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3 10:19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章礼提



海波镇静  泰阶平兮

——读李拔《南校场演武厅铭》题刻

 

章礼提

 

 

福州于山南面,距离山顶不远处宽阔的石壁上,有一段清代福州郡守兼理海防李拔撰写的文章《南校场演武厅铭》题刻,正文楷书工整有力,书法功底深厚,内容更是丰富,含义也十分深刻。

《南校场演武厅铭》题刻位于现在的于山南面兰花圃内一棵大榕树下方,题刻高3.3米,宽4.5米,字径0.2米。根据有关资料记述,这是福州市目前发现面积最大的一段古代摩崖题刻。

图片2.png

福州市文史专家们在于山考察《南校场演武厅铭》题刻

南校场,即当今的五一广场,位于福州城南于山南麓,面积7万多平方米,曾是福州市老百姓最大的公共活动场所。五一广场,始称南湖,汉代时期是一片汪洋,当时福州还有东湖和西湖,到了唐代时期,南湖和东湖成为沼泽地,然后随着时间推移,南湖淤积成陆地,宋时辟为军队操练教场,从此逐步扩大,明代教场周围达到4里。教场以河为界,东、西两个方向建有辕门,门外立有“扬威坊”,设立阅武堂,东北隅建旗纛庙,殿庙还作为军队出征祭旗场所。

清政府在福州城东、西、南、北四座城门之外,分别设立较(校)武场,南门外较武场就称之为“南较场”,同时把“阅武堂”改称为“演武厅”。福州每年都要进行一次规模不小的练武演习,这类演习都是安排在场地较为宽广的“南较场”进行。每次练武演习到最后节点,都要举行一场隆重的阅兵议式,接受总督、巡抚、将军等上一级要员观摩与检阅,场面相当严肃和热闹。福州“南较场阅兵”远近闻名,成为了福州当时的一件盛事,影响非常深远。

宋代南较场东北隅,还建有一座武圣庙,也称关帝庙。史学家林枫在《榕城考古略》中云:“明嘉靖中,召客兵居此。万历初,东西建兵房,其外有旧教场。”这里说旧教场,即明初所建成的“南校场”。这说明,明与清时期的南校场附近建的兵经营,驻扎水陆将校和兵士,那些士兵日夜保卫着福州的安全。

演武厅设厅堂、堂室、长廊、亭榭,各处建筑都具有一定规模。清乾隆壬午年(1762)秋,在福州任郡守兼理海防才几个月的李拔,组织了一次隆重的练武演习和阅兵活动。在练兵中,李拔见有的建筑有些损坏,特别是演武部分建筑特别老旧,身为郡守的他觉得应予以修缮,于是立即安排资金修建南校场练武厅。经过几个月努力,演武厅等装修工程顺利俊工。

李拔率众前往检查,见演武厅结构宏伟壮观,景色焕然一新,认为他来福州不久就为福州办了一件大好事,心情大悦,一时诗文涌上心来,命笔洋洋洒洒地写了一篇留传后代的文章《南教场演武厅铭》,这篇铭文共计219个字。铭文曰:


 闽省滨海,用武之地,为东南半壁保障。水陆旗营,貌貅数万,练习无虚日。教场在九仙山之南,负城面江,背九仙。广袤共十千丈有奇,堂室各五间,廓倍之。亭台俱备,阅武者,咸于此焉。乾隆庚辰,予典郡事,以其圮也,饬所司葺之。靡帑金如干(若干)数,弥月功成,噊皇壮丽。每大阅,凭轼观之,止齐步伐,如火如荼,诚海表之雄风也。因为之铭,其词曰:“帝德崇兮,景运隆兮。闽海之土,如虎静熊兮。师啴啴兮,气恒恒兮。绵绵翼翼,无敢奸兮。静如坻兮,动如水兮。不测不克,叹观止兮。敛甲兵兮,息鼓钲兮。海波镇静,泰阶平兮。”


李拔写好了《南教场演武厅铭》这篇文章,甚感满意,郑重其事,并亲自前往于山寻找题刻之处。这时,于山南向已有了许多石刻,要找到一处合适之地也不容易。李拔找啊找,老天不负有心人,当李拔走到九仙观附近时,眼睛一亮,突然发现了树林里隐藏着一处又宽又高又陡的大石壁,而且石壁适宜石刻,李拔高兴不已,立即决定让《南教场演武厅铭》在那“安家落户”。

《南教场演武厅铭》这篇文章,李郡守一气呵成,“绵绵翼翼,无敢奸兮“”“海波镇静,泰阶平兮”。福州摩崖石刻虽然众多,铭记也有不少,但很难找到有这样大气的铭文,于山这段铭文石刻已成为福州石刻的一大亮点。

李郡守在文章开头就点出,福建是一处海防重要位置,福建是用武之地,水兵和陆兵每天都要坚持操练,决不能掉以轻心,强兵训练那是为了保障东南半壁江山的安全,

接着李郡守在文章中,简要介绍了练武场所处之地和练武厅的结构与规模。然后是说,他来到福州任君守兼理海防,看到练武厅建筑有些破损,于是就立即拔出专款进行修缮,经过几个月努力,修缮工程竣工,重修的练武厅让他感到满意。当他在阅兵台上观摩,看到操练士兵步伐整齐,场面如火如荼,具有不可战胜之雄风,表示非常高兴,大力赞赏演武厅宏伟和将士们之强大,海防有强兵强将守卫,东南沿海就有了安全保障。

于是,李郡守有感而发,以词作为文章的结尾:“帝德崇兮,景运隆兮。……。闽海之土,如虎静熊兮。……。绵绵翼翼,无敢奸兮。……。海波镇静,泰阶平兮。”

李拔(1713-1775年),字清翘,号峨峰,出生于四川玉津镇,聪明才智过人,读书勤奋用功,但科考并不顺,直到清乾隆辛未(1751)年才考中进士。不过,李拔在官场上倒是挺顺利,历任福宁、福州、长沙知府和湖北荆宜施道台。

李拔于乾隆辛已(1761)年5月,从福宁府调任福州知府兼理海防。到了福州后,李拔首先是抓好海防工作,保障东南沿海安全。接着李拔投入资金,抓好福州的教育和文化建设,纂修了《福州府志.艺文志》(补4卷)。李拔在福州府任职,虽然只有短短的3年多,但却为百姓做了许多事,他为官清廉,政绩突出,深得百姓拥护和爱戴,绅民特立“去思碑”,长久思念这位知府。

李拔除了在于山留下“南校场演武厅铭”,还在乌龙江题刻“龙江飞渡”,在鼓山落笔“欲罢不能”,于乌山书写“望耕台”,这几段题刻都得到人们的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