,往事如烟,没想到几十年过去了。

已亥年春天,应海峡出版集团朋友之邀,再次探访铺弼古道县文联王翀和县村保办张建设两位老师陪同前往车开到洋中村,先参观爱荆庄和青石寨两座古庄寨已没人居住,但保护不错,是靠部分宗亲捐资修缮、管理与保护。离开仁和庄,徒步从铺弼古道前往岚口村,古道早已无人经过了,但两边的青草清除得很干净。21世纪初,无嗣林漏水严重,将要倒塌,政府为了保护古道和古建筑,补贴一些资金,古道边百姓热烈捐款,重新翻盖了无嗣林

沿着铺弼古道走到岚口村,当地村民热情介绍了古道边古建筑保护情况,讲述了古道边古代人乐善好施故事和现代人传承事迹,让我又一次得到了深刻教育和熏陶。

在古道出口,路边一片片迷人的油菜花,一棵棵盛开的桃花,不得不让我停住了脚步,当年路过这里,那景色是多么的相似?少年出走老翁回,古道没有变,还是那古道;斗星庄没有变,还是那座斗星庄;铺弼那两个字没有变,还是那两个字;石板桥没有变,两块石板依然看着那山那水……可是当年那络绎不绝的商队,早已不见了踪影;笔者与父同行,见到那人来人往的场面,早已成了过去;上世纪热闹非凡的庄寨居民,早已人去楼空;勤劳仁爱的父亲,早已不在了人间;古道上许多做好事善事的名人志士,也只留下点滴传说。

还好,古道热肠的精神文化,先人们团结仁和为人好善的思想,一代又一代传承了下来,近来党和政府加大了古道和庄寨保护,大力提倡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让我兴奋不已,深信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必将绽放出灿烂光芒!

看着那充满生机的桃花,让我想起了唐朝著名诗人崔护当年春天,崔护进京考试,路过村庄借宿,偶遇美丽村姑相对峙。第二年回到这户农家时,没有想到那农家早已搬走了虽然中了进士,但崔护却留下无限惆怅!崔护看着那桃花,写下了传唱千古一首名诗《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笔者触景生情,也借题发挥,诗赋一首《重过铺弼岭》:

随父年过岭中,老时桃花丛

名人志士皆离去,唯有桃花依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