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04 09:01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缪淑秀


一眼千年瑞岩山

 

缪淑秀

 

 

有一种遇见,叫一眼千年。瑞岩山,于我正是如此。

遇见瑞岩山是在盛夏来临之时。

瑞岩山,位于福清市海口镇,古称瑞岩丹洞,分前后二岩,前岩为宋宣和年间团栾居士所辟,后岩为明嘉靖年间抗倭名将戚继光发动军士所辟,有“三十六洞天”和“七十二景”之称。 

微信图片_20241209141818.jpg

瑞岩山最著名的景点莫过于弥勒佛像。圆头宽嘴,两耳垂肩,项挂念珠,身着袈裟,盘腿而坐,袒胸露脐,左手捻珠,右手抚腹,笑容可掬。这尊以天然岩石巧妙凿成的弥勒佛像高9米,宽8.9米,厚8米。更让人惊叹的是在石佛的腿、腰部还雕琢了3尊高0.60.8米的小罗汉。弥勒佛像造形匀称,线条流畅,形神兼备,其规模之宏大和雕工艺术之精美皆令人叹为观止,为中国最大的立体石弥勒佛坐像,也是我省最大的元代佛教造像,被誉为“江南第一佛”。

 微信图片_20241209141829.jpg

相传,弥勒佛像为当地人吕伯恭召集远近百余名石匠,经实地查勘,依照岩石自然形态及山势走向雕凿而成。始建于元至正元年(1341),竣工于明洪武元年(1368),历时27年。

 

从周边的石柱推测,佛像曾经处于庙堂之内,庙堂被毁之后,便呈现于天地之间。然而,数百年的风雨斑驳了多少岁月,佛像却依然怡然自得于山水间,是石质的优良,也是这尊未来佛的达观吧。恰如庙前石柱上的楹联所书“为有有情痴但示不言皆般若,亦无无明尽故知一笑即菩提”。

 

瑞岩山值得称道的还有摩崖石刻。据《福建省文物志》记载:瑞岩山有宋、元、明、清摩崖石刻170多段,其中有宋代驻军于此的任子宁,元代福建行中书省奉训大夫理问官王伯显,明代内阁首辅叶向高、抗倭名将戚继光、礼部尚书陈经邦等的题刻。为福建省辖区内为数不多的摩崖石刻群之一。

 

瑞岩山上最早的题刻为宋代,现存的有6处。其中任子宁游瑞岩题刻位于观音洞旁。题刻为长方形,楷书,555字:“鄜延任子宁驻军瑞岩,拉王嵓起、阮图南、叶嗣忠杖屦游石门,而汲泉煮茶,清赏终日,超然有物外之趣,回首尘劳,良可叹也。绍兴丙辰中秋题。” 绍兴丙辰年即1156年,迄今868年,为瑞岩山现存年代最早的摩崖题刻。

 微信图片_20241209141929.jpg


                                                             微信图片_20241209141939.jpg

瑞岩山最大的单体摩崖石刻“天章岩”位于莲花峯南,每字一米见方,相传是为纪念孛罗天章重兴瑞岩之功而题写。对此,也有人质疑是否与福州乌山上宋代程师孟题写的“天章台”石刻有关。 

“天子万年”榜书刻于一块高约3米的巨石上,其面积仅次于“天章岩”。左右两边各有一块巨石竖立,三块巨石并排如同左右侍者簇拥着君王。落款为“万历辛亥岁端阳日镇臣施德政敬书”。

施德政是江苏太仓人,武进士,史书评其“平倭有功,剿逐红夷,闽人德之”。施德政于万历二十五年(1597)始任福建南路参将,由于征倭取得胜利,提升为福建总兵。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五月初五,施德政登瑞岩山,纵览山海风光,写下“天子万年”,抒发尽忠报国、横扫夷寇、保国卫民的豪迈情怀,期许“江山永固”。

前岩登山道旁,亦有一处施德政题刻。

叶向高的“谢政归来”题刻位于前岩登山道旁,行书,9104字:“谢政归来,钦命礼部主事熊文灿护行,因邀同汪令尹泗论、吴指挥应珍登瑞岩有赋:使节相将万里遥,名山还喜驻征轺。青梦洞里扪残碣,绿树亭边看晚潮。花鸟总知春事好,林泉偏觉圣恩饶。扶筇更上层台望,缥渺彤云护紫霄。万历乙卯仲春,邑人大学士叶向高书。

叶向高曾历官三朝,两进中枢,独相七年。出任内阁首辅期间,朝廷纲纪废弛,积弊日深。其上疏百余篇,均不被皇帝采纳。万历四十二年,辞官归里。翌年仲春,叶向高在福清县令汪泗论、指挥吴应珍陪同下,重游瑞岩山,写下《谢政归来》。如今,《谢政归来》摩崖石刻上部已缺损。

“谢政归来”旁靠近地面悬岩上的“第一洞天”四字榜书为叶向高儿子叶成学手书,这也是迄今所发现的叶成学唯一摩崖题刻。

“第一洞天”题刻上方是思州知府郑天佐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秋日所撰的《登瑞岩诗》:朝爽喜登临,层崖积翠侵。岚光涵海色,雁影下秋阴。白社忘轩冕,青山逐尚禽。幽幽象外意,花雨石潭深。

郑天佐,字时才,号金峰,今福清市龙山街道柏渡村人。明嘉靖甲子年(1564)由乡荐,任湖南桃源县令,后迁广东惠州通判,擢贵州思州知府。任惠州通判时,“善折狱。民歌之曰:县迟尉,府一年,但诉郑青天,讼无滞,民不冤”。

微信图片_20241209142013.jpg

与“第一洞天”题刻相邻的礼部尚书陈经邦题刻已缺失近半。唯其游历诸洞俯眺远海探幽之悠然物外依然可见。

由石磴从巨石罅间穿行而上,台顶有供观音摩崖造像的石亭,旁侧有经幢一座,阴刻梵文“唵、嘛、呢、叭、咪、吽”。经幢下有一巨石,名曰:“独醒石”。相传,明抗倭名将戚继光平定倭乱之余常在此休憩。“独醒石”与于山戚公祠旁的“醉石”遥相呼应。戚继光曾驻军于瑞岩山,为抗击倭寇开辟了练兵场。如今在半山腰处依然可见一块数百平米的花岗石,相传即为当年的练兵场,边上有一摩崖石刻“点将台”。遥想当年,这位令倭寇闻风丧胆的民族英雄立于高山危石之上,远眺沧海,心中定是思绪万千,时刻自警,众人皆醉我独醒。

微信图片_20241209142025.jpg

在莲莱峯南的望阙台旁,刻有戚继光诗:“十载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乘銮。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此外,戚继光还留有《宜睡洞》《振衣台》诗两首。

醉醒石下方有一石刻“名山洞府”,为万历皇帝朱翊钧赐予大学士余有丁,也是福州十邑已发现唯一的皇帝手书题刻。

余有丁(15261584)字丙仲,号同麓,浙江宁波人。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张居正病重时,举荐他为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与申时行、王锡爵同居内阁,共同辅政。后拜少傅,晋升为太子太傅。

“今上手,书赐大学士余有丁。大明万历辛亥岁(1611)孟夏望日,四明原任江西左布政使、前福建监军副使臣柴涞男,镇守福浙都督府中军官臣柴以泰敬摹上石。”余有丁逝世17年后,该墨宝被摹刻在瑞岩山上,大概因为柴氏兄弟认为瑞岩山风光是名符其实的“名山洞府”吧。

择闲适时光,穿行于“桃花洞”“香山洞”,走过“过来桥”“长秋桥”,于“天开图尽”处,极目远眺,或“汲泉烹茶”,品“贤”乃“忠臣为宝(贝)”的先贤思想,感悟千百年来一代代名人志士留在山水间的壮志豪情、人生怀想。

瑞岩山,距福州城区50多公里,于尘嚣之外,为人们在忙碌与纷扰之间,守望着一方可以归属的心灵静地。或谢政归来,或慕名相遇,任时光怡然于山水之间,一醉千年。

瑞岩山景区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99611月,瑞岩山弥勒佛像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10月,其摩崖石刻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作者注:资料来源于《福州府志》《八闽地名要览》、“影像福州”公众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