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8 17:26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马星辉



人间烟火出美食

 

马星辉

 

 

 

甲辰年五月,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的初夏时节。松溪绿树成行,花卉其间,但见三角梅、芙蓉花、石榴花竞相盛放,万紫千红,一副“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的悠然人间景象。

松溪地域小巧玲珑,别样有致,有着与他城他县不同的风姿韵味。松溪得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境内青烟弥漫、云雾飘逸;金溪水碧波淙淙,两岸乔松飒飒;人文历史,多彩多姿。且不言有九龙窑青瓷,绝版套色版画等众多的非遗绝活,还有铸剑大师欧冶子天下第一的湛卢剑;理学大师朱熹名垂千古的理学伟论。单凭这两个傲雄绝唱,便让世人羡慕容垂、敬佩有加。

我与松溪有过多次相遇,每次走进这座闽北边城,都会感到这里有着一种包容四方、不愠不火的气质与情怀,它是自然间流露出来的小家碧玉情调,是一种难以言说的美好。松溪携带着时光沉淀下来的香气,留下了众多温馨的印记。东道主郭义清笑言:“上次你写了篇《大美松溪,无尘三韵》,莫若再续写一篇人间烟火美食,无尘四韵,共辉增色,锦上添花。”

我曾诵过松溪三韵:古色之韵、红色之韵、绿色之韵,若加上个美味之韵,那便是大美松溪无尘四韵了。郭义清的所命之题,我闻言拊掌称好,欣然应允。人生在世有许多追求,能品尝到人间美食,便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在松溪民间,各种节日都有食俗习惯,在不同的季节吃各种不同的特色美食,其中春节和中元节的花样最多。春节家家户户都要做一些特色食品过年,一般有小角、肉丸、花生糖、芝麻糖、蔗糖等小食品。中元节则要做一些豇豆小角、豇豆丸、包仔、七层糕、碗仔糕等食品。

当地民俗文化学者潘黎明陪同我,行走在松溪的大街小巷, 进店铺、入排挡,随处可见松溪的特色美味。街头巷口的美食丰富多彩,有固定的摊点,亦有流动的小卖。固定摊有馄饨摊、锅边粿摊,炸骨仔、油煎枣、豆腐丸摊等;沿街走动的则有绿粿仔、茯苓糕、七层糕、碗仔糕、水豆腐、臭豆腐、凉菜、光饼等。商贩边走边喊,叫卖声洪亮、腔调有板有眼,朗朗上口、煞是好听。

 第84页-34.PNG

                                                                               松溪小吃蒙丸和米焦

spacer.gif
spacer.gif在一路不知不觉中的品尝中,舌尖已被松溪的小吃完全浸透,感到肚丰胃饱。我们寻了一家街边茶馆坐下慢饮。杯中的白茶韵味如兰,在品尝了松溪的美味后,清香的茶水不仅消化积食,亦让人感到惬意悠然。

早有耳闻松溪宴席丰富且饶有风味,通常用的技法有蒸、煮、煲、炖、灼、炸、煎、焗、卤、烧、扣、炒等;若要体现原味,则以蒸、煲、炖、灼为佳;想吃浓味软滑的则以焗、卤、烧、扣、炆为技法,但最多的还是热锅快炒,炒菜的技法在松溪酒宴中应用最广。

松溪宴席规格有所不同,有八大碗、五大盘、官席三种。这三种是在不同礼遇招待客人的宴席。凡结婚、做寿的喜宴上,吃的便是八大碗宴席,每一碗都有讲究与寓意。

潘黎明笑道:“八大碗,这第一碗是什锦太平蛋,寓意着太平盛世,平平安安;第二碗酸辣肉皮汤,寓意着一帆风顺、万事如意;第三碗冬笋炒目鱼,鲜嫩爽脆、味美醇厚、温中益气;第四碗红烧五花肉,软糯醇香、补肾养血、滋阴润燥;第五碗瘦肉片炒香菇,鲜胞可口、滋阴补肾、益精活血;第六碗是山海协作的虾仁干汤,清香淡雅、鲜嫩可口、养血固精;第七碗鳙鱼头煮豆腐,香气浓郁、口感鲜嫩、补气健脾;第八碗是土全鸡,用慢火炖出来的鸡淡黄油亮,风味独特、补中益气、消食和胃。”

我称赞后又问:“那松溪的五大盘又有何特点?”潘黎明道:“五大盘宴席是松溪另一种规格的待客酒席,大凡节日请客,或是有远亲来访,包括诸如店家请春酒、民间做会以及盖房子、做家具完工后请师傅等大都是请五大盘酒席,规格
排在婚宴之后。虽然只有五盘,但盛菜的盘子很大,内容丰实,
一般都是不带汤的干菜,菜肴主要是鸡鸭鱼肉等。而松溪人所说的官席,则是男方请小舅子的高规格宴席,最为丰盛讲究。有八蒸、八炒、十六样正菜,另配外四腊味、四卤味、四点心十二样下酒菜。

在这琳琅满目的菜单中,最有名自是松溪的传统名菜“膀蹄”,它的制作工艺颇为讲究,首先选取猪脚根部的腿包肉, 用刀花切成八楞置于锅中,加料酒煮上大约10分钟去除腥味后, 然后用酱油、黄酒、茴香、桂皮、八角、大葱、姜片等佐料腌制一个小时。再用温油把白糖炒至变色,将糖油均匀地包裹在膀蹄上,继而将膀蹄放在卤料锅中用文火炖上两个小时左右,一只糜烂香鲜、油而不腻、红亮饱满、香浓酥糯的膀蹄便诞生了。其味其色其香妙不可言,让人一看就食欲大开。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方小吃自然也不尽相同。

松溪的小吃有着鲜明的地域性,食材多为农家自种自养或山间地头的自然野生之物。“蒙丸”,乃用山粉或地瓜粉、白沙塘、猪油用开水拌揉后搓捏成龙眼大小的丸子,蒸熟后食用,一般用作宴席甜点。

“黄粿”,制作时先要烧粿灰,用开水冲滤出粿碱,用以浸泡粳米, 粳米浸后在大木甑中蒸熟倒入特制的石臼中,用臼槌捣捶成胶状,在木板上搓成筒段,摊晾干后浸入缸桶中随时取用。

“粉皮”,用籼米磨浆调至一定浓度,薄摊于粉皮筛蒸布上,尔后将蒸熟的粉皮挂于竹竿上晾晒,至两面不沾手后叠卷切成条,盘成团状晒干存放。常作待客煮荷包蛋点心的垫料。

“火烧饼”,用面团裹以略带咸味的葱花、肥肉末擀压成饼,喷潮贴于炭炉内壁烤熟,酥脆可口。

“糟蛋”,将鸭蛋擦洗干净晾干,置入咸酒糟坛中密封。二十余日入味后,取出洗净蒸熟切开食用。香咸中略带红酒味。

“笋膜饼”,将笋膜煮熟剁烂,拌以糯米粉、红糟、食盐,揉捏成团状,蒸熟,晾晒至表面干燥存放,食用时切片油煎。

“拌参”由冬笋、香菇、豆干、韭菜、胡萝卜、芹菜等,加上酱油、味精、胡椒粉、酸醋等调味料生拌而成。

“汆羹”,也叫五彩汤。是用米汤、薯根、香菇、冬笋、豆腐、米棵、线面、胡萝卜、香菜、菠菜,以及姜、葱、蒜等食材,煮成具有红、黄、黑、白、绿五种颜色的汤菜。

最有特色的是“小角”,它可是松溪一项舌尖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主要原料是肥膘肉、白糖和地瓜粉,制作方法比较讲究。首先将挑选好的猪肥膘肉洗净,用刀细细地剁成肉泥作馅, 然后取新鲜的鸭蛋打成蛋液,放热锅里烙成薄薄的蛋皮,烙成厚薄均匀的蛋皮,再包上肉馅食之。醇香扑鼻、馋涎欲滴,食之口感甜滑,齿颊留芬。

 

 

最是人间烟火色,且以美食慰风尘。

美食是人生的一种需求,亦是一种文化。若有好的美食, 生活便会充满了快乐,美食对于生活的意义重大。千百年来,松溪传统美食伴随民俗风情一路走来,已经深深烙进松溪人的记忆中,在农耕时代渐渐远去的今天依然魅力无穷。松溪人对于舌尖上的味蕾有一份独特的追求,好客的松溪人同样要让每一位客人在这里吃的每一餐,都成为一场难以忘怀的美味之旅。

第88页-35.PNG

灯盏糕

                         第89页-36.PNG                                                                                                笋膜饼

郭义清说:“为了满足来松溪的客人们对美食日益增长的要求,在保持原有风味的基础上,我们对松溪传统美食进行不断探索与提升,舌尖上的美味松溪迎来了新的展示与体验。美食大有文章可做,因为美食里有故事有风尘、有岁月有光阴。

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一个地方的美食代表了一个地方的特色,松溪美食在唤醒人们对食物味蕾记忆的同时,更勾起了人们对家的留恋以及对人间烟火的向往。

原载于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省作协“走进八闽”旅游景区松溪》)